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邓颖超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贡献   

日期:2008-06-02 09:17:00 来源: 作者:吴跃农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吴跃农

  树高千丈,根深叶茂;泉泻高山,云水相激。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今天“ 一国两制”方针的先导和基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当时提出的对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设想和主 张,经过第二代领导人、第三代领导人的具体实施,已经在香港、澳门回归后胜利实现。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邓颖超是新时期开展具体对台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78年,中共中央对台领导小组成立,邓颖超继叶剑英、邓小平之后出任组长。

  邓颖超对毛泽东、周恩来对台工作的思想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她十分清楚,第一代领导人虽 然没有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也没有看到港澳台问题的最终解决,但他们为“一国两制” 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道路。正如周恩来经常对邓颖超说的:“我们这辈子如看不 到解放台湾,下一代或再一下代总会看到的。我们只要播好种,把路开对了就行。”事实上,“一 国两制”的雏形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就已开始孕育。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一国两制” 问题做了初步设想。毛泽东在当年会见曹聚仁时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可以照他们自己的方 式生活。军队也可以保存,我们不强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周恩来将毛 泽东的这些思想归纳、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台湾 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 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 事。当年,蒋介石虽然坚持反攻大陆,却不允许搞“台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观点。党中央决 定了同“蒋(蒋介石)陈(陈诚)蒋(蒋经国)”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以实现和平统一祖国。

  “文革”后期,邓颖超深知病中的周恩来考虑得最多的、感觉最紧迫的事之一,就是结束海峡 两岸的分离敌对状态,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后来,叶剑英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对台工作“ 九条”中初步涉及并经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一国两制”,就起源于当初周恩来的有关想法。

  邓颖超出任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很重要的是她对周恩来、邓小平思想脉络的整体把握能力 ,以及通过她体现出周恩来的巨大亲和力、感召力。在两岸分隔的时候,周恩来一直负责对台工作 ,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周恩来与台湾方面一直保持着联系。蒋介石与周恩来同为浙江人,又在黄 埔共过事,有一定的私交关系。周恩来对晚年的蒋介石没有把岛内政权交给美国人,也不允许任何 “台独”分子有得逞之机,是十分肯定的。

  1975年9月4日,周恩来就《参考消息》转载香港《七十年代》编辑部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 三》一文作出批示,要罗青长、钱嘉东找王昆仑、屈武等对有关蔡省三的材料“进行分析”,“弄 清真相”。批语最后,周恩来还用颤抖的手一连写下了4个“托”字。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 弥留之际又召见中央对台领导小组负责人罗青长部长,托咐说:“对于过去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后会 有期,你们做对台工作的人千万要记住,对于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一定要记住他,不要忘记他。 ”周恩来特别提到张学良,嘱咐罗青长一定要设法关注张学良,并通过各种渠道与在台湾的张学良 联系,他非常惦记张学良的生活和安全。台湾回归祖国,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大的未了之情。

  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继续完成周恩来没有来得及做完的工作。在张学良九十华诞时,邓颖超 给他发去贺电,电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去台之后,虽遭长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于荣利,为国筹 思,赢得人们敬佩。”张学良的旧部吕正操到美国去时也向张将军递交过邓颖超的亲笔信,并转达 了祖国大陆有关领导对他的亲切问候。在信中,邓颖超受邓小平委托,诚挚地欢迎张将军在方便的 时候回家乡看一看。当时,张将军没有使用常用的放大镜,而是将脸几乎贴到信纸上,一字一句地 看,看到末尾邓颖超的签名时,他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不久, 他给邓颖超亲笔复信,其中写道:“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国土。” 1992年邓颖超病逝时,张学良委托他在北京的侄女张闾蘅送花篮祭奠,挽带上书:邓大姐千古!张 汉卿、赵一荻敬挽。

  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邓颖超保持了海峡两岸之间的私谊,维护了民族大义的根系,为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海峡两岸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僵局营造了较为和顺的氛围。在邓颖超八十大寿的时候, 宋美龄也曾送了一份厚礼,送的是一只做工精美的玻璃兔,因为邓颖超是属兔的,现在这件象征两 岸友谊的珍贵礼品,仍被保存在天津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纪念馆里。众所周知,邓颖超与宋美龄一直 有书信往来,尽管在政治历史问题上两人有歧见,但都一致认为海峡两岸是不可分割的。邓颖超所 做的努力和其特定的身份赢得了海峡对岸的积极响应。当时,台湾的一家权威杂志曾报道说:台湾 不可无大陆,大陆不可无台湾,老百姓之间,观点是可以交流的,中国人要团结起来。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坚持开展工作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1980年元旦,当时,作为中央对台领 导小组组长的邓颖超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说:“《告台湾同胞书》所明确宣告的大政方 针……不是权宜之计,更非所谓的‘统战攻势’,完全是以中华民族的大义和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 为出发点的”,“希望台湾当局审时度势,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朝着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前进。 同时,我们相信富于爱国传统的台湾人民一定会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

