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近期台湾政坛出现一股“公投热”。一直高喊“拼经济、大改革、反黑金”为明年连任奔波的 陈水扁,为了达到既能推进“渐进台独”又能在选举中增加打压对手的手段,自5月20日以来一门心 思玩起“公民投票”。面对这一“公投狂”,美国通过国务院、国防部、“美国在台协会”、“美 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等出面,第一次全方位、多梯次、明确地表示,美国“反对台湾进行任何 议题的公投”,“台湾只要公投,就是走向独立的一步”。在上述两大背景中,泛蓝军开始采取新 的对策。随着“立法院”临时会的结束,“公投法”没有通过,“公投”改变方式继续在岛内发酵。
泛绿军炒热“公投”议题
陈水扁提出的“公民投票”的议题,已经超出是否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范围,因为能否加入并 不是台湾人投票决定的,而是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由192个成员国投票决定的,陈水扁 当局提出“公投”实是另有图谋。一是深化“渐进式台独”。利用执政有利条件推动“公投”成为 陈水扁当局政治上的主要行为和“渐进台独”的重要内容。陈水扁在5月间特别推出此波“公投热” ,主要目的有三: 第一是完成“公投法”、为未来进行“公投拒统”制造法律基础;第二是假借民 主制造两岸紧张和冲突,强化台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敌意,逐渐向民众灌输“有权决定台湾前途、公 投可以实现台独”的意识;第三是通过“公投”向国际社会表达所谓“民意”,制造台湾与大陆“ 一边一国”的假象,骗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二是把“公投”作为选举工具。通过制造“公投”话题 ,把民众对民进党执政无能的不满转移到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公投”的关注上来,洗清“台独”阵营内部对陈水扁当局推动“公投”不积极的质疑,凝聚“台独铁票”;通过炒热“公投”,加剧选民分化,缩小泛蓝阵营。
在泛绿军的推波助澜下,“公投”开始成为岛内政坛上的热门话题。在美国公开反对“公投” 后,为减轻美国的压力,民进党当局使出二招:一招是栽赃,声称“美国反对公投”是国、亲两党 “移花接木”,挑拨民进党与美国的关系;一招是说大话,声称“人民有权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 等大话的同时,向美国保证“公投”不会逾越陈水扁“四不一没有”底线。23日,陈水扁声称,2004 年3月选举是“一边一国VS一个中国”,是“大改革VS黑金复辟”,与李登辉一样,图谋把台湾地区 领导人换届选举赋予“台独公投”的内涵。24日,“行政院”提出在没有“法源”情况下,以“行 政命令执行公民投票”。在此前后,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身穿“丐装”,“苦行僧般地在岛内千里 苦行”,最后要到陈水扁的办公楼前进行“静坐”,要求停建“第四核电厂”。在“公投”气氛越 来越浓以后,27日,陈水扁宣布在2004年3月20日或之前就“核四”等公共政策举行“公投”,订出 “公投时间表”。从此时起,泛蓝军在同意“公投”的基础上,开始放开“公投议题”限制。
至此,关于“公投”陈水扁面临两方面的现实,一方面泛蓝军不再限制“公投”议题、主张利 用“立法院”临时会完成“公投”立法和进行“统独公投”的转变,这将大大削弱泛绿军使用“统 独牌”打击泛蓝军的拉票效益;一方面美国反对台湾“公投”行为,这将大大削弱泛绿军使用“统 独牌”的“台独”效益。陈水扁当局的“公投”政策开始部分转向,提出“立法院”临时会以完成 审查“六项财经法案”为主,而不是以审查“公投法”为主。30日,在以“台独党纲”为依据的“ 蔡同荣版公投法”基础上,民进党提出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依据的“蔡同荣版加强版”,强调 进行“统独公投”性质的“防御性公投”,明确规定“公投门槛”。“蔡版和加强版”的核心是把 “公投”作为“台独”和“拒统”的基本手段,以“防御性公投”增加“公投”的欺骗性。总之, 在“公投”方面,民进党当局一是在朝野之间炒热“公投”议题,一是完成“党版公投法”。
美国反对任何形式的“公投”
