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值此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之际,一本明末版的南安石井郑氏族谱被厦门一位郑姓男子托
人送到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延平郡王祠管委会,该族谱记载了南安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的情况
。据有关文史界的专家称,这本郑氏族谱对郑成功的先祖情况及明朝郑氏家族开发台湾等方面的研
究有着重要价值。
2002的3月11日下午,笔者闻知此讯后,与现居晋江安海的郑氏后人郑梦彪先生取得联系,两人
一起赶赴延平郡王祠。在得知笔者来意后,延平郡王祠的郑万天先生(郑成功第十世孙)打开一上
锁的柜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捧出一个纸盒子,他掀开盒盖,一本尽显“沧桑”的古书便呈现在大
家眼前。这本郑氏家谱,其长宽均为30.5厘米,现存厚度为2.1厘米,族谱上书写字迹清晰、字体优
美,该族谱记载了包括郑成功在内的郑氏十二世的基本情况。
延平郡王祠的负责人郑万江(郑成功第十世孙)向笔者道出此族谱的由来:不久前,家住南安
的洪光华先生将此族谱送到了南安石井延平郡王祠,并说,这是他儿子洪志远的同事郑小健托他带
到这里的。郑小健想认祖归宗,但又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郑成功的后裔,只好先托人送来这本族谱
“核对”一下。看到这本族谱,郑万江等人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因为这本族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
的郑氏族谱”。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郑梦彪马上拨通了洪光华老先生的电话了解情况,之后又与洪
老的儿子洪志远通话。几经周折,郑梦彪终于问到了郑小健的电话并与他取得联系。郑小健称,他 听父辈说过,先祖是从南安迁往厦门海沧并在该地生根落户。郑小健曾听父亲讲,该族谱是郑小健 的曾祖父留下的,关于族谱之前的历史他们并不清楚,他将族谱送到石井一方面是想认祖归宗,另 一方面是因为近来他听说南安即将举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活动,受此感染,作为郑氏子孙 的他也想做点事——他看过此族谱中记载着关于郑成功的生平,于是便决定将其送到郑成功的故乡 南安石井。
族谱面世逢盛世
郑万江满怀欣喜的对笔者说,原定于今年3月份举行的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活动现已升 格,从原来由省政府主办改为由国务院对台办公室和省政府主办,拟定于今年5月在郑成功的故乡— —南安举行,此族谱的出现正得其时,并为此次活动又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他称这是花多少钱 也买不来的。
在延平郡王祠,笔者又了解到,郑梦彪先生是郑成功第九世孙,据称,此辈份在目前郑成功仍 健在后裔当中算是最高的。郑梦彪家一直有研究先祖郑成功史绩及文化的传统,他的兄长郑梦周( 东南亚著名华人作家)对先祖郑成功颇有研究,并留下了一些相关书籍。郑梦彪从小接触这些书籍 ,对先祖郑成功的研究也产生了兴趣。至今他潜心研究郑成功的文化与族谱已有近10年时间,他称 这本族谱在此时刻出现在南安真是“天意”。
在延平王祠负责整理族谱等事宜的另一名郑氏后裔郑万天说,此族谱交到他手中后,让他激动 得好几天没睡好觉,该族谱记载了包括郑成功在内的郑氏一世到十二世的基本情况,现他已从该族 谱中整理出失落已久郑成功后裔“华亭”一支的脉承。他说,迄今为止他还从未见过如此早期的石 井郑氏族谱原本。
