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理事风采  > 正文

发挥广东特色优势 开创粤台工作新局面

日期:2013-10-23 14:57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本刊记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林雄访谈录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当前,两岸关系进入了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深入两岸社会人心,维护两岸稳定大局、促进交流合作已经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广东在对台工作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人缘商缘优势,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记者就新形势下如何深化粤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等问题,采访了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林雄。

  林雄说,广东是台胞重要祖居地,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环境下,两岸交流与合作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目前,常住广东台胞近20万人,在粤就读台生约6500人,涉台婚姻2.2万对,在台广东籍同胞400多万(其中客籍台胞160多万、潮汕籍同胞80多万,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17%)。现今台湾社会文化中已充分融入了岭南文化的元素,如: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潮汕人至今保留了浓郁的客家、潮汕风俗习惯。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中山文化、宗亲文化、三山国王信仰等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台湾广泛传播,成为维系粤台两地人民感情和文化交流的精神纽带。据统计,目前与广东建立关系的在台宗亲社团共有86个,每个宗亲社团的会员人数从几百至几千人不等,与广东在台各地同乡会、宗亲会、农会、宫庙协会、青商会、妇女会、慈善会、中医师公会等基层社团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备忘录共计38项。

  林雄指出,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对台交流资源优势,全方位、多领域推进粤台经贸文化交流。为推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粤台经贸合作,广东先后制订出台《新形势下加强粤台经贸交流与合作意见》、《广东省支持港澳台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动现有台资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举办了首届粤台企业家联谊会、东莞“台商产业转移升级论坛”、广州“台资企业升级转型和产业转移交流会”、惠州“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峰论坛”等,进一步加强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引;举办三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和“广东(广州)台湾名品博览会”,努力推动台资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内销渠道,累计创造商机超100亿元;深入推进粤台两地在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的交流合作,协助引进奇美高世代液晶平板项目、华南银行、富邦银行、玉山银行、海康人寿保险、国泰财产保险等台资企业落户广东。2010年7月,在江门举办的第九届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共签订投资项目200多项,金额22.23亿美元。继佛山、湛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珠海金湾、汕头潮南台湾农业创业园之后,梅州梅县获批成为广东第三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粤台农业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搭建了台资企业信保贸易融资平台、法律服务平台、转型升级政策服务平台,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等台商后勤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台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截至2012年底,全省台资企业超过2万家,合同利用台资630.1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20.8亿美元。五年来,新增台资项目超过2800个,合同金额超过80亿美元;粤台进出口贸易额累计2100亿美元。

  谈到广东对台交流交往的优势,林雄说,粤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血缘相通、文缘相连、商缘相生,为此,我们依托广东各地同乡会、宗亲会,开展文教交流、深化经贸合作,举(承)办了广东省三山国王祖庙赴台会香祈福交流活动、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台湾·广东周、首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第二十三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第十六届亚运会、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粤台青年文化周等一系列重大涉台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推动了两岸党政、经贸、文化、教育和青少年等各领域交流。建立粤台媒体交流合作平台,批准《联合报》、《中国时报》、《真晨报》等3家岛内媒体在广东驻点采访;2010年,《中山日报》与台湾《旺报》签订版面合作协议,《中山日报》以“报中报”的形式,在台湾《旺报》定期开设固定新闻版面,开创祖国大陆报纸直接“落户”台湾的先河。2009年“两会”签署海、空运协议以来,广州、深圳、汕头、惠州等12个港口成为海运直航港口,广州、深圳成为空运直航点;17家旅行社获批经营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累计赴台旅游50万人次,占祖国大陆赴台旅游人数的十分之一,为祖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首。2011年,梅州市被中台办、国台办授予广东首个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特色平台。

  林雄指出,在教育方面,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搭建粤台教育交流平台。目前,在广东就读的台湾学生超过6500人,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在广东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约14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0多人,硕士研究生400多人,本科生500多人,主要集中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中山大学等25所高校分别与台湾交通大学等15所高校签订了互派交换生协议、与台湾21所大学签订了学术交流协议,累计超过2500名广东大学生赴台交换学习、416名广东籍学历生赴台学习,30所高等院校与台湾6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等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粤台青年学生交流活动在国台办的大力支持下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粤台教育各界的积极响应,为促进两岸青年学子交流互动,推动两岸文教交流发展,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先后举办了八届“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两届“海峡两岸中等教育论坛”、八届“穗台校长论坛”、“粤台青年领袖论坛”、粤台青年文化周系列活动等一批利于促进两岸青年学生相互了解,增强台湾青年的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巩固和扩大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民意基础的交流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已逐步成为粤台教育交流的重要品牌项目,进一步促进了两地教育专家学者的联系沟通和两地青年学生的相互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民族认同。

  谈到粤台交流交往的特点,林雄指出:一是交流领域不断拓宽。粤台交流从经济、文化拓展到科技、教育、金融、宗教、媒体、旅游等领域,交流方式也从过去的请进来到现在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二是交流规模持续扩大。全省因公赴台交流项目从2008年度266批、1990人次,扩大至2012年度的741批、6570人次,五年来,广东赴台交流团组6000多批4万多人次,是上个同期广东赴台人数的2倍多;举办各类重大论坛展会、会议研讨、座谈讲座146场;三是交流层次逐年提高。台湾党政、经贸、文教高层多次参访广东,交流内容已从单纯的礼节性参访拜会发展到实质性业务合作;四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广东在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台湾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民意基础逐步扩大,民族认同感明显增强。根据台湾竞争力论坛近期完成的“2013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调查”显示,90%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61%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谈到加强粤台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构想,林雄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举措:一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粤台经贸合作。继续加强粤台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合作,重点引进台湾新型电子信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推动粤台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支持各地台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升级、扩展内销市场和创建自主品牌方面取得新进展。推进粤台金融合作交流,促进深圳华南银行、东莞玉山银行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和对台资企业的信贷担保支持。积极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大力推动粤东北四市加快融入海西区建设。继续深化粤台农业和海洋产业交流与合作,重点抓好佛山、湛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珠海金湾、汕头潮南、梅州梅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和中山、韶关、江门等省级粤台农业合作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二是以岭南文化为载体,深化粤台文化交流。以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中山文化、宗亲文化、三山国王民间信仰等为载体,构筑粤台文化交流平台,建立粤台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广东对台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广东人缘地缘优势,加强粤台基层交流。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以党际交流、乡镇对口交流为依托,开辟基层交流渠道,逐步建立粤台基层交流常态化、制度化交流机制。四是拓展粤台教育交流渠道,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以各个层次的教育论坛、夏令营、冬令营、文化研习营为平台,鼓励各类学校就教学、师资培训、科研、学生交换、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口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教育交流常态化机制,推动粤台大中小学双向交流。五是开创粤台媒体交流新局面。深化粤台媒体交流合作,推动广东有关媒体在台湾主流媒体上设立专版,拓展入岛宣传新渠道。加强境内媒体的涉台宣传报道工作,推动有关地市电台、电视台开辟对台宣传频道和栏目。六是进一步加大保障台胞合法权益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广东台胞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各项制度,指导台资企业数量较多的市参照成立台胞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会同各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好涉台纠纷案件,着力提高全省各级台办在调处台胞投诉案件及处理涉台突发事件方面的工作成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