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目前,台湾当局在岛内大力推行“去中国化”的过程中,“文化台独”已成为阻挠海峡两岸和 平统一进程中最具威胁力、最具危害性的因素。它以渐进式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两岸和平统一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不断地蚕食、破坏掉。特别是在台湾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识中不断灌输和强化所 谓的“文化台独”理念,大肆散布什么“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是“本质不同的文化认同观念”。 为“台独”制造舆论基础。“文化台独”一旦得逞,将对祖国的统一大业造成严重危害。
“文化台独”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文化台独”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与台湾的分裂 主义思想逐步结合,发展成为“台独”分子的思想文化基础。
何谓“文化台独”?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台独”作为一种思潮,它是一种谋求将台湾从 中国分离出去,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政治主张或思想倾向。因此,所谓“文化台独”,是 一种以确立“台湾文化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理念服务的社会 文化思潮。实质上是一种为“台独”政治目标服务的文化分裂主义思潮。“文化台独”的产生和形 成与台湾的文化“本土化”运动密切相关。
“文化台独”与文化“本土化”。广义的本土化是指任何外来的东西要逐步向适合本地、立足 本地、认同本地的方向发展,或发展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事物,同时还含有逐渐削弱或去除外来( 如殖民地的)影响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本土化”包含着“本土至上”的意义,如果走向极端 ,就必然演变为“排外”意识。
台湾的“本土化”运动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台独”分裂主义者所利 用,成为“文化台独”的重要思想根源。
“文化台独”从理论上动摇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在台湾当局的大力推行下,目前,“文化台独”已逐步形成体系。
“文化台独”的理论观点,主要表现在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上。它企图从历史、文化、民 族等问题上论证“台湾不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文化台独”的历史观认为,台湾只有400年历史,台湾是一个“无主之岛”,因此,“台湾不 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文化台独”的基本理论之一。史明是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化台独” 理论的狂热鼓吹者。
在史明所著的《台湾人四百年史》中提出了所谓“台独”的“历史观”。他认为:曾统治过台 湾的荷兰、西班牙、日本与明郑、满清及国民党等政权统治都是“外来政权”。因此,“台湾自古 以来就不属于任何国家”。
但历史事实是不容随意抹杀篡改的,“文化台独”的这一历史观是缺乏历史根据的。台湾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古称夷洲、琉球。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台湾”名称正 式在公文中出现。1885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如果将外国入侵者 对台湾的占领看成台湾没有归属的根据,这是非常荒谬的,同时也是对台湾人民反抗侵略者正义斗 争的侮辱,是对台湾人民爱国主义传统的亵渎。因为不管是荷兰殖民者,还是日本侵略者,都遭到 台湾人民的激烈反抗。
从理论上看,“文化台独”的历史观违背了历史事实,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它否定 了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否定了自己的全部历史,否定了自己的历史,也就否定了自己。
“文化台独”的文化观。“文化台独”理论的核心是“台湾文化的独立性”,为此,不惜强拼 硬凑材料,从各个方面进行所谓论证。
首先,“文化台独”理论认为:“中国文化仅是台湾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而非台湾文化源于中 国文化。”
根据这种理论,中国文化也被视为“外来文化”。很显然,这是一种充满荒谬逻辑的理论。文 化的根源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是根本不同的。在核心价值观上,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一种历史继 承关系,荷兰文化等其它文化只是影响关系。其地位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该理论认为:“台湾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有本质区别”。