该族谱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笔者又陪同泉州海交馆的刘志成先生再次来到延平郡王祠,刘老在仔细地阅读郑氏族谱后说, 从族谱的纸质及腐蚀情况来看,以及其记载郑芝龙、郑成功等人的事迹等方面大致可以得知,此族 谱为明末编成。刘老说,族谱中记载的郑成功先祖渡海澎湖死于海难的为数不少(如:“巨亭公第 一子(郑芝龙伯父)讳大杨字毓显号(无)往澎湖死”),说明了郑氏很早就前往台湾开发,为郑 芝龙及其父辈开发台湾一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印证了史载郑氏家族和福建人自明朝天启年间( 1621-1627年)开始开发台湾的史实,更印证了海峡两岸同胞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为研究两岸关 系的历史提供了又一宝贵的史料。族谱中还记载了当时的一些重要史实,如抗倭、征刘香、赴南洋 开发等。
笔者在该族谱中还看到关于郑成功的记载并不特别详细,族谱中只提到“飞黄公第五子,讳森 ,字明严,号邑庠生,加例入国子监,太学,应袭锦衣卫副”,对郑成功后来收复台湾等丰功伟绩 均无记载。据史书记载,1644年郑成功入国子监太学,同年,他见明隆武帝时被赐号“大木”,同 一年发生的事,族谱中也没有一并记载,至于究其原因,还有待谱牒界的专家考证。但有关人士由 此推论,该族谱成书之时,可能是在郑成功“入国子监太学”之后至郑成功被赐姓“国姓爷”之前 ,即1644年,由此可见该族谱是明末手抄珍本。
笔者在采访之后,又与原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历史学家张宗洽先生取得联系,在听完笔 者介绍的情况后,张老对该族谱的鉴定和评价与刘志成基本一致。张老是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 长、福建文史研究馆馆员、厦门郑成功研究会顾问,编著有《郑成功丛谈》、《郑成功族谱三种》 、《风流千载忆延平》等十几本书,在研究郑成功方面张老可称为专家,在得知该族谱中记载着关 于郑成功的先辈的内容后,张老十分高兴,他说以往留下的郑氏族谱在这方面的记载很少,这将有 助于对郑氏的进一步研究。
郑氏族谱可能为郑芝龙所撰
在与张宗洽老先生联系后,郑成功后裔郑梦彪、郑万江和郑万天等人决定亲自携明末版郑成功 族谱前往厦门造访张老。3月19日,一行人寻到张家。见众人前来,张老十分高兴,一番礼节性的寒 暄后,便步入正题。郑万江先生解开红绸布,从一个盒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这本珍贵的郑氏族谱 ,将其摊开平放在桌上。紧接着张老便拿出他的老花镜,认真地看起族谱。看到族谱中关于郑成功 祖父郑士表的记载后,张老十分激动,他说以往史学界一直以为郑成功的祖父叫郑少祖,经多年的 研究,他否认了这一观点,并认为郑成功的祖父应为郑士表,明末版郑氏族谱记载的“西庭公第二 子讳士表字毓程号象廷以伯卫芝龙贵……妣徐氏诰赠镇国夫人葬都大觉山坐向黄氏诰赠镇国夫人五 男芝龙芝虎芝麟芝凤(庚辰进士)芝豹(黄出太学生)”此次出现的族谱再次印证了他的研究,并且其 中关于郑成功的祖母的记载可谓新发现。张老说,南安石井传郑芝龙的亲生母亲死后,家中由郑士 表二房王姓妇女持家,但一直找不到相关的记载,此族谱的出现将一改以往王姓之说。再翻看几页 后,张老又神情凝重地说,此族谱关于郑成功先祖的记载有很多是以往所没有的,如果研究属实, 郑成功家世的有关部分历史则需要改写。临近中午,郑万天从盒子中残留的族谱碎片中拿出其中一 张观阅,张老看到后将其接过,从中发现该页中的句子与当年他的友人前往英国留学时在英国历史 博物馆抄回的《石井宗族谱序》不谋而合,接着张老急忙拿出《石井宗族谱序》,比对之下,残片 中的墨字竟可以在当中全部找到。
笔者在残片中看到“芝龙故不谱其所以系之者何如特此一本之义……”尤为醒目,对此张老解 析,此文为郑芝龙所撰写,1644年左右郑芝龙已小露“头角”,当时他曾主修郑氏族谱,从明末郑 氏族谱的情况及相关记载来看,此族谱可能为郑芝龙亲自撰写。至于是不是当时的原本,还有待今 后进一步考证。张老再次强调此族谱的意义重大,并表示他将与郑梦彪先生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深 入研究。临走前,张紧握着郑梦彪先生的手说,第四本郑氏族谱可望今年面世。这将是海峡两岸史 学界以及郑氏后人的一件幸事。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