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海峡纵横  > 正文

纪念卫温远航台湾 反制“文教台独”

日期:2017-09-21 14:45 来源:《统一论坛》杂志 作者:潘国平 李文艺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卫温是三国时期东吴将军。公元230年(黄龙二年),吴帝孙权命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30余艘舰船、1万余名军士组成的船队,从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启程,到达夷洲(今台湾),对当地进行开发经营,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记录,比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1175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公元1492年)早1260年,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一、卫温“浮海求夷洲”的历史记载

  卫温船队远航台湾,史料确凿可信。《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第二》:“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可以说明:一,亶洲是秦始皇派人求仙药之地,比夷洲更为遥远;二,亶洲在会稽郡(今绍兴)的东方,与会稽有通商往来,向东出海的人曾经漂至亶洲,亶洲属现今日本的可能性大;三,史料既明确表示卫温一行曾到达夷洲并遣返数千人,又据实称并未到达亶洲,史家普遍认为《三国志》堪为信史,记载此事可信度高。而同时期的《临海水土志》记载:“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人皆髡发穿耳,女人不穿耳,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所述自然地理环境与台湾岛相符,夷洲即台湾。

  另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春,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欲俘其民以益众。”表明吴主孙权派卫温赴夷洲的目的是化归民众,意在开疆拓土而绝非远游探险。《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载:“卫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亶洲绝远,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数千人还。温、直坐无功,诛。”史料再度说明,孙权与秦始皇派人赴海外寻找仙丹妙药不同,他是要依托航海获得国家利益,经略海疆,成就帝国基业。如此,孙权最终以军士大批伤亡、“无功”而返的罪名,诛杀卫温。可见,三国时期的统治者极为重视远航台湾、维护中国海疆的事业,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

  孙权在公元228年称帝后,雄心勃勃,称“今汉吴既盟,戮力一心,同伐魏贼,普天一统”,他首先是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远航活动,希望全面开拓东南沿海海上势力。其二,为了平息东南山越,他派卫温、诸葛直率领庞大海军远航台湾,是为建立稳固的东南统一基地,实现陆海咸平。第三,为了获得更强的实力,得到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总之,远航台湾是东吴实现霸业振兴战略中的一环,是为建立海上强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

  二、纪念卫温远航台湾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沿革、法律、文化上看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两蒋政权希望以台湾为基地“反攻复国”,两岸随即陷入分离局面,双方虽有“正统之争”,但均坚持一个中国。但是,由于两岸长期分隔,台湾内部政治生态持续演变,“台独”分裂势力鼓噪作祟,台湾社会的统“独”意识出现明显分化,两岸关系形势诡异莫测,台湾问题日趋复杂。尤为重要的是,受“去中国化”政治空气浸染,台湾社会分离意识持续上升,民众的“国家认同”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国家统一大业。

  (一)发掘“卫温远航台湾”史实的背景

  一是民进党拒不接受“九二共识”,妄图为“台独”铺路。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由于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拒绝“一中原则”,致使两岸制度化协商停止、民间交流降温,两岸关系呈现冷和平甚至是冷对抗局面。尤为值得警惕的是,蔡英文及民进党当局表面上声称要维持现状,事实上却抛出为“台独”铺路的系列动作。在行政上,借由所谓转型正义,试图彻底摧毁与祖国大陆有深厚渊源的国民党,并以“反蒋”制造“反大陆”政治议题,妄图抹去“中国元素”、切断两岸之间的历史与脐带联系。在“立法”上,民进党、“时代力量”等绿营利用立法机构的人数优势,试图修改“公投法”,降低投票门槛。在司法上,撤换司法部门负责人,起用有浓重“台独”色彩的人担任“大法官”,预谋“法理台独”。并且,蔡英文在拒绝“九二共识”、妄图维持所谓现状的同时,还反过来指责祖国大陆对台战略,不仅试图推诿两岸僵局的责任,更将自身打造为“台独”的奠基者与美日遏制中国大陆的代理人,在此背景下,两岸关系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冲击。

  二是蔡英文推行“文教台独”,煽动“去中”蛊惑台湾民众。为推行“去中国化”,蔡英文及民进党当局正运用矫饰和编造出来的历史文化蛊惑岛内民众,扰乱台湾社会的民族和国家认同。蔡英文深知,两岸有着深厚的历史接连和巨大经济依存,因此重点通过教育和文化推行“渐进式台独”,搞隐蔽工程,炒作历史、文化议题,意图从文化意识层面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蔡英文上台后,迅速为“太阳花学运”正名,宣扬学生反制祖国大陆的行为合理、正义,并废除马英九当局的课纲修订,搞乱岛内社会在两岸关系上的舆论导向。为把持文化主导权,蔡英文自任“中华文化总会会长”,甚至欲将“中华”二字改为“台湾”,遮掩中国印记,割裂两岸文化。“中华文化总会”更名之事虽因阻力过大而暂缓,但在民进党支持推动下,岛内“独”派文教宣传发展惊人,各种主张台湾主体性团体有恃无恐,俨然已在社会上树立了“政治正确”,统一的声音反而噤若寒蝉。在“文化台独”政策庇佑下,“慰安妇出于自愿”“日本殖民有功”等言论大肆出笼,“文化台独”煽动不理性的民粹主义和仇中恐中情绪,甚至不排除将来导致“台独”恐怖主义。

