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海外统促会之声  > 正文

台海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互存互促

日期:2009-09-15 10:2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美国] 宗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为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洛杉矶大会而作

[美国] 宗鹰 

 

和平发展的深意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是胡锦涛总书记近年多次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针对海峡两岸情势的变化发展,他提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论断。他指出,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既符合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潮流,又把握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他更指明,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依照笔者的浅见,可以简括为:“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辩证关系、辩证过程。对实现和平统一来说,当前的和平发展的确有“条件”、“基础”的性能和作用。但是,实现“和平统一”,无疑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但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高追求。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又为了什么呢?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整个中国的更大的和平发展。就此意义来说,和平统一又是更大的和平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和平发展的探讨

  多年来,关切台海和平的人士一直在探讨两岸和平发展的课题。2008年海峡两岸情势大变以来,围绕“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探讨更为热烈。究竟“和平统一”是“和平发展”的目标,还是“和平发展”是“和平统一”的目标?是探讨焦点之一。

  大体而言,有两种“两段论”和一种“三段论”等三种基本观点。

  持两段论者,或则认为经过目前的“和平发展”阶段而进入“和平统一”阶段,显然把“和平统一”视为目标,把“和平发展”视为手段或条件;或则认为目前仍要着重推动“和平统一”以求达到“和平发展”,显然把“和平发展”视为目标,把“和平统一”视为手段或条件。

  持“三段论”者,则认为“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和平发展”是互为因果而又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辛旗教授著文说,依照胡锦涛所指明的“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之说,尽管强调当前着重“把握主题、构建框架、遏制‘台独’、渐进统一”,但又概括说,“坚持以一个中国为原则,以两岸共同发展为主题,以祖国完全统一为目标,以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努力推动对台工作科学发展”。特别指出“和平发展有丰富和深刻的内涵,指出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这种观点有理有据。

和平发展的进退

  有人认为,因为目前不能进而求和平统一,所以退而讲和平发展。这似是而非。

  如果讲到“退”,首先是中国大陆以《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以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外交等综合国力的空前增强,是自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柏林大会以来的洪流,是台湾民众的要海峡和平不要“台独”战祸的民意,把急“独”和“法理台独”逼退了。“台独”到了疯狂的地步也就是转向衰落的开始。

  真正求进,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善于切入。坚持和平统一,在不同情势下必须抓准和把握住不同的切入点。前些年,“台独”气焰逐步升高,“台独”浪潮迭起波澜,反“独”情势严峻。反“独”促统能够把准切入点,因而“独”退“统”进。回顾一下,反“独”促统阶段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台独”势力较为猖獗而主动,反“独”往往处于“独来统挡”的被动状态。近五年来,反“独”逐渐占领“制高点”,一手以法理统一钳制“法理台独”,一手以和平相处、和平发展的洪流淹没“独”流,从根本上以主动态势扭转了被动局面,“台独”尽管还时起狂澜,但已经难逃反“独”力量的“如来佛掌”。

  2008年台湾地区选举后,蓝胜绿败,岛内情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民进党之被抛弃,“台独”势力之遭挫折,岛内主因是“台独”政权贪腐,两岸主因是“台独”引发战祸的危机。两岸和平的愿望压倒了“台独”图谋,和平发展的企求沟通了海峡两岸。面对新的情势,如何以新的切入点占领新的制高点呢?这就是高举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旗,不失时机地推动和平发展的洪流。目前突出了“和平发展”的主题,恰恰是逼退“台独”毒流、气焰的新进展。

和平发展新飞跃

  两岸和平发展必然引起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新飞跃。

  其一是,和平统一必然性的飞跃。

  在两岸未统一的情况下,一方面,和平发展必将取得相当的进展,另一方面,又依然存在相当的阻碍和限制。要求得更大的和平发展,唯有和平统一才能消除这些阻碍、限制和内耗。台湾方面在市场、金融和资源等方面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和需求加深加重,更需要突破“不统一”的瓶颈。为了更大和平发展,势必强化和平统一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其二是,和平统一可能性的飞跃。

  目前,无论两岸民众之间,国共两党之间,两岸政治家之间,对统一的时机、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模式的异见较多;对和平发展的期望,对人民福祉的追求,对中华民族的复兴,相同相通的意见也很多。与其耗费时间去纠缠“异”,不如集中精力去沟通“同”。“同”的因素增多增强,“异”的因素就会减少减弱。反之亦然。

  究其“异”的深因,主要是半个多世纪的海峡隔离造成。因为隔离,互不了解,难以互信。台湾不少民众对中国大陆的政制疑虑较深,从民族情感来说,从国家认同来说,未尝不希望统一。但从政治制度来说,从意识形态来说,又把统一视为畏途甚至危途。“台独”势力和某些笃信西方模式的政治家更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设下“防火墙”。

  真正消除“异”的因素,不只靠“谈”,更要靠“实”。既然过去的隔离造成“异”,那么只有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突破两岸人为的藩篱,才能通过了解而消“异”,通过命运共同体的切身感受而增“同”。中国大陆必将在和平发展中坚持已有制度性的优势,并使自己的政制更为完善、更显优势。台湾一方对当今逐渐引起质疑的西方模式、美国模式,对逐渐瞩目于世的中国模式,也必将有新的认识。制度性、意识性的“异”逐渐消除,统一的可能性飞跃增长。届时,以双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模式统一了的中国,将会在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迅猛前进。

  (作者为全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会秘书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