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两岸观察:少许人缺乏节制,便可能引发恶意

日期:2019-08-27 14:3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台湾“联合新闻网”近日发表评论说,继大陆终止陆客自由行后,人们彷佛听到两岸间连串的裂帛之声响起,而这还只是前奏,未来半年的撕裂势必更深。两岸间如此,台湾内部则更严重:蓝绿对峙原已无日无之,最近又因柯文哲组党刻意拉高腔调痛批“蔡英文身边每个人都贪污”,把硝烟喷到最高点。

  文章认为,台湾岛内外氛围双双恶化,并不令人意外。去年底民进党大败,蔡英文却利用“呛中”战略扭转颓势,除逼垮民进党内挑战者赖清德,并带动苏贞昌行政团队的呛辣行政风格,不少民众居然埋单。如此一来,不啻鼓励蔡当局不必做实事,只要尽情发动口角攻势,不断喷发火药,即可坐收“仇中”落果,这显然要比绞尽脑汁创造政绩容易得多。

  当节制不再被视为是一种美德,当放纵或任性反而获得更多掌声,各种恶意便会蠢蠢欲动,彼此勾引,倾巢而出。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以金马奖的情况为例,许多两岸影艺界人士都希望维护这个平台,希望电影竞技能和运动赛事一样,免于政治的干扰。但去年台湾纪录片导演傅榆上台发表得奖感言,说出“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她就破坏了这个“节制”的默契,把与会代表推到一个窘迫的处境。这类涉及认同的政治宣示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尤其在那么敏感的场合,她使其他与会者喷溅了一身烟硝,也使金马奖的交流意义变质走味。少许人缺乏节制,便可能引发恶意,这是最明显的例子。

  傅榆是个年轻导演,她顶多破坏了金马奖的气氛和格局。但真正决定两岸关系吉凶的,是那些拥有决策大权的高官,他们又做了什么?以蔡英文为例,她的“反中”战略不过是为了替自己积攒政治资本,当观光、民宿、夜市经济受到重创,她何曾在乎?当台湾失去“邦交国”,出席国际活动受阻,在她眼中似乎都只是又一次“捡到枪”的机会,她何曾为台湾懊恼?再如,绿营“立委”余宛如讥讽说,“金马奖晚会终于不必成为怀着政治目的的中国电影人撒野的舞台”。如此犀利的口舌,除了引发更多敌意,又有何用?

  当有权力、也有责任解决问题的人,却在那里四处“捡枪”,既不表现为政者的节制,还带头煽动仇恨情绪,社会如何不充斥恶意?面包师吴宝春表态支持“九二共识”,旋遭台湾网民抵制;蔡英文在美买了八十五度C的咖啡,导致该公司市值数日蒸发卅六亿元新台币;近日,同样的煎熬又发生在一芳水果茶。企业如果只能在两岸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游移,如何走出国际化的大道?

  “中时电子报”也发表评论说,蔡当局上台以来,就不断进行政治干涉文化艺术,大的如文化“去中国化”,小的如绿营“立委”刘世芳“扯铃事件”。中国大陆怎能不预作提防?

  台当局“行政院”发言人Kolas Yotaka宣称,政治不该打压艺术工作者的言论、出版自由。但蔡英文当局连“和中”、“两岸一家亲”言论都不能容忍,动辄扣上“卖台”罪名,还准备祭出“中共代理人”条款来整肃异己。倘若有艺术家藉由作品表达不同政治主张,下场恐怕就是遭当局移送“法办”。这种情况下,蔡当局还侈言不着边际的高调,岂不让人觉得格外讽刺?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