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海峡纵横  > 正文

能否走完这个任期

日期:2008-05-19 15:48 来源: 作者:李家泉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后陈水扁时期”之展望

  香港一家刊物说:“今日台湾政治中的陈水扁现象,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荒诞一页。”(香港《广角镜》2006年6月号)笔者认为,陈水扁确是中国台湾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他在台湾已经走向两个任期的“尽头”。台湾“立法院”6月份的“罢免案”虽未过关,但陈水扁的创伤仍然是严重的。根据台湾新近民调,对陈水扁的“不满意度”仍在上升,显见危机并未过去。陈水扁第二个任期已经不到两年了,“后陈水扁时期”是否会提前到来?或者他可以像“跛脚鸭”一样继续走完这个任期?台湾未来的走向究竟会如何?试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看法:


陈水扁能否坚持到2008年


  陈水扁能否大体平安地渡过还剩下不到两年的任期,至少要看以下几个条件的变化:

第一,陈水扁本人在“罢免案”及“倒扁”运动后的表现。陈水扁之所以能过“罢免关”,一是他成功地把自己和民进党绑在一起,由民进党出来为他“护短”。二是他打的“悲情牌”和“本土牌”,又一次获得了成功,从而把本来属于“清廉”对“贪腐”的“决斗”,顺利地转化为绿对蓝、“本土”对“非本土”、“夺权”对“反夺权”的“政争”。但这只会是暂时的,下一步还要看他自己在言论特别是行动上真正的“反思”和“改错”表现如何而定。

  第二,陈水扁“第一家庭”弊案的查证情况。“罢免案”虽然未获得通过,但是“第一家庭”弊案并未结束,还在继续发展和发酵中。尤其是爆料揭弊者不会就此罢休,甚至会“刺激”他们愈加认真地查弊揭弊,这一定会进一步冲击陈水扁。然而,下一步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待继续观察。

  第三,民进党内部和绿营内部的整合情况。正像民进党某党员所说的那样,这一次“罢免案”的结果是“扁解套、党重创”。台湾社会有一个顺口溜:“弊案烧扁妻,扁妻拖阿扁,阿扁拖死民进党。”有些党内大佬,对陈水扁在“罢免案”未通过后所露出的“胜利者的微笑”,表现了相当的不满。“台联党”在这次“罢免案”中的表现与民进党并不完全同调,两党的分歧还有可能扩大。

  第四,“行政院长”苏贞昌能否取得新政绩。苏贞昌上任后所办的唯一好事,是在两岸包机上有所进展。但在这次“罢免案”中,他和陈水扁完全绑在一起,在反“罢免案”上也十分卖力,今后他和陈水扁的关系将特别引人注目。设若继续护扁护弊,施政上又毫无建树,一旦惹起群众愤慨,又可能兴起新的“倒阁风”,从而增加政坛变数。

  第五,蓝营政党和绿营政党的动向。民进党这一次的受伤是比较严重的,不过,他们对外还能做到一致,而蓝营内部的分歧致使协调每每出现问题,对他们的反扁斗争不会没有影响。绿营内部特别是民进党内部,对外的一致性究竟能维持多久,也是值得观察的一个指标。


第二次政党轮替的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政党轮替”,是指两个政党之间的轮替,而非同一个政党内部进行的轮替。假如2008年台湾地区换成国民党执政,那就是政党轮替;如果仍然是民进党执政,那就不是政党轮替。实现第二次政党轮替,还必须注意两个条件:

  一是2008年大选前,必须政局大体稳定,不会发生重大政治事件。假若发生宣布“台独”、“戒严”、“爆发战争”,以及其他导致大选不能正常进行的事件时,那就无法实现政党轮替了。

  二是准备竞选的政党必须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且其代表人物在社会大众中亦较具名望。目前来讲,台湾最大的两个政党是民进党和国民党,最具实力和民望的是民进党的苏贞昌和国民党的马英九。后者能否战胜前者呢?

  在蓝营中,还有国民党的王金平,亲民党中的宋楚瑜,他们也未尝没有在2008年一试锋芒的决心,有人似乎正想为此创造条件。但就眼下实力和影响力看还是难与马英九比。

民进党内也不只有苏贞昌,“三王一后”还包括游锡堃、谢长廷和吕秀莲。但从目前的实力和影响力看,苏贞昌稍占优势,至少作为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的候选人,他还是很有希望的。

  不过,事情总是不断变化的,政党如此,个人也如此。从现在到2008年大选,还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仍存在着许多可变因素。例如,民进党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变,也可能向更坏的方向变。当它向好的方向变化时,会发挥其本土的更多有利空间;当它向更坏的方向发展时,也可能利用本土造成更大的破坏作用,甚至会不择手段地控制政局。不久前的“罢免案”未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民进党采取了“集体抵制”投票的做法,从而保住了陈水扁的权位。民进党与“台联党”的互动也存在一些难测的因素。苏贞昌本人在民进党以至整个绿营的优势地位能否保持到2008年,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

  至于国民党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因素,是他们成员的文化素质一般比较高,中产阶级多,专业人才多,也比较理性。不足之处是,太过温文尔雅,很难与草莽成性的民进党对阵。而且在蓝营内部,一向山头耸立,难予协调,历史上曾因此而失利多次又从不接受教训。马英九本人,出自书香门弟,为人也过于忠厚,缺乏应有的胆识、谋划和策略。自去年底“三合一”选举后,一度威望很高,不过半年时间,其民调满意度就忽然从接近90%猛跌至50%左右。未来两年以至更长时间,影响他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特别是陈水扁、李登辉所煽动的“本土”情节,对他这样一个香港出生的外省人还会有多大影响,仍存在着难测的变数。


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向


   2005年以来,两岸关系形势趋好。2005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紧接着,国、亲、新三党“登陆”,把两岸关系推向了新的高潮。陈水扁和民进党看在眼里,恨在心里,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诸如拒绝国台办负责人赴台参加“两岸论坛”,变“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拒绝大熊猫赴台”等等。然而这一切,并未能阻止两岸关系蓬勃发展的势头。陈水扁的这些做法,在台湾岛内受到广大民众越来越严厉的抨击。

  “后陈水扁时期”,两岸关系、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笔者持以下看法:

  “台独”活动空间已被大大压缩。六年多来陈水扁的倒行逆施已经证明,“台独”路线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诸如族群恶斗、两岸对立、经济下滑、国际孤立,什么好处也没有。祖国大陆对台湾实行“以民为本”、“以和为贵”政策威力无比。“台独”路线,不仅已在台湾岛内为多数人所唾弃,在国际上也遭到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台独”和陈水扁被称为“祸乱之源”、“麻烦制造者”、“和平安定局面的破坏者”。

  祖国大陆的迅猛发展,对台政策的正确稳健,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都使“台独”愈益成为不可能。

  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岸长期隔海对峙,所累积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还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可预见的未来,“台独”不可能,统一也不会一蹴可就。两岸关系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经贸文化交流,争取在包机节日化、常态化的基础上,早日实现两岸“三通”。

  《反分裂国家法》为台湾问题设置了“底线”,之所以如此,绝非慑于某些外国势力,而是完全出于中国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两岸都是中国人,历史上祸福与共,地理上山水相连,政治上同属中国,文化上一脉相承,利益上不可分割。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之下,两岸共同开创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能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的对台政策方针,对台湾同胞示之以诚,助之以利,明之以理,晓之以义,持之以恒,贯彻始终,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合情合理、双方满意的解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