  三是特朗普推行新保守主义政策,台海局势日趋复杂。奥巴马时期,美国奉行重返亚太政策,侧重遏阻中国在亚太地区力量的成长,在台海问题上的政策则相对和缓。而特朗普上台后强调美国国家利益优先,认为美国在东海、南海等中国周边问题上付出了代价却没有成效且很难奏效,而台海问题是能够轻易撬动中美利益格局的杠杆,因此主张打“台湾牌”,遂不惜违背中美三个公报原则,同蔡英文通电话,开放台美防务部门副职以上官员互访。美国国会通过台湾采购200架F35战斗机,甚至叫嚣在台湾部署萨德,海军陆战队护卫台北办事处等,意图利用台湾问题换取中国在外贸、金融和汇率等方面的让步。中国的发展必须真正解除外国势力对中国的封锁。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形象问题,更是中国发展的实际障碍。在此背景下,发掘和宣传卫温远航台湾的历史,充分说明并论证中国是最早将台湾纳入统辖的国家,强化两岸的历史文化联系,更有助于中国掌握反制美日插手台湾问题的主动性与话语权。

  (二)纪念“卫温远航台湾”的现实意义

  2016年5月,浙江东吴卫温远航台湾基金会成立,积极开展对卫温船队远航台湾重大历史事件的宣传、研究工作,强化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文化纽带,削弱“台独”社会基础,开展反“台独”斗争。有利于促进两岸社会交流,加深两岸同胞感情。弘扬和挖掘卫温首航台湾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将唤醒两岸共同的民族记忆,对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证明两岸同宗同源,破解蔡英文当局“隐性台独”图谋。蔡英文上台后意识形态挂帅,试图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切割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对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严重影响,对争取岛内民心带来巨大挑战。破解“隐性台独”,关键要正本清源,引导岛内同胞树立对两岸历史渊源的正确认识,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强化两岸同宗同源关系。在两岸历史渊源上,卫温远航台湾事件是绕不开的一页。《三国志》记载,“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这说明两岸很早就有人员往来。而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中,曾有关于他们的祖先是从祖国大陆过去的传说(张崇根《台湾三国孙吴经营台湾考》)。随着史料的进一步研究,或可发现两岸同宗同源的更多证据。卫温远航台湾一事,充分证明了高山人与吴越人渊源深厚,重新挖掘并大力宣传这一历史,可对“台独”错误史观形成釜底抽薪的重大冲击,对遏制和破解“去中化”和“隐性台独”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彰显法理依据,宣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与正当性。卫温远航台湾是祖国大陆最早对台湾行使国家主权的重大举措,远航台湾系经御前会议讨论,经吴帝孙权授命而进行,是一次重大的国家主权行为。并且,卫温船队施行的并非打鱼、避风、补给等原始性作业,而是国家政治力量主导下对台湾的开发与经营,随后还将汉字等中华文明输入台湾,这说明,早在约1800年前,两岸就已经确立了行政上的联系,台湾就已经与祖国大陆处于同一个行政系统统辖之下。根据国际法定义,“先占”是指“国家的占取行为,通过这种行为,该国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也即,“先占”是一种国家行为,仅能由国家并且以国家的名义来实行,而卫温船队万名军士远航台湾,正是最早一批抵达台湾的政治力量,也最先发现台湾,并按东吴皇帝之命开疆辟土,无疑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国家主体和政府行为。发掘和宣扬卫温远航台湾的历史,可以进一步彰显台湾自古属于中国主权之下的国际法意义,宣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与正当性。

  三是呼应“一带一路”战略,弘扬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中国历代以农为本,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是黄土文明,只有农耕文化。相反,古代中国也具备强烈的海洋意识,海洋文化底蕴丰富。2000多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同西方交流。“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是中国迈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是中国转型经济下的必然要求,但是某些守成大国神经敏感、并不乐见。“一带”在陆地上的延伸与“一路”的海上战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所不同。从海洋发展的前景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宝岛台湾正是“一路”上的关键节点,事关国家核心利益。近代西方的强大从海洋开始,当代中国也应走海洋强国之路。国家的完全统一关系民族未来,是实现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力主和平利用海洋,坚决维护自身海洋权益,东吴卫温远航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远见卓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陆地国家,而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先驱,西方的海洋文明不具有独特性,中国历史上就是东亚海洋文明的创造者。

  三、立足卫温远航台湾史实,谋求破解“文教台独”之道

  破解民进党当局“文教”等新型“台独”,需要溯两岸历史文化同宗之源、正两岸一中之本,不断激发和壮大两岸尤其是岛内民众反“独”促统的声势。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以卫温远航台湾为抓手,强化两岸历史文化纽带,并以讲好卫温故事为依托讲好两岸故事,推动两岸友好交流,是引导岛内民意、扭转岛内民心、形塑对台影响,并最终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有效方式。

