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辜振甫先生
2005年1月3日,为两岸交流、两岸关系发展做出无可替代贡献的辜振甫先生不幸病故。海峡两 岸怀念辜老的人很多,纪念辜老的方式也很多。人们在颂扬辜老先生时主要集中有两点:一是在祖 国大陆海协推动下,辜老主持的台湾海基会与海协达成“九二共识”;二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 ,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汪辜会晤”和两会事务性商谈。
负责海基会是辜先生一生中富有挑战性的职务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需要,台湾方面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筹组海基会的重要工作是挑选一位合适的董事长,因为这个董事长是第一位两岸交流机构的负 责人,那就必须是既要为台湾当局所倚重,又要为大陆所接受;既要在台湾当局设置的人为障碍下 有所作为,又要在国民党方面的控制之下行事;既要有独立的人格,又要为社会各界所承认。此时 由辜振甫先生承担此重任,应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辜先生曾先后获得 3个荣誉博士学位,1992年 当选为法国国际管理学院院士。最为关键的是,他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就担任了台湾最大的企 业集团之一的台湾水泥公司总经理,之后又先后担任工商协进会理事长、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 亚洲太平洋商工总会理事长、“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等职。1984 年起他为国民党中常委。从辜振甫先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担任海基会董事长的优势。他不是行 政官员,便于与大陆方面来往;他在岛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较高,便于他处理两岸事务;他经商比较 成功,便于组织两岸经贸和台商对大陆投资。
海基会在1991年3月9日正式运作,以“中国的、善意的、服务的”为工作宗旨,经台湾当局授 权与祖国大陆进行联系、协商,成为岛内“处理涉及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惟一机构”。由于上有李 登辉当局的干扰,下有“台独”分子的破坏,海基会董事长一职,成为富有挑战性的职务。辜振甫 的任职,得到两岸同胞的支持。针对海基会成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指出:“对于台湾 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只要是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三通’和交流,我们都愿意与之接 触,进行讨论。”正是在两岸各界人士的配合下,辜先生在发展两岸交流和进行事务性协商中,做 出了不小的贡献。
“九二共识”是两岸形成的第一个政治共识
1991年 4月,海基会通过台湾红十字组织提出了访问大陆的申请,经过中国红十字总会和国台 办安排,4月26—28日海基会副秘书长兼发言人陈荣杰、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陈长文先后率团来到北京 。陈长文在行前的记者会上称,首次访问北京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大陆主管部门认同海基会的角色 ,建立双方沟通的管道。29日,国台办副主任唐树备在会见陈长文时,提出了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 的具体问题应遵循的“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事务中,应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也反对‘一国两府’以及其他类 似的主张和行为”;“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维护海峡两岸 同胞的正当权益”;“尽早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尽早促成海峡两岸有关方面以适当方 式直接商谈”等“五项原则”。为便于与台湾海基会联系、商谈,1991年12月16日,祖国大陆方面 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任会长,唐树备为常务副会长。海协的成立,正式确立了与台湾海 基会进行制度化接触商谈的渠道。“五项原则”的提出,正式确立了两会接触,处理两岸事务,进 行事务性对话的基本准则。
1992年3月至1993年4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主要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开办海峡两 岸挂号函件遗失查询及补偿业务”两项议题进行商谈。如何对待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两会交锋和斗 争的焦点。事实表明,要进行两岸商谈,首先要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没有这样一个共识 作为基础,两岸事务性商谈无法进行。为此,海协提出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 国原则的态度,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讨论,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 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
台湾当局内部出现了是否在事务性商谈中应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争论。从 4月起,经过长 达 3个多月的讨论,1992年8月1日,台“国统会”做出关于一个中国涵义的结论。该结论称:“海 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的涵义有所不同”;“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 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这份结论表明,台湾当局在谋求与祖国大陆“对等政治实体”的地位,另 一方面不得不表示“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立场和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
鉴于台湾当局已做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表态,8月27日,海协负责人发表谈话 指出,确认“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对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 月,两会秘书长在厦门会面。1992年10月27日至29日,海协与海基会在香港进行工作性商谈。会议 中,海协代表提出5种有关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方案,海基会代表也先后拿出8个表述方案(5个 书面表述方案、3个口头表述方案)与海协代表进行讨论。其中第8个(口头)表述方案是:“在海峡两 岸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基会代表称此案为台方的底案,并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
