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山河百战归民主 铲尽崎岖大道平                         ─记绘画大师徐悲鸿与周恩来总理的友情 

日期:2008-06-02 10:38:00 来源: 作者:张宗高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宗高

  提起绘画大师徐悲鸿,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笔下的骏马,豪迈奔放,忍辱负重。徐悲鸿以其善画 骏马而驰名中外,但周恩来总理是徐悲鸿的知音一事就鲜为人知了。

  1956年,一位外国艺术鉴赏家访华,他请周总理为自己珍藏的一幅徐悲鸿奔马图题字留念,周 总理欣然命笔,题写了:“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周总理那遒劲、浑厚的题诗墨迹 ,不仅体现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功力,而且表现了他对徐悲鸿绘画艺术的理解和尊重,也说明了周 总理对徐悲鸿的高度评价。

  周恩来比徐悲鸿小5岁,他们最早相识在法国巴黎。在巴黎公社墙前,他们曾合影留念。此后, 直到抗战胜利,俩人再没见过面,但对于徐悲鸿的生活和工作,周恩来始终密切地关注着。抗战时 期,在国民党的反共叫嚣声中,徐悲鸿本着艺术家的良知,在国统区的报纸上曾公开撰文,赞扬解 放区富有朝气的木刻艺术。他大义凛然,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也不肯加入国民党,被讥讽为“独特 偏见,一意孤行”。

  1945年的初春姗姗来迟,敌占区人民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贪官污吏横行;奸商囤积居奇,物 价飞涨。此时,徐悲鸿在重庆嘉陵江边一间简陋的木板房里,久病不愈,心情抑郁烦闷。2月5日, 郭沫若受周恩来委托专程来看望他,还带来了延安的红枣和小米。“悲鸿,这是周恩来先生从延安 带来的,他托我送给你,并嘱我转达致他的问候,关照你注意劳逸结合。他实在太忙,不能亲自来 看你,十分抱歉”。

  “周副主席!”徐悲鸿看着这红枣和小米,十分感动地对郭沫若说:“请代我向周恩来先生致 谢!”又对妻子廖静文说:“静文,我想中午就喝这红枣和小米熬的粥,它对治我的病会有效的…

…”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准备就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一职。当时,许多朋友劝阻他北行,认为 北方不太平静,南京是当时国民党的首府和政治中心,作为一个著名画家应该留在南京。徐悲鸿谢 绝了朋友的关心,决定举家北上。途经上海时,他在郭沫若家遇到了周恩来。这是两人自巴黎晤面 后的再次相见。俩人追忆起巴黎见面的情景,周恩来说:“我们算是老朋友了!记得当时你不停地 素描,还摘了两片树叶,夹在画夹里……”徐悲鸿赞叹道:“周副主席,你的记忆力可真惊人!我 觉得你比以前更精神了。”周恩来又关切地询问了徐悲鸿的生活近况和今后的打算等,听说他要去 北平艺专,立即高兴地说:“好啊,应当去。”分手时,周恩来握着徐悲鸿的手,意味深长地说: “徐先生,我们希望你把北平艺专办好,为人民大众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美术工作者。”

  他的话给了徐悲鸿极大的鼓舞。为了办好艺专,徐悲鸿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他顶住当局的压力 ,解雇了一位国民党特务教授,同时聘请了许多思想进步、有教学能力的画家来艺专任教。徐悲鸿 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国民党特务在艺专挑起“倒徐活动”。一身傲骨的徐悲鸿, 因此更加藐视国民党反动当局,并激起他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办好艺专的决心。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 后,徐悲鸿又坚决抵制了国民党要学校南迁的企图。

  一天晚上停电,徐悲鸿的好友田汉乔装从解放区悄悄来到北平,他带来了使徐悲鸿十分振奋的 消息:“我来北平之前,见到了周副主席,他希望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地在 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听到周恩来在全国人民解放战争之际还挂念着自己,徐悲鸿万分感动。 次日,徐悲鸿和廖静文一起,专程看望了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带去了周恩来的希望,他的劝说消 除了齐白石的疑虑,最终使他留在了北平。

  1949年春天,徐悲鸿的人生画卷掀开了最美好的一页。为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周恩来在北京饭 店宴会厅举行盛大宴会,徐悲鸿满面春风地来到宴会厅。在宴会上,周恩来走到徐悲鸿面前,紧紧 握住他的手说:“悲鸿先生我们又见面了!”徐悲鸿兴奋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周恩 来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徐悲鸿身边,亲切询问徐悲鸿的身体情况,旧病是否治愈。在听完徐悲 鸿的叙述后,周恩来表情凝重地说:“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南京、上海和很多地方都还没解放。 你在美术界的影响很大,希望你继续做更多的工作。”“我们胜利了,人民把建设祖国的新任务交 给我们,假如把艺专改为美术学院,你就任院长好不好?”

