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2年第二期  > 正文

台商大陆研发热透视

日期:2008-06-05 09:16 来源: 作者:刘霜桂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刘霜桂

  2001年台湾媒体披露,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在一个内部报告中认为:“两岸经济正处于彼长我消之中,大陆对台湾具有磁吸作用。”他们担心,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对台湾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台湾经济优势将不断消失。实践证明,这个观点不无道理。近年来台商掀起的一波接一波大陆投资热潮,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吸引台商踊跃西进、投资祖国大陆、不断掀起的研发热的原因何在呢?我们不妨作一剖析。

  首先,看看祖国大陆对台湾投资的磁吸作用。

                     市场

  全球经济愈来愈国际化,台湾也不能自外于这个趋势。而经济走向国际化,需要靠规模化的生产和庞大的市场来支撑。有别于传统比资金、比技术的竞争,未来的竞争方向市场日益重要。而台湾岛内资源短缺,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市场狭小,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企业欲走向国际化先天不足,困难重重。因此,台湾不少企业家认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是产业战场的延伸,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练兵。祖国大陆庞大的市场能够使台湾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大批量生产。有了规模化生产,企业才能走向世界,也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才有能力进行新一代产品的研发。

  祖国大陆人口众多,全球第一,具备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世界各大商界巨头无不看好中国大陆市场的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庞大的规模,竞相进入与角逐。现在中国大陆已是全球第二大通讯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大陆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突破一亿户,估计5年后将达到1.6亿户的规模,3年后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讯市场。全球各大电信商无不垂青这个庞大通讯市场所带来的商机。全球所有交换机生产大厂现都已涌进了大陆,投资建立生产据点

。  随着经济信息化程度的加强,蓬勃发展的电脑、电信需求,带动了庞大的半导体需求。中国大陆近年来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极为巨大,每年以33%的速度在增长。但目前祖国大陆自有半导体产品满足率不高,行家预测,2010年将会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为各国半导体厂商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祖国大陆又是全球个人电脑第二大市场,紧随美国之后。2000年创下了1600万台的个人电脑需求量。2005年将达到2000万台,和美国相近,超越美国是必然之势。著名IT企业联想集团仅靠祖国大陆市场,就已跻身于全球电脑前10名大企业的行列

。  祖国大陆还是亚太地区第二大软件市场,2000年,软件市场已长成至221亿元,是台湾的2倍。今年将达到300亿元,前景十分灿烂。  祖国大陆的资讯硬件市场也已跃升为全球第三名,紧随美国、日本之后,而且资讯硬件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市场潜力极为惊人。

  入世后,祖国大陆市场更加开放,除了商品市场,还有服务市场、资本市场都将逐步开放。据美国权威机构估计,入世后的中国大陆进口市场将扩张14%。这无疑将给各国投资者创造更为可观的商机和融资机会,对于如此庞大且商机诱人的中国大陆市场,世界各国万商云集,竞相参与,台商岂愿坐失良机?!

  同时,在祖国大陆庞大市场的支撑下,台湾贸易逐年增长,对祖国大陆的出口已创下了连续7年的顺差,仅2000年,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金额就高达261.61亿美元,增长了23.3%,占台湾出口额的19.6%,创造了对祖国大陆贸易顺差200亿美元的佳绩。难怪台湾的企业家们说,祖国大陆市场是我们投资的最大诱因之一。祖国大陆市场使我们的企业变大,产量倍增,竞争力增强,并走上了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生产成本

  追求低生产成本,高盈利,这是企业投资的主要目标和市场经济不变的法则。台湾企业家通过投资后认为,祖国大陆劳动力资源丰沛,工资低廉,原料、土地租金便宜,且工厂用地取得较为容易。再加之,人才成本较低,这些都是台商降低生产成本极为有利的因素。

                    生产基地

  祖国大陆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而且用地价格又远远低于台湾。这对于台湾土地面积狭小,生产基地饱和,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境,无疑是极为有利的生产要素,再加之祖国大陆吸引海外投资的优惠政策支持,国外不少跨国企业纷纷抢进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台商近年来在岛内取得生产用地十分艰难,且价格高昂,无法满足扩大再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因此,生产基地向祖国大陆拓展或转移,成了台湾企业家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商逐渐把企业的生产基地和生产重心都移向了祖国大陆。高科技企业更是如此。台湾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公司——广达电脑上海厂,两期投资6亿美元,在祖国大陆兴建全球最大且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加工基地。台湾宏基集团在广东中山建厂后,又在华北兴建第二大生产基地。该基地是台湾新竹生产基地的6倍。现在,台商在苏州兴建的滑鼠、电脑硬碟、小型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已为全球最大。以东莞、深圳、广州、中山等地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与上海、昆山、苏州、吴江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正在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及产品集散中心。

  中国庞大的生产基地被各国公认为是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宝地。台商更是视其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腹地,对台商的磁吸作用不言而喻。

                    投资环境

  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各国投资者络绎不绝抢滩投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出版的《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披露,1999年中国吸收外国投资已达404亿美元,居美国、英国、瑞典之后,排名世界第4位,也是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今后一段时间,这个势头还将持续增长。去年外资投资又呈现出大幅增长之势。

  台湾媒体最近报导,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虽然造成岛内传统产业萎缩,产出减少,但在祖国大陆资本所得和企业家所得增加。这些资金已转化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岛内高科技产业的加速成长。台湾有识之士也认为:“祖国大陆现在的投资环境及资税优惠令外商垂涎三尺,他们从封装测试,晶园制造,到设计中心,大厂在祖国大陆的布局巨细靡遗。”祖国大陆今后的经济将强劲增长,将发展成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

                  科研实力和科技人才

  这是诸多磁吸作用中吸引力最大者,在这个引力的磁吸作用下,台商企业这几年不断掀起了祖国大陆研发热潮。  祖国大陆经过50年的发展,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硕果累累,且有很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在通讯、航天、基因研究、软件开发、网际网络等高技术领域也都胜过台湾。祖国大陆受过高