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又一轮台湾“三合一”选举于2005年12月 3日结束了。23个县市长,泛蓝阵营获17席,泛绿阵 营仅获 6席。岛内泛蓝阵营以“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今天”、“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了今天”的心情 大胜了泛绿阵营。
2005年台湾县市长选举的特点
民进党自己打败了自己。以往无论是岛内民众,还是岛外人士普遍认为,善于选举的陈水扁不 仅会造势,还创造了许多选举战略,如“割喉战”、“拔桩脚”等,能使陈水扁领导的民进党变被 动为主动,变弱势为强势。2005年是陈水扁执政第六年,岛内经济不振,两岸关系停滞,更通过泰 劳暴动让岛内民众看到了一个无能的政府,一个贪污腐败又无人道的政府,可以说丧尽了民意。所 以,这次民进党选举失败,是民进党失去人心所致。
国民党的自我“改造”深得人心。马英九以72%的高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表明广大国民党党 员渴望改革,期盼摆脱黑金政治和腐败形象的意愿。在岛内,2005年民意对县市首长领导力、治理 力的评比结果排在前五位的澎湖县、金门县、台北市、新竹市、连江市的县市长大都是泛蓝阵营的 政治明星。
在这次选举的过程中,泛蓝阵营高举“反贪污、反腐败、反掏空……救台湾”的口号,顺民意 、合民心。马英九在投票前夕发表声明,如果选后国民党的席位不过半就下台。这对泛蓝阵营的民 众,以及对马抱有希望的中间势力起到了催票作用,赌注激发了泛蓝的民众,使这次选举投票率达 到 66.22%,超过预先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台湾多数民众对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有了更多的期 望。
民意的主流价值观更加理性和务实。在选战造势的高潮时期,当民调对泛绿不利时,陈水扁企 图施展以往的惯用伎俩,给对手抹黑、抹红,但民众对“反共保台”已无兴趣。民众需要当权者推 进经济持续发展,增加人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教育和生活水平,两岸关系朝平稳的方向发展,这是 这次台湾选民自主选择的理性变化。
从选举看岛内政局的动向
2001年台湾县市长选举:泛绿得票率为43%,泛蓝为38%;
2004年台湾大选:泛绿泛蓝双方旗鼓相当,各约为50%;
2004年台湾“立委”选举:泛绿得票率为42%,泛蓝为47%;
2005年台湾县市长选举:泛绿得票率为43%,泛蓝为52%。
从得票率看,泛绿的基本盘仍能维持。
泛蓝这次获胜,主要是调动了泛蓝阵营投票的热情,同时,争取了部分中间选民。台联党这次 在县市长选举中,虽说得票率超过亲民党、新党,但无一人当选,表明民众对岛内“急独”势力并 不认同。
民进党欲在近期迅速扭转败局很艰难。这次选举结果,泛蓝得票率比泛绿高 9个百分点,这在 直选的台湾,其差距算是比较大了。岛内近期频频暴出的民进党要人的贪污腐败案,使台湾民众认 清了自诩“清廉”、“改革”的民进党的真实面目,这必然导致民进党支持率的降低。
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丢掉台北县,苏贞昌已辞职;丢掉宜兰县,游锡堃遭指责;谢长廷牵涉 高捷弊案,他也提出辞呈;吕秀莲为自己的前途暗打算盘,选前大唱低调,涣散军心,她渔翁得利 难得党内认可,所以绿营创伤严重,头面人物遭重创,修补也需花大气力。
民进党的“法理台独”难以行通。2006年是“台独”时间表中所谓“修宪”之年,陈水扁新的 阐述是通过一万场演讲造成自下而上的民意;2007年“新宪”继续向“法理台独”的目标前进,以 此凝聚泛绿阵营的力量,同时达到激化两岸矛盾,瓦解泛蓝阵营的目的,这将考验以马英九为首的 泛蓝政治人物的智慧。如果泛蓝应对有理有节,加上“公投”门槛的限制,按目前岛内“立法院” 的议事规则,陈水扁要孤注一掷推行“台独”路线很难得逞。所以,岛内“台独”活动的嚣张程度 很难高于2004年大选前。
此外,2005年国、亲、新三党分别成功访问大陆,重申承认“九二共识”,岛内反对和遏制“ 台独”的力量得到巩固和壮大,民进党当局通过“修宪”实现“法理台独”难能得逞。
坚持寄希望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
继续坚定地贯彻寄希望台湾人民的方针不动摇。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当前关于 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3 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随后我们分别邀请国 、亲、新三党成功访问祖国大陆。这一系列举动极大地打击了岛内“台独”的嚣张气焰,令人信服 地宣传了祖国大陆的发展变化,扭转了在岛内不敢谈与祖国大陆发展关系的恐怖气氛。为了进一步 推动两岸人员的交流和交往,祖国大陆提出了给予台商 300亿元融资,进一步方便台胞出入境管理 。同时,祖国大陆所做出的台湾学生同等收费,台湾水果免税进大陆以及赠送大熊猫等积极措施, 深受广大台胞的欢迎,争取了台湾民心。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破解了民进党以往操弄族群、省 籍矛盾等破坏两岸关系的手段。这些事实,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寄希望台湾人民要求真务实、与 时俱进。如果我们每年能落实几件让台湾民众获得实实在在利益的建议,日积月累,台湾民众的心 态就会转变,这是我们反对和遏制“台独” 非常有效的措施,且已被实践所证明。
与民进党内人士的沟通工作,我们不要放弃。此次县市长选举期间,民进党当局由民间出面与 我们达成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的协议,乘客人员范围和起落地方都较以前有所扩大,说明彼此尚有 协商余地。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后,民进党内一些“立法委员”也希望参加在大陆举办的各类 学术活动,说明民进党内部分人士有改善两岸关系的意愿。这次选举民进党惨败,在岛内暂处于劣 势,此时,正是我们加强与民进党内人士联系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落实两岸党际交流达成的多项共识,扩大交流和交往。尽管“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 宪法”仍是国民党坚持不放弃的“一个中国”,两岸统一在目前还提不到议程上,但是就其承认“ 九二共识”一点,他们是岛内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重要力量。
继续关注台湾岛内的新生政治力量。国民党内部有一个“五六七大联盟”,他们年轻、有朝气 、有活力,大多数具有博士学历,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很多领域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主张检 讨国民党的现行路线,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积极支持以马英九为首的党内中坚势力,是未来掌 握国民党实权的群体。我们要提早做准备,早沟通、早联络。
民进党内也有新生力量,他们在民进党内有相当的影响。有些新生力量与陈水扁当局已产生矛 盾。当前,他们虽不会摆脱民进党的“台独”理念,但只要我们主动接触,多做沟通,相信“一个 中国”的纽带可以连接起来。这一工作,我们迟早要做,早做比晚做更有效。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