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文物见证两岸同根同源

日期:2010-05-12 10:31:00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崔国辉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崔国辉

 

  在远古时代,台湾和祖国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近年来,两岸相继发掘的文物,鲜活地向世人昭示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

  台湾文物作证 两岸同根同源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台湾发掘的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其特征与同期的祖国大陆文化遗址也十分相似。如台北县八里乡发掘的以绳纹陶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在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各地广泛存在。高雄县凤鼻头出土的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台北市发掘的圆山文化受到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马家浜——良渚文化的明显影响和福建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的浸润,同属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早在史前时期台湾就已经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生活空间”,台湾住民和祖国大陆住民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与南北美洲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已经有印第安人的氏族、文化以至国家存在是截然不同的。

  据媒体报道,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珍藏着800多件台湾文物,分为史前文物和民族文物两大部分,基本上是由第一任馆长、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收集的。它们从台湾漂洋过海,在这座古朴的建筑里静静地度过了70多年的时光。其中,台湾圆山遗址文物是在祖国大陆仅能看到的一批台湾新石器时代的珍品,是林惠祥于1929年和1935年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台北调查发现并捐献的。

  台湾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也有圆山遗址的文物。那里的文物和厦门大学收藏的台北圆山出土的小石锛、石斧、有段石锛、有肩石斧等器物一模一样,而更重要的证据是,这些器物和福建建阳、闽侯、长汀等地出土的器物形制和大小都非常相似。证明早在远古时代,台湾和祖国大陆便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同源的。而福建的闽侯昙石山文化标本,距今4000至5000年,石器以小型石锛、有段石锛及石镞为主,陶器大多是釜、支座、罐之类,与台湾的圆山、凤鼻头遗址是同一个系列的。从文物的年代测定来看,福建地区早,台湾地区晚,这说明迁移路径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到台湾地区的。

  1972年在台南左镇莱寮溪发现的“左镇人”,是迄今发现的台湾最早的住民,经台湾考古学家考证,认为他们在体质形态上,跟祖国大陆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柳江)人相同,也与北京山顶洞人同一个年代,学术界普遍认为他们有比较亲密的血缘关系。在福建漳州莲花池山距今4到8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被发现以后,考古学界得出更具体的结论,3万年前的“左镇人”就是闽南人沿着已经成路的东山陆桥长途跋涉到达台湾的。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泰雅族贝珠衣,是泰雅人头领在重要仪式场合穿着的盛装,非常珍贵,所缀的贝壳珠达6万多颗。而台湾北部泰雅人精美的披肩,色彩鲜艳,纺织精美,说明当时他们的纺织业很发达,对织物、颜料利用技术高超。台湾少数民族和祖国大陆各地的少数民族一样,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祖国大陆文物证明   两岸同种同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论从历史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属血缘关系等,都证明台湾和祖国大陆是一个整体。

  清初台湾地图。国家一级文物“清初彩绘台湾地图”是祖国大陆现存最早的一卷珍贵的手工绘制地图,绘制时间在乾隆52年(公元1788年)之前,属军用综合性地图。地图的尺寸、地形和现在的军用地图相差无几,而且是手卷式的、山水画风格,实用性很强。因为是当时的清朝政府绘制而不是民间所画,更说明台湾当时就是中国的领土。

  高山族独木舟。这是上世纪50年代厦门渔民陈乌糖在台湾海峡出海捞回并捐赠给政府的。这种独木舟是用树干挖空制成的,即使船翻了也不会沉下去,看上去不起眼,但却是当时台湾重要的交通工具。

  化石。石狮市祥芝镇祥芝村渔民通过长期打捞,从台湾海峡打捞上来数千件化石。1998年11月,福建泉州考古爱好者刘志成等从这些化石中发现了一件疑是人类骨骼的化石。经鉴定,确定这件骨骼化石为晚期智人男性个体的右肱骨,石化程度相当高,绝对年代约距今11000至26000年前,保存基本完整,仅缺失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保存长度311毫米,表面呈棕褐色,并留有海生无脊椎动物附着的痕迹。

  在发现此人类化石同一区域,还发现了1件骨器和1件留有多处人工刻痕的哺乳动物下颌骨,以及大量的化石如古菱齿象、四不像、野马等暖温带动物化石,说明这些动物和人类曾共同生活在这一区域。

  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蔡保全副教授经过研究认为,当时是晚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的盛期,由于气温低,海平面大幅下降,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的绝大部分海域成为陆地,使祖国大陆和台湾连成一片,人类与动物可以自由往来。由于平坦的大陆架平原成为季风的通道,致使淮河流域的哺乳动物随冬季寒风沿大陆架平原南下,因此这一时期的化石组合面貌不同于同一时期的闽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振标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贾兰坡都肯定了蔡保全提出的1至3万年前,由于陆海变迁、在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谷地,生活着晚期智人,他们是从祖国大陆向台湾迁移的早期人类的看法。贾兰坡认为这一发现十分有意义,并建议将其命名为“海峡人”。

  这一发现证明现在一片汪洋的台湾海峡,数万年前是与祖国大陆同为一体的陆地,台湾早期人来自祖国大陆。

  福建东山岛博物馆也收集了许多渔民在台湾海峡打捞回来的古菱齿象、犀、鹿、牛等动物化石近百件,这些化石来自东山海域,属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至3万年。2001年底,经海峡两岸考古专家共同考证研究,发现这一海域打捞的哺乳动物化石与台湾澎湖海沟的完全一样,更重要的是首次发现9件更新世晚期鹿角化石上的人为刻痕,证明了3万年前本是陆地的台湾海峡已经有古人类与哺乳动物共生共存。说明台湾海峡在1.5万年前还是陆地,由于冰河时期的到来,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比现在下降了130米至180米,才形成了现在的台湾海峡。可见,两岸同胞自古就是一家人,而东山岛就是连接两岸的“桥梁”。

  “台湾海峡陆桥”。台湾海峡自古横亘着一道浅滩,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至台湾西部,一般深度不超过40米,只要海平面下降40多米,这条浅滩便露出海面,成为连接祖国大陆与台湾的陆桥,因而这道浅滩被命名为“台湾海峡陆桥”。距今约8500年以前,东山陆桥才最后被淹没。由于“陆桥”使海峡两岸相连接,使远古人类及哺乳动物群才能由北往南迁移,途经福建进入台湾。

  闽台山脉。台湾山脉走向与祖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山脉走向一致,都是有规律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台湾岛西部海岸形状与隔海相望的福建海岸形状基本吻合。台湾海峡最深处不过100米,过半地域深度只有50米,台湾岛与祖国大陆最近处仅130公里。从海底地形来看,台湾海峡海底河谷有向南及向北两大河系,这种海底河谷地形在台湾海峡还是陆地的时候,由陆上河谷侵蚀形成。这些都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后来由于地球自转向心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相连接部分沉陷成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台湾就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