  1980年1月1日,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会议。邓颖超在会上强调,台湾 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80年代以至90年代全党的重大任务,要动员全党实现这一重大任务 。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是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向中央提出建议当好中 央的参谋、助手。

  1980年11月,浙江省台胞在祖国大陆第一个创建了省级台湾同胞联谊会。邓颖超对台湾同胞的 情感心声非常理解,她及时建议中央也要成立台联组织。1981年初,邓颖超专门调全国妇联副主席 、在河北省廊坊挂职的地委副书记林丽韫同志返京筹备组建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邓颖超对此项工 作非常重视,从建会方针到具体事务,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她多次对林丽韫说,由于30多年的隔 阂,台湾同胞对我们很不了解,全国台联应努力同台胞沟通,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她指 出,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要做好生活在祖国大陆台胞的工作,要协助党政有关部门落实好对台胞的 政策,彻底平反台胞的冤假错案,团结他们为祖国大陆的四化建设作贡献。

  邓颖超开展对台工作总是与党的工作大局配合得丝丝入扣。1981年10月9日,胡耀邦同志曾以中 共中央负责人的身份邀请蒋经国等回祖国大陆并回故乡看一看。当年的12月27日,中华全国台湾同 胞联谊会在北京成立,首任会长林丽韫发表了给台湾父老兄弟姐妹的致敬信。

  1981年9月30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对台工作的九条建议,这成果正是邓颖 超领导的对台工作小组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文化、 商务、交通、民航、邮电等方面情况制定的具体对策,几经修改,拟定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 统一的方针政策。“九条”建议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海峡两岸极大的反响和热烈欢迎。

  1981年10月8日,邓颖超接见并宴请了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黄兴的女儿黄德华和蔡锷将军的亲 属等人。10月9日上午,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颖超主持会议,胡耀 邦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再一次阐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

  紧接着,廖承志致蒋经国的公开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又一次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震动 ,触动了华夏儿女的民族感情,台湾回归,中华一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大义明示天下。这封公开 信的撰写和发表事实上也是在邓颖超领导下进行的。1982年7月,邓颖超看到了蒋经国的一篇悼念父 亲的文章,其文中思乡之情浓浓,邓颖超随即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任副组长廖承志给当 年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写封公开信,邓颖超与廖承志一起推敲文辞,文中引用了 周恩来当年在张治中给台湾故旧公开信中增加的“寥寥海天,不归待何”,还引用了鲁迅的著名诗 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正是在邓颖超领导下,祖国大陆的对台工作至情至理一 步一个脚印地开展起来,促使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当局终于放弃了“三不”政策,逐步开放了对祖国 大陆的探亲旅游,迈出了打破两岸阻隔长达40多年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邓颖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艺术,在领导对台工作中,她高屋建瓴,思虑缜密,她曾多 次指出,统一祖国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立足于长期的埋头苦干,要“细水长流”,“见缝插针 ”,对台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时间性很强,每件工作都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1984年,邓小平发表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邓颖超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强 调指出:“赞成统一就是爱国。在统一的大前提下,一切问题都好商量,总会求得合情合理的解决。”

  步入古稀之年的邓颖超工作仍很繁忙,但只要有台湾同胞访问团到北京访问,她都要抽出时间 会见,1983年至1984年,她先后接见了旅美台胞医生团、“台湾之将来”研讨会的海内外学者团、 菲律宾台胞团、“亚洲文化研究会”代表团、旅美台胞工商考察团以及第一届海内外青年台胞夏令 营全体营员等等。她在接见中总是认真听取台胞们对祖国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台胞提出的问题 阐述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也以亲身经历,讲述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对于一些台胞或海外台胞中的 文化名人,她总是挤出时间来接见,向他们宣传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她先后接见过杨基振夫 妇、陈鼓应教授、晏阳初博士、胡秋原先生等。

  邓颖超还善于团结民主党派成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一起来做祖国统一的工作。1979年底, 朱学范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邓颖超嘱咐他为祖国统一大业多出力。朱学范按照邓颖超的嘱咐, 于1981年2月发起并主持召开了对台通邮座谈会,并向中央对台工作小组递交了《关于成立对台通邮 研究小组的请示报告》,得到了邓颖超的嘉许。朱学范在1988年底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邓颖超还 专门写来贺信,信中说:“关于祖国统一实行一国两制,你和贵党的同志们一定能取得新的发展和 新的成绩。”

  1990年11月,是张治中将军百年诞辰,张治中将军的后代自台湾来到阔别42年的祖国大陆访问 。邓颖超得知后,立即邀请他们到她家作客,赞扬张治中将军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和祖国的和平统 一作出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广泛,和平统一大势所趋已不可逆转。尽管当前台湾 海峡时有乌云遮掩,给两岸关系带来新的变数,反“台独”反分裂的斗争也更加尖锐,但是只要我 们坚持党的三代领导人制定的对台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学习落实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对台工作“四点意见”,“国家要统一、同胞要团聚、民族要富强、中华要昌 盛”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