11月 1日,海基会代表发表书面声明表示,有关事务性商谈中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建议在 彼此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各自以口头方式说明立场”。海协研究了海基会的第 8个表述方案,认为 这个方案表明了台湾方面谋求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鉴于海基会表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 则、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因此,海协可以考虑与海基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态度,提出希望海基会能够确认这是台湾方面的正式意见。
11月 3日,海基会发布新闻稿并致函海协,表示已征得台湾有关方面的同意,“以口头声明方 式各自表达”。11月16日,海协致函海基会,指出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就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态度“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重申了同意以各自口 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态度,并提出海协口头表述的要点:“海 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 的含义。”并以附件的方式,将海基会在香港提出的第 8个表述方案附在这封函中,作为双方彼此 接受的共识内容。1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此未表示任何异议。海基会也从未否定海协11月6日在函 中附去的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提出的第 8个表述方案。在“九二共识”形成过程中,辜先生尽力而 为,利用特殊身份,面对台湾当局的重重干扰,积极促成。
“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第一是因为“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立 场”,因而成为两岸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础,成为化解两岸政治僵局的钥匙。第二是“九二共识”作 为40多年来第一个由两岸民间高层达成的共识,意义重大。
“汪辜会谈”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海协成立之初,即于1992年1月8日致函海基会,邀请海基会负责人访问祖国大陆,就双方联系 与合作事宜交换意见。8月4日,海协汪道涵会长再次致函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提议进行两会负责 人会谈。8月22日,辜振甫复函表示接受邀请,并提议在新加坡进行会谈。海协在9月30日的复函中 表示同意。11月,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确立了两会商谈的政治基础,为实现汪辜会谈创造了必要条件。为保证两会领导人会谈成功,海 协又多次致函海基会,邀请海基会负责人来京就“汪辜会谈”进行预备性磋商,并定于 4月27日至 28日举行。“汪辜会谈”自此拉开序幕。
1993年 4月27日上午10时,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正式举行。会谈中,海 协积极主张进行两岸经济合作,提出现阶段应把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放在两岸关系的首要位置上, 政治上的歧异不应当妨碍经济合作;提出两岸直接“三通”应当摆上议事日程;提出劳务问题、浦 东与三峡建设、能源与资源开发、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和共同筹备民间性经济交流会议等多项具体建 议。会谈气氛良好,进展基本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果。两会还商定建立联系与会谈制度,包括双方 相互给予经商定的两会会务人员适当入出境往来与查验通关等便利。 4月29日上午,汪道涵与辜振 甫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 《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等四项协议。
“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它的影响 力远远超过会谈成果本身。江泽民主席指出:“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 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汪辜会谈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反映了两岸同胞及港澳 同胞、海外广大华侨华人要求两岸接触商谈、共同合作、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愿望”。台湾方面 认为这次会谈“跨出了两岸接触的第一步”,是“两岸民间交流迈向制度化的里程碑”,“是近半 个世纪以来两岸关系从对峙走向和平统一的一个重大发展关键”。
“汪辜会谈”对于两岸接触与谈判,乃至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性意义。首先,“ 汪辜会谈”建立了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表明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 间就可以进行平等谈判;通过两岸谈判,两岸关系就能稳定和发展。其次,“汪辜会谈”为海峡两 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平等协商树立了典范。会谈中体现的相互尊重、实事求是、平等协商、求 同存异的精神,从实践上说明了在一中国原则基础上的协商,并不是台湾当局所说的“矮化”台湾 ,可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地解决两岸关系中的一些问题。第三,集中体现了两岸同胞要接触、要 交流、要合作的强烈的民族情感与民族意愿。祖国大陆方面在“汪辜会谈”中倡导的加强两岸经济 合作、发展民族共同利益的精神和内容,不仅为11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而且对于今天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
“汪辜会谈”成为辜振甫先生一生事业中最辉煌的亮点,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 页。 5年后,1998年10月,辜振甫又应汪会长之请,来到上海、北京参访,江泽民主席亲切会见了 这位为两岸关系奔走的老人。辜振甫先生也正式邀请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后因为李登辉宣扬“两 国论”、破坏了两会商谈的政治基础,汪会长的台湾之行未能实现。
在纪念辜先生的时候,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接受“九二共识”、把“汪辜会谈”开创的两岸商 谈继续推向前进。两岸交流要发展、两岸关系要前进、祖国统一要实现,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所有 为两岸事务奔走呼吁的人们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