  (一)加强史料分析研究,坚定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原则立场

  “一个中国”原则是对台战略方针底线,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原则立场不容妥协。考古资料已经表明,台湾早期住民就是中国东南沿海百越人后代,而早自东吴时期,两岸就从属于一个政权管辖之下。不论当前两岸关系如何复杂特殊,将两岸关系打造成“一中一台”的“两国论”等分裂主张都是对历史的无知、对中华文化的亵渎。为此,宣扬卫温远航台湾历史事件,加强史实、史料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两岸同宗同源的历史证据,是对“台独”分裂主张的断然反击。譬如,在两岸史学界开展“卫温浮海求夷洲”专项课题研究和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甚至发起卫温远航台湾的考古和申遗工作,进而从血缘、文化、法律等角度形成有利于反制“台独”、维护统一的历史解释,将为两岸的历史联结提供事实和法律依据。

  (二)讲好卫温故事,深化对台历史文化宣传,反制“文教台独”

  一直以来,“台独”分裂势力不遗余力地割断历史、歪曲历史、否定历史,民进党上台后出于“台独”政治目的不惜篡改历史,加速构建“台独”历史解释路径。为拨乱反正,就需要弘扬正确的历史观。从这个角度来说,宣扬卫温远航台湾历史事件,讲好卫温故事,塑造深入人心的卫温远航台湾历史形象,对于建构正确的两岸历史观具有指标性意义。

  卫温远航台湾事件,显示了两岸的同宗同源、命运与共,当前的困境只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分离,两岸同胞仍然共享传统历史文化与价值观念,没有“我群”与“他群”的本质区分。以卫温故事为切入点,推出卫温远航台湾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网络游戏,以潜移默化、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扬两岸共同历史文化,让台湾民众在文化娱乐中了解卫温、正确认识两岸关系,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培植共同情感与价值。

  在扩大岛内民众对卫温远航台湾历史事件的认知,强化两岸历史文化纽带,引导民众抵御“台独”洗脑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对接岛内社团机构,开展卫温远航台湾的“活动入岛”和“符号入岛”。比如,通过开展研讨会、文化交流或举办纪念活动,借助卫温远航台湾开展两岸公开交流活动;或者与岛内合作,推动两岸以建立卫温主题公园、博物馆、考古基地、特色旅游小镇等方式共同打造卫温形象、卫温元素系列产品,促使卫温形象日渐深入人心。凡此种种,都将有助于打通对台工作瓶颈、提升工作抓手,并对建构两岸共同历史认识、融合两岸民心、消除两岸隔阂,产生积极效果。

  (三)以卫温主题促进两岸民间社会交流与融合,推动民心相通、反“独”促统

  长期以来,两岸交往偏重于经济和利益层面,而经济交往发展未能转化为政治互信提升,且由于经济交往中对情感层面关注较少,甚至利益分配失衡导致岛内政治撕裂与怨恨,推动两岸关系持续向好发展内动力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两岸政治分隔与岛内政治操弄,台湾民众主体意识上升。蔡英文上台以来,更是动辄诉诸“民意”,对争取台湾民心、反“独”促统造成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新的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强调促进两岸心灵契合、民心相通。政府号召与民间活动要有力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发掘和宣传卫温远航台湾历史事件,正是以卫温为具体切入点,利用民间渠道与台湾社会建立联系、进行对接。在讲好卫温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相关活动推向岛内,譬如,以卫温故事为两岸记忆的起点,围绕“寻找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策划开展“寻根”行动,对接岛内外省籍二代,挖掘、回溯祖国大陆赴台第一代外省人在台的生活奋斗故事,从两岸婚姻、台湾生活的祖国大陆记忆等角度切入,以老照片、微电影等形式呈现活动成果,将有力激发起岛内民众尤其是外省人后代的心灵呼应。唯有通过这种非政治化而又回归人性的活动,两岸的民心融合工作才能慢慢起步,反“独”促统的民间力量才能逐渐凝聚。

  (四)重视青年参与,借弘扬卫温远航台湾事件促进年青一代正确认识两岸关系

  台湾社会力量的持续膨胀和代际交替的加速进行,要求对台工作全面体察、深入研究台湾民情民意。扩大与青年一代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掌握青年世代的关怀和政治动向,才能切实把握对台工作主导权。在发掘和宣传卫温远航台湾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设法扩大青年群体参与,比如在微电影比赛等活动中对接岛内社团并发动岛内青年学子等群体参与其中,可以增强祖国大陆与岛内青年群体联系,促进双方沟通与交流。

  总之,宣传和弘扬卫温远航台湾,以此扩大对台工作的面向与深度,协调和推动祖国大陆政府及社会力量更多关心、协助解决台湾年轻人的就业、就学问题,在工作中增加他们对祖国大陆的信赖感和亲近感,都将有助于引导台湾青年正确认识和理解两岸关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