面对台湾政坛的“公投热”,6月21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警告陈水扁, 美国“反对台湾进行任何议题的公投”;“台湾只要公投,就是走向独立的一步”,“这种作法只 是不断的试探,就像切香肠一样,一次一小片,但最终会走向不可避免的冲突引爆点”。当天,美 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对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有关“不举行统独公投”的承诺,美国会“严肃对待” 。23日,“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夏馨对台湾“公投”提出3个关切点,即“公投”的必要性、中 国大陆的反应、“公投”过程可能引发的变数。25日,美国国务院表示,“台湾不应升高台海紧张 局势”,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立场。同一天,台湾有关方面负责人简又新承认美方 已两度传达对台湾“公投”“强烈关注”,劝当局“尽量不要举办任何议题的公投”。长期在美国 活动的民进党“立委”张旭成也表示,根据他“连日来与美方官员接触的结果,包括国务院及AIT 官员都曾提及反对公投的立场”。26日,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美国众院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 李奇等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台湾寻求公投无益(于两岸关系)”。
从历史上看,此波“反对公投”,是美国第一次全方位、多梯次、明确地反对“台独”的重大 举措。美国的立场是有原因的,一是担心“公投”演变。表面上看“核四”停建与否不损害美国的 利益、台湾加入WHO和WHA美国不反对,“立院席次”减半和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与美国无关, 问题是台湾地区一旦有了“公投”法源,“公投”将会成为“台独”势力随意所用、表达“台独” 意志的工具,难保有一天不进行“统独公投”,所以美国要“及早表达关切”,不希望类似于突然 抛出“一边一国论”、造成美国被动的情景重现。二是需要中国的配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已 经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在反恐、朝鲜半岛非核化及其他战略议题上需要中国的支持, 美国希望美中关系持续稳定。所以,布什政府吸取“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干扰中美关系的教 训,表明不会忍受可能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任何挑衅行为,对于陈水扁当局无事生非的“公投”行 为当然反对。三是也是美国对台政策的底线决定的,美国希望与中国的关系稳定,但是没有放弃遏 制中国、因而借助“台湾牌”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前提是台湾海峡两岸 保持“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为了实现这一平衡,在台湾当局“偃旗息鼓”时就采取“模糊 政策”,在“台独”势力过分嚣张时需要“明确政策”,劝阻“台独”势力挑衅大陆的行为。美国 反对台湾“公投”的强硬态度引起岛内各界极大关注。
泛蓝军主动出击迎战“公投”
对于公投,泛蓝军的立场分为两个阶段,核心内容是以毒攻毒,在朝野竞争中化被动为主动。
第一阶段是在美国出面反对台湾进行“公投”后,泛蓝军由长期坚持的反对“公投”转为“支 持非统独议题的公投”。国民党主席连战指出,有关公民创制、复决的投票权,“这是宪法规定公 民享有的权利,也就是所谓的直接民主”。对于“公投”时机,反对利用2004年3月搞“公投”,因 为两者不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表示相同立场的“国亲政党联盟”表示,基 本立场是“不会推波助澜、不会阻挡,也不会积极回应”。泛蓝阵营的立场转变,既为自己解套, 也是在美国公开反对“公投”后,逼民进党当局不要在“公投路上走下去”。
第二阶段是在陈水扁6月27日提出“公投时间表”后,泛蓝军开始全面放开议题限制。一是强调 7月8日开始的为期3天的“立法院”临时会来之不易,既然陈水扁已经提出“公投时间表”,临时会 应该以审议“公投法”为主。二是针对陈水扁当局由“统独公投”退却为进行“民生法案和公共政 策公投”,泛蓝军加大进攻力度,增加火力,提出不主动推动“统独公投”的前提下由民进党放手 去做。三是宋楚瑜提出“公投立法”应有的“议题、时机、责任”3个方面,即“公投”议题可以由 民众连署,也可以在“立法院”同意后由当局决定;举办的时间以不干扰2004年3月选举为前提;附 加“责任性公投”,如果“公投”结果和议题设定的目标不同,提出议题的当局负责人应下台。
