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央政府文献  > 正文

中国对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

日期:2001-04-10 15:08 来源: 作者:admin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历次的反对和警告在1954年12月2日同台湾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主要内容有:(一)缔约国将个别以自助及互助方式,维护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定之共产颠覆活动、(二)每一缔约国承认对在西太平洋区域内任一缔约国领土上之武装攻击。即将危及其本身之和平与安全、应生即报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必要措施。(三)缔约国所有“领土”等辞,就“中华民国”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就美利坚合众国而言,应指西太平洋区域内在其管辖下之各岛屿领土。(四)“中国”同意美国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为防御所需要而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力。(五)本条弥不影响两缔约国在联合国宪章下之权力义务,或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负之责任。条约于签订的当日在台北和华盛顿同时公布,台湾“副总统”陈诚声称这一条约“有助于世界和平。”台湾“行政院长”俞鸿钧发表声明,称其为“台美合作的新成就”。台湾“立法院”迅即通过该条约。1955年2月9日,美国参议院以64票对6票的多数批准该条约。同年3月3日,在台北中山堂台湾美国互换批准书,当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于1954年12月8日,发表了关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声明指出:“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来使他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行为合法化,并以台湾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准备新的战争,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一个严重的战争挑战”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蒋介石集团没有任何权力同任何国家签订任何条约,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它是一个出卖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条约,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湾是中国领土。美国政府在他自己参加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条款等国际协议中承认了这个事实。”现在美国政府要在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设防和建立军事基地;庇护蒋介石卖国集团,阻挠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这是明目张胆地背弃国际信义、侵占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绝不能说成是防御。声明进一步指出“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他12月1日声明中公开宣称,这个条约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的所谓安全体系中的‘另一个环节’、这就说明,美国侵略集团不仅要侵占台湾,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而且还要准备新的战争。不久以前在美国策划下签订的马尼拉条约,增加了在东南亚的战争危险、美国侵略集团现在显然是要把这个美蒋条约同马尼拉条约和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其它战争条约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东方侵略体系。美国侵略集团的这种做法,是同他在欧洲策划签订巴黎协定、复活德国军国主义,扩大四方侵略体系的做法互相呼应、他的目的就在于加深世界的分歧,奴役这些地区的人民,和加紧准备新的世界战争”“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在这个《共同防御条约》下追求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在远东造成了新的紧张局势、”这个条约“根本就是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声明宣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坚决不能同意的。”“为了和缓东局势;为了消除对中国的战争威胁和保障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美国政府必须从台湾、澎湖和台湾海峡撤走他的一切武装力量。美国没有任何远涉重洋来侵占中国的领土台湾。”“中国人民坚决地反对战争,但是绝不会被战争威胁吓倒。”“中国人民强烈地要求和平,但是决不会拿自己的领土和主权作代价乞求和平。牺牲领土主权,只能导致进一步被侵略,决不会得到真正的和平,中国人民懂得,只有反抗侵略,才能保卫和平。”为了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打击美台的“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2月13日又解放了大陈岛。此后,中国政府坚决要求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随着中症状关系的逐渐改善和发展,中美建交提上日程。1978年12月25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美台之间结束外交关系。1979年1月1日,美国国务院正式通知台湾美国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将于1980年1月1日终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