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习近平主席“四点希望” 开启香港良政善治新局面
今年7月1日是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一年来,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落实习近平主席“四点希望”,香港发展迎来充满自信和活力的新局面。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来港考察调研,为落实“四点希望”作出重要指导,体现中央对香港的关心和重视。行政长官李家超锐意革新,对准施策,目标为本,积极作为,以“四点希望”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以更高的治理水平、更强的发展动能,推动社会各界谋发展、拼经济,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去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香港提出“四点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四点希望”坚定了香港社会对“一国两制”的决心和信心,为香港指明了发展方向。在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香港落实“四点希望”为各方面带来的积极变化,对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提高治理水平 增强发展动能
香港面对很多积累下来的问题,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因素。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是香港应对积久问题、排除制约因素的重要出路。李家超上任以来,施政“以结果为目标”,政府团队“提质、提量、提效”,多方面入手优化特区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施政报告政策制定起码5年以至更长远的发展蓝图;提出立法会前厅交流会和互动答问会,引入互动元素,为立法会议事论事升级提质,优化行政立法关系,理顺特区治理;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提速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建大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这些治理新变化,大力提升了特区发展质量和速度,许多发展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发展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过去一年,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创新、金融、人才、营商等发展动能上亮点纷呈:在为科学园和数码港两大科研支柱进一步扩容的基础上,推出新田科技城规划,对重点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更有吸引力,还大手笔成立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在国家支持下,今年先后推出海外企业纳入港股通、互换通和“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等,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以积极进取的人才策略,在5个月之内批准人才申请4.9万人,为香港发展大举储备必要人才;大力协助内地或海外公司在本港成立和扩充业务,其中大部分来自创新及科技、创意产业、财经及金融事务及家族办公室等行业。在这些措施带动下,香港聚焦发展拼经济、谋长远,香港社会全力起航,发展动能与日俱增。
排解民生忧难 维护和谐稳定
为改善民生、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特区政府破难而进,针对房屋这个头号民生难题,大力推动“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填海工程两大计划,落实“简约公屋”计划,推出“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指数,目标在4年内把轮候时间由6年降至约4年半,让市民看到告别劏房、“笼屋”的曙光;在交通、电力等公共设施方面,特区政府坚持以民为本,尽量减轻市民负担;推出“共创明『Teen』计划”,促进政府、企业、民间多方合作,协助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这些社会民生的实际行动,贴地亲民,针对性强,致力破解社会难题,回应了市民的生活需求,切实排解了民生忧难。
经历修例风波和疫情冲击,香港社会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和谐稳定局面。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开始恢复升势,今年首季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2.7%,终止连续四个季度的跌势,是近两年最强反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更预计达3.5%至5.5%。特区政府乘势推出“开心香港”活动,多次派发消费券,刺激消费,活动多元,市民喜上眉梢;同时,公布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凝聚推动地区治理的正能量,推动共建和谐社区。经济稳定,社会安宁,前景向好,市面气氛开心热闹,市民在和谐稳定的大环境下,对未来信心更加坚定。
夏宝龙指导落实“四点希望”
中央大力支持特区落实“四点希望”。今年4月,夏宝龙主任来港考察6天,是历来最长的行程。他践行调研之风,深入了解香港各方面情况,为香港发展把脉,为香港市民解困苦、谋福祉,既体现中央对香港的关心和重视,又为落实“四点希望”作出指导。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香港这一年的发展重回正轨,特区政府施政高效到位,市民分享到经济民生红利。当前香港凝聚了谋发展、拼经济、拚竞争力的最大共识,香港社会继续按照“四点希望”推动社会发展,用好中央支持,开创发展新局面,定能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全国侨联副主席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