泛蓝军在“公投”问题上的转向,是摆脱被动局面的关键之举。一是“公投”并非泛绿一定赢 。在“统独”选择问题上要相信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在“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下,社 会各界对“台独意味着战争”有着高度的共识,尤其对“统独公投”冒的巨大政治风险有着深切的 认识,不能同意“台独”分子的“独欲”和蛮干,由全社会来承受灾难。二是利用美国和民进党当 局的矛盾。美国公开、明确反对陈水扁当局的“公投”后,泛蓝军没有必要成为“民进党的人肉盾 牌,抵抗美方压力,为陈水扁解套”,没有必要继续在“反对公投”的第一线坚持。泛蓝军支持“ 公投”一事造成的局面是:陈水扁如果继续搞“公投”,则与美国后台老板“唱反调”;如果放弃 搞“公投”,则暴露政治上的不成熟,再次显现不讲诚信的面目。三是扔掉“卖台帽子”。泛绿军 一再利用“省籍”“统独”打击泛蓝军,一顶“卖台帽子”压得泛蓝军喘不过气来,如今泛蓝军以 毒攻毒,转守为攻,压缩了泛绿军用“省籍、统独、联共、卖台”等“红帽子”玩弄泛蓝军的空间 。四是“责任性公投”合情合理。按照政党政治的“责任制原则”,应该谁家的孩子谁来抱,谁搞 “公投”谁负责。“责任性公投”可以提高主张“公投”者的责任心,同样也会有所节制“公投爱 好者”的欲望。
自进入第二阶段以来,泛蓝军已经基本摆脱在以往“统独之争”中的被动局面,不管泛绿军在 “公投”路上如何走下去,陈水扁当局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搞“公投”不一定赢,不搞“公投 ”则成为不讲诚信的又一典型案例,骑虎难下、左右为难、过头话不好说,陈水扁又一次尝够这种 滋味,开始在自己设计的陷阱中挣扎。
“公投”没有结束
民进党和陈水扁的“公投”之所以没有成功,是由他们政治、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造成的。一 是对“宪法性公民投票”来说缺乏政治基础,因为台湾属于中国,因而台湾地区不具备“公投前途 ”的条件。“公投”自民进党成立伊始即写入党纲,“台独党纲”本身也就是“公投党纲”,过去 推动“公投”的人都是“台独”分子,“公投”早已成为“台独”运动的政治图腾和陈水扁的选举 工具,与“公投”的本意已完全相悖,早已成为少数“台独”分子玩弄人民的政治戏码。二是对“ 政策性公民投票”来说缺乏民主基础,因为“公民投票”是体现直接民主、弥补代议政治不足、制 衡行政的一种手段,因为“公投”只是提供一种体现多数选择的机会,所以参加“公投”的民众对 “公投”议题内容、进行过程、产生的后果都要有充分的认识,都要体现民主和法治的原则。但对 陈水扁当局的“公投”来说,行政当局自行决定“公投”议题、包装命题、选择发动时间、解释“ 公投”结果、决定“公投”执行,反复多次把“公投”当作选举工具,民主、法治的原则已荡然无 存。三是对“公投”来说缺乏现实基础。就“公投”的功能来说,是通过民主程序解决高度争议、 凝聚共识,通过实施“公投”应该达到社会更安定、经济更繁荣、政局更稳定的目标。而民进党推 动的“公投”已变成一种强化分歧、激化对立的手段,让许多争议的问题战线愈拉愈长,“公投” 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而且“公投”本身已成为朝野对抗的新战场。如果实施只会带来加剧族群矛盾 和社会动荡的结局,只会带来破坏两岸关系过去得来不易的政治基础、加剧两岸关系紧张的结果。
7月8日,“立法院”临时会举行,主要讨论“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农业金 融法草案”、“自由贸易港区设置管理条例”、“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等“ 财经六法”,还加上攸关统独议题及重大民生法案的“公民投票法”。会议结果通过4项经济法案。 会议期间,泛绿军“立委”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充分表演,但民进党方面提出的“蔡同荣版”和“ 蔡版加强版”未获通过。对于此事,民进党当局没有甘休,7月14日陈水扁声称,“2004年最重要就 是推动公投,公投成功对台湾前途非常重要”,宣布成立“公民投票推动委员会”专门推动此事。 显然,民进党是劣根不改,表面上喊“拼经济”,实际上重视的是“台独”。
在“立法院”临时会前夕,连战“特别指示”国亲党团,“公投法固然重要,但台湾目前最需 要的还是加速经济发展”,因此要在临时会中把讨论“自由贸易港区设置管理条例”等经济法案列 为“第一优先法案”。国亲两党的这一态度,可以说是找对了方向,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才是工作 重心所在。有没有“公投”,台湾的民意都很清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社会各界的呼声。 少数“台独”分子试图玩弄民意,假民主、人权之名行“台独”之实,结局必然是作法自毙,祸及他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