  宴会后,周恩来又专门留下徐悲鸿一起交谈,周恩来说:“你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 统,也吸收了西画的技法,融汇中西,使它和民族绘画相结合,别出新意,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徐悲鸿说:“周副主席,在艺术问题上,我也是在学习、探索,离时代的需要还差得很远呢。” 周恩来接着说起他很喜欢徐悲鸿创作的国画《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说它代表当时重庆政治气氛 ,反映了时代的脉搏。这次欢宴后,徐悲鸿兴奋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精心绘制了一幅奔马图, 并题诗言志:“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

  1949年3月,徐悲鸿应邀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前往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5月,他回到 北平后,夜以继日地完成了一幅记载着光辉历史的画卷——《当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到保卫世界和平 大会以后》。随即,他又参加了制定国旗、国徽、国歌的工作。在制定国歌的讨论会上,徐悲鸿提 出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的建议,立即得到周恩来的支持。 7月,在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 者代表大会上,徐悲鸿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总理亲自任命为中 央美术学院院长。周恩来在三次面谈中要他“把北平艺专办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 并对其创作给予了许多亲切关怀和指导,这些成为鼓舞他的强大力量,后来他在美术人才的培养和 社会活动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以旺盛的创作热情继续作画,画毛主席、画战斗英雄、画劳动模范 ……

  正当徐悲鸿以饱满的热情永不疲倦地工作时,1951年 7月21日凌晨,由于极度劳累,他突发脑 溢血住进医院。周恩来得知徐悲鸿病重的消息后,立即指示:要挑选最好的医生组成医疗小组,要 尽最大努力抢救徐悲鸿。周恩来在百忙中还时刻惦记着徐悲鸿的病情。

  徐悲鸿住院 3个月后,刚能下地走动就要急于出院,钟院长见劝阻无效,无奈请示总理同意后 才让他出院。

  1953年 9月的一天,在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开幕前夕,总理在中南海那间朴素的会客室里同徐悲 鸿亲切交谈。徐悲鸿谈了美术界的情况;谈了国画的发展、继承和借鉴等问题。周总理点头表示同 意,并微笑着说:“一切艺术都应随着时代发展,停滞了就没有生命了。国画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 优点,会更加丰富。”徐悲鸿认为,任命美术院校的领导时,应当考虑德才兼备的人。周总理完全 同意徐悲鸿的意见。当时,徐悲鸿的身体比较虚弱,告辞时,总理谆谆嘱咐他多保重,亲自送他出 来,并搀扶他上了汽车。

   9月22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第一天上午的会议上,周总理 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徐悲鸿一直坐在主席台上聚精会神地聆听周总理 的报告。中午休息时,他陪伴周总理到休息室。周总理担心他身体不好,劝他不必听完,可以先回 去休息。当时,周总理还不知道徐悲鸿是从早晨就一直参加大会的。

  就在当晚,徐悲鸿因脑溢血复发被送到北京医院抢救。总理得知后,立即派卫生部副部长傅连 璋去医院督促治疗,但一切抢救已无济于事,徐悲鸿不幸于 9月26日晨逝世,享年58岁。一代艺术 大师就这样带着对艺术的追求对新生活的渴望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当天下午,周总理到北京医院 向徐悲鸿遗体告别,极其沉痛地对大家说:“悲鸿的死,是一个永远无法补偿的巨大损失!”

  同年12月,全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周总理亲临展览会,他指 着挂在遗像两侧的徐悲鸿书写的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廖静文说:“徐悲鸿 就有这种精神。”他还嘱咐在出版徐悲鸿画集时,将这幅对联印在前面,并指示要筹建徐悲鸿纪念 馆。当周总理参观到一幅创作于30年代的巨幅油画《我后》时,对身边的同志们讲解道:“我后” 这句话出自于《书经》,意思是人民在暴虐的统治下渴望得到解放。“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 ,人民受难,徐悲鸿针对反动统治,通过这幅画抒写了对光明的渴望和期待。总理说:“成立徐悲 鸿纪念馆好,要好好保护这些作品。”

  1954年,经周总理批准,在徐悲鸿故居成立画家徐悲鸿纪念馆,总理为纪念馆亲笔题写了“悲 鸿故居”匾额。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