“文化台独”论者提出,台湾是海洋文化,大陆是大陆文化。狂热的“台独分子”彭明敏认为 ,“近百年来台湾脱离大陆,政经社会文化制度已完全不同于大陆。”“台独”作家李乔则提出: “在台湾,事实上已具备有别于大陆文化、有主体性的台湾文化或台湾新文化。”这种文化是什么 呢?就是海洋文化。有的说法则更为荒谬:“台湾这五十年来的统治者是大陆文化,而被统治者是‘ 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保守、僵化,比较不会变动,但台湾民间的海洋文化是冒险的、模仿的、 比较求新求变。”所以,台湾是“海洋文化的新兴国家”,这里道出了“文化台独”的实质,是要 让台湾成为“国家”。
再次,主张大陆文化是落后的文化,必须“淘汰”或“抛弃”。
在提到中华思想和中华文化时,李登辉说那是一种“没有反省的文化”。他大肆污蔑说:“大 陆传统文化封建保守、个人专制、图腾崇拜。举凡贪污腐化、残暴、斗争、欺骗、虚伪,以至脏乱 、吐痰都是大陆文化。”“必须逐渐彻底抛弃。”这才道出了“文化台独”极其阴险的政治目的。
从鼓吹台湾是什么“无主之岛”,到把“台湾文化”定性为所谓的“海洋文化”,“文化台独 ”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台湾同胞只认同“台湾文化”,不要认同中华文化。很显然,“文化台独 ”的目的就是从对“台湾的文化”认同导致对“台湾的‘国家’认同”。
“文化台独”在理论实践上表现为“去中国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台湾文化”内在蕴涵 的中华文化的本质及其一切特点和标志统统剥离掉,要为所谓“真正的‘台湾人’打造以台湾为主 体的价值观”。陈水扁继承李登辉时期的“去中国化”的种种衣钵,并不断地“发扬光大”,要将 “中华民国”的标志去掉,然后再提升台湾地域文化的地位,从而确立“台湾文化”的“主体性” ,达到最终培育出台湾“民族主义”的目标。
“文化台独”的本质就是全面“去中国化”
“去中国化”就是为了突出“台湾独立意识”。其目的只有一个:拒绝“一个中国”原则,摧 毁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陈水扁上台后,大力推进“文化台独”的基础性工作,频频动作,影响越 来越坏,已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第一,台湾当局把教科书《认识台湾》当作宣传“台独”思想的工具。
2001年3月,台湾当局以“认识台湾”为旗号,将《认识台湾》作为教科书也列入小学教育,向 台湾的青少年学生灌输“台独”的文化理念。
《认识台湾》突出的就是所谓“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体现的是 台湾是“台湾的台湾”,不是“中国的台湾”的思想本质。在这本教材中“中华民族”、“中华文 化”、“中国人”这些名词都被统统删去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文化台独”在妄图竭力摆脱祖 国大陆的影响,力图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血脉联系。
第二,利用《台湾论》塑造所谓的台湾“民族精神”。
为了凸显“台湾意识”,台湾当局无所不用其极,不惜拿来日本右翼文人小林善纪的《台湾论 》为自己的歪理谬论服务。《台湾论》是一本赤裸裸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暴行 翻案的书。在这本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台湾精神”与“日本精神”联系在一起,“日本精 神”在台湾得到发扬光大,并成为“台湾精神”的源泉,而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没有关系。
第三,语言上摆脱“中国化”。
首先是借推行“本土化教育”之机,边缘化“国语”(普通话)的地位,以便逐渐削弱和淡化祖 国大陆文化的影响。
2001年8月,台湾当局开始推行所谓“乡土教学”,小学至六年级专设“乡土语言”课,中学也 会逐步推行。中、小学必须在客家话、闽南话、原住民话中选修一种,“国语”(普通话)已不是必 须学习的语言,其地位已被严重弱化。
其次是用“通用拼音”取代“汉语拼音”,进一步凸显“文化台独意识”。这是陈水扁上台后 又一个推动“文化台独”的重要动作。陈水扁曾于2000年9月16日推行了一个“通用拼音”方案,藉 以取代两岸中国人通用、联合国公认、国际标准都认可的《汉语拼音方案》,削弱祖国大陆语言的 影响力。但该方案公布后,岛内反对声四起。
语言是一个民族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从语言上割断台 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这是“文化台独”往前迈出的危 险而关键的一步,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文化台独”不仅对两岸关系造成危害,而且对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价值取向、 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以及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也造成极大的混乱。“文化台独”具有很强的危害 性。它以渐进的方式破坏和摧毁着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它以隐蔽的方式将台湾人民引向“台 独”的万丈深渊,爱好和平的两岸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坚决反对“文化台独”,维护两岸和平统一的坚实基础,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