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海峡纵横  > 正文

“一边一国”论是危险的挑衅

日期:2008-06-05 14:29 来源: 作者:陈力生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陈力生

  陈水扁8月3日发表海峡两岸“一边一国”论,在海峡两岸引起轩然大波。首先由民进党秘书长
张俊雄出面降温,声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没有任何改变。新华社、人民日报于8月6日发表评论员文
章:《危险的挑衅——评陈水扁的分裂言论》,首次点名批判陈水扁,警告其在“台独”路上立即
悬崖勒马。同日,陈水扁以民进党主席身分主持中常会时,就此次风波发表5点意见。强调“一边一
国”论是去头去尾,过度简化的说法;“主权对等”论才是简单贴切、比较符合完整意旨的说法。
这新的说法否定“一边一国”论,加上“主权对等”论一层粉饰,是想掩其本色?或有悬崖勒马之
意?尚待进一步观察。令人忧心的,经过这次陈水扁“大胆谈话”风波,期望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善
意,可能成为镜花水月了!
  依陈水扁的说法,“一边一国”论是别人去头去尾搞出来的。而事实上,陈的原意是:“台湾
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而陈水扁只提“台湾是一个主权
独立国家”,跟台湾基本教义派相呼应,明白清楚的表情达意,国内国际的解读会离谱吗?
                与“台独”教派相呼应
  陈水扁在美方的压力下,对“一边一国”论煞车了。故有在民进党中常会上的补充说明,说:
“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名称叫做中华民国。”这是民进党执政以来的一贯说法。这一说法虽
然不合法理、不合逻辑,但有减低“台独”色彩的作用。
  北京严厉批评“一边一国”论与“两国论”一脉相承,有过之而无不及,“行政院大陆委员会
主委”蔡英文说:“一边一国”不是“两国论”。这个“两国论”的主稿人奉命赴美,向美国政府
解释“一边一国”只是陈述现状,不是走向“台独”。不知如何逞其三寸不烂之舌?“一边一国”
可说就是“两国论”,但跟“两国论”有不同之处,当年的“两国论”,是“两个中国”。此岸是
“中华民国”,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年修宪,将宪法的地域效力限缩在台湾,并承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大陆统治权的合法性,也许对当时是国民党执政,又有国家统一纲领的约束,所谓的
“中华民国”还是有其尊严的。于今有民进党执政,虽然陈水扁声称实行“新中间路线”,有“五
不”政策(四不一没有),不宣布台湾独立,不更改“中华民国”国号。而两年来的政策路线,一
步步的向“台独”倾斜。一些民进党权势人物众口一声说:“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有些基本教
义派更发动“正名”运动,让“台湾共和国”粉墨登场。此次陈水扁比“两国论”更进一步,提出
“一边一国”论,企图以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跟海峡对岸分庭抗礼。于是出现“一个中国、
一个台湾”的构想。所以,“台独”基本教义派欣喜若狂,以为“台独”建国之梦想即将实现。但
“一边一国”论引起的风波,令陈水扁感到意外,尤其美国政府宣布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变
,“台独”的梦想就更难做成了。
  对这次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论的动机,传播媒体有不少分析推断。应不是擦枪走火,当是
一项预谋计划。不过没有“两国论”那样的智囊研究,而且错估形势。如果是陈水扁乾纲独断,脱
口而出,如此刚愎自用的决策,就更令人忧虑了。
                  谋和避战双赢共荣
  陈水扁执政以来,两岸关系一直陷于僵局。至今发生“一边一国”论风波,更是雪上加霜。当
务之急,是使这场风波从速平息,两岸关系不至恶化,既然陈水扁四处消“独”,“一边一国”论
可以休矣。希望陈水扁的“大胆谈话”已表示其有致力两岸关系正常之意,今后还应朝这个方向发
展,两岸关系的改善,可从经贸方面着手,进而进行“三通”的谈判,以进入稳定的和平共处时代

  祖国大陆不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其理由是防止台湾独立。而独派不管这因果关系,
只强调对岸的“武力威胁”,乃使台湾2300万民众生活在海峡战争阴影之下。
  民进党执政的一连串“台独”动作,加重了祖国大陆对“台独”的疑虑,“一边一国”论又使
两岸关系雪上加霜,诚望当局头脑清醒,不再挑衅,商谈三通,谋和避战,趋吉避凶,最后定可缔
造两岸双赢共荣之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