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潘锡堂:没有本质改变 民进党奢想重返执政

日期:2014-07-24 14: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香港中评社7月24日报道,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三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于7月21日至25日在青海西宁举办。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认为,蔡英文第三次当选民进党主席以来,虽然有种种动作,但纵观其主张的实质,两岸政策仍然难以脱离“空心菜”的本质。而这样的民进党,奢谈想改变台湾,也奢想重返执政。

  潘锡堂以“自经区”举例:蔡表面不反对,实际却认为经济问题非单一政策能处理,所以要提“总体经济战略”。只是,2010年,双英辩论ECFA,代表反方的蔡英文说台湾需要的不是ECFA,而是总体经济战略;2011年,蔡英文提出“十年政纲”,对于“两岸经贸”也说要有总体经济战略;2013年,两岸签署服贸,蔡英文还是说台湾需要的是总体经济战略。但这么多年了,她的战略内涵到底是什么,始终没给答案。

  潘锡堂表示,自蔡英文上任民进党主席后,民进党内的两岸政策气氛已然不同于苏贞昌时期,不但民进党内干部,甚至是新潮流系,面对大陆的态度转趋积极。因此,蔡英文也开始想改变其“空心菜”的形象。这是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民调不认同民进党“逢中必反”的不理性政策;其二是2014年和2016年选举,民进党必须表现出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蔡英文关于“蔡张会”的新表态。从悍然包围远道来访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到释出善意、审慎欢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来访交流,民进党确实在两岸问题上转了一个大弯,但还看不清楚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列车在转弯之后,将要开往何方。蔡英文的谈话,赖清德的访沪,民进党的回应,都不是即兴之作,而是民进党新的党中央政策性的、规划性的作为。对于蔡英文、赖清德和民进党的新变化、新作为,自然也是要“听其言,观其行”。

  在“言”的部分,我们看到民进党开始改用“中方”、“对岸”来称呼中国大陆方面,这当然是一个进展,也是善意。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言”,多半还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还应该在于“实质”的“内涵”层面。

  在“行”的部分,亦然。蔡英文欢迎“蔡张会”,赖清德进行城市交流,这都是重要的变化,但同样也停留在“交流”的这种形式的层面上。更需要观察的“行”,是民进党会怎样面对许多关键性的两岸关系相关议案,及民进党是否仍继续采取“焦土抗战”、拖延战术。

  潘锡堂说,民进党愿意与大陆和解、蔡英文欢迎张志军来访,究竟是策略的调整或路线的改变?再就蔡英文所谓愿意在没有前提下与张志军见面,其实就是一个前提,要张志军往访民进党中央党部,形同与中共进行党对党交流,民进党在未放弃“台独”情形下根本毫无可能。

  尤其,民进党已经表明不会让《服贸协议》短期内过关,蔡英文放话要在“立法院”为反《服贸协议》、反《两岸监督条例》、反《经济示范区条例》激烈战斗,看来马英九当局已经很难再强力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是,赖清德市长不久前访问上海,已是绿营县市长登陆的最后一人;以其色彩、资历和声望,竟也走到“唯恐误了这班车”的地步。而且,在复旦大学的座谈谈到两岸交流时,他提出“了解、理解、谅解、和解”的“四解”主张,表现得十足温良恭让。

  赖清德的发言重点是:一、民进党主张“台独”,但是否要实现“台独”,在程序上可尊重台湾人民的决定;二、“台独党纲”不能冻结,冻结了也没有用。但大陆方面的政策底线则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尤其赖清德这段论述不啻指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要在主张台独及否定‘九二共识’下再执政,并以此与中国互动交流。”这恐怕却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政治工程。换言之,赖清德的发言似乎在说:民进党主张“台独”,但仍要与中国大陆互动交流,且若再执政后亦如是。这是赖清德个人的想法?或是蔡英文的两岸政策?

  赖清德算是“铁杆台独”,愿意藉着文化交流的名义亲赴大陆,象征着“新潮流系”对于大陆态度的松动。但态度的松动是否代表政策与立场的松动呢?从赖清德在大陆谈“台独”问题时的态度与内容看来,民进党无意改变“台独”立场,只是试着用比较不刺激对方的方式来论述既定的主张,并把“台独”的责任推给台湾人民。

  总之,民进党已体认,用堆砌华丽词藻、创造新名词的方式,不足以破解两岸罩门,必须采取更具体的作为,才有可能摆脱“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然而,如果蔡英文在回锅民进党主席后,还是与2年前相同,总以模糊方式处理重大议题,用全面否定的态度面对两岸关系,那么,这样的民进党,奢谈想改变台湾,也奢想重返执政。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