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今天,我们怎样纪念辛亥革命

日期:2011-10-23 21:16:00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王忍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

  回顾百年前的中国,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统治下,在帝国主义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下,外患和内忧相交织,启蒙与救亡相纠结,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屈辱条约,一次又一次地割地赔款,使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苦难,到了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聚集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前赴后继举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一声清脆的枪响,吹响了革命的号角,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发韧,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268年的封建统治宣告结束,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也随之宣告退出历史舞台。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革命先贤们的业绩熔铸成了不朽的史诗,他们的抱负在后人的手中逐步成了现实;辛亥革命中熊熊燃烧的爱国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百年的发扬光大,催人奋进,激励着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开创新的征程。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这是历史的必然。回顾历史,辛亥革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和最深刻的意义,就是必须要顺应历史的发展规律。首先,从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于世界潮流,必将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下走向覆亡,即使没有辛亥革命,也会有性质相同的革命来进行反帝反封建,这是由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决定的,这是任何引领中国革命的阶级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辛亥革命的无可替代性,作为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清王朝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出台,并没有缓解危机,反而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急需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来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最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辛亥革命发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与排挤,一直步履艰难。但在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因此,在中国政治局势演化、社会结构变迁、国内外各种矛盾发展的联合作用下,中国革命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终引发了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在于它的功绩彪炳千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个历史性巨大变化。在政治上,它终结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在中国确立了民主共和体制、民主国家模式、民主政党制度,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在经济上,资产阶级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向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制度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在文化上,革命的思想文化大规模传播和现代教育制度的全面确立,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民心,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民众自我实现意识开始萌生,为民主革命的推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舆论准备;而民主革命的实现,使全国的老百姓受到了一次极其难得的民主主义的实际教育和洗礼,实现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它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吹响了启动的号角。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辛亥革命先辈,矢志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但却壮志未酬,饮恨九泉。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国人民在奋争的同时进行着新的思索。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经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深刻影响,实现了思想的解放,为后来接受马列主义,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得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组织并立,各种政治思潮迭起,使中国出现了相对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经过一系列反侵略、反复辟的政治斗争,经过各种探求出路的新思潮的广泛传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而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革命提供了重要启示。早期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作过深入的研究,汲取了资产阶级革命党和辛亥革命失败的许多经验教训。在政党的革命纲领方面,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反帝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从反面上为中共制定革命纲领提供了佐证。在政党建设方面,辛亥革命为中共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在政党的策略上,辛亥革命为中共制定武装斗争策略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迪。辛亥革命失败后,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且把孙中山先生未完成的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辛亥革命先烈们的追求与志向。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它爱国奋斗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壮烈的辛亥革命以推翻帝制在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辛亥革命及以后的发展给人们的启迪,同样意味深长。我们之所以能够登高望远,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当我们今天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迅猛疾进的时候,回首感受辛亥革命英雄们的呼吸,仍然深深被他们的气概、意志所鼓舞。历史和人民都不会忘记,是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 “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孙中山,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殚精竭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华夏儿女,体味他留下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都不能不为之动容。他不断地总结经验,追求新的思想,勇敢地同历史的进程一道前进。他坚信经过人民的斗争,中国一定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实现大的飞跃,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先进的国家。他以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为实现这个理想奋斗不息,正如他自己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表现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英雄气概。孙中山一生宣传“天下为公”和“民有民治民享”,坚持“唤起民众”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直到晚年,他仍然为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而抱病北上,并且提出了“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的这种革命精神是他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民族的一切革命者、爱国者。爱国、奋斗是辛亥革命志士们最显著的历史特征,而正是这种执着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们成了时代的巨人和民族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在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永不衰竭的革命意志,不仅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而且是先进思想的历史文化基础。真理的力量结合了爱国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就会化作为国为民和推进我们宏伟事业的动能,先进思想文化的灯塔将因此而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我们承袭了辛亥革命留下的历史责任。一段辛亥革命的历史,就是两岸人民为追求民族尊严、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属于两岸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建设一个统一、民主、富强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百年企盼,也是辛亥革命先烈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直以最坚决的态度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他曾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是一位伟人在亲历国家离乱之后的真切感言,在今天仍有深切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隆重纪念辛亥百年,将有利于重塑历史记忆,强化精神纽带。辛亥革命从发生至今,已历100年。在这百年的时间里,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曲折。但是,两岸无论是在相对隔绝的时期,还是在交流往来频繁的年代,辛亥革命始终是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精神激励。通过回顾这段历史,将唤醒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搭建起源远流长的情感和精神纽带。我们隆重纪念辛亥百年,将有利于增进互信,促进两岸建构政治共识。辛亥革命是在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下爆发的,旨在追求民族独立与富强。六十多年来,尽管两岸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两岸各自取得的建设成就,都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艰苦奋斗的结晶。通过纪念辛亥革命,将增强两岸尤其是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共识,寻找共同点,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我们隆重纪念辛亥百年,将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共创民族振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而辛亥革命为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与固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孙中山旗帜鲜明地倡导“大中华民族”理念,进而从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高度,指出了全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他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这种中华民族统一观,对于两岸同胞在振兴中华的基础上走向统一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无论从地缘上、血缘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两岸都是基于中华民族这个基本认同的命运共同体。两岸未来必将跨越历史和现实的分割,融为一体、走向统一。

  今天,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康庄大道的时刻,两岸关系也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我们通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是历史的必然,共同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开创全民族的繁荣、昌盛、和谐的未来,使两岸关系发展融汇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这既是百年来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民族宏伟事业的新的开端,更是我们今天穿越百年历史沧桑、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孙中山先生86年前的临终遗言,依然震聋发聩;100年前辛亥革命击破死水的枪声,依然震撼人心。燃自辛亥革命的民族复兴的薪火,穿透历史的时空,提醒我们不忘大业,开辟未来。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人正继承与发扬着辛亥革命先烈们的精神,率领中国人民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迅猛向前。中华民族正在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带着先辈的期许,肩负着历史的庄严责任,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创造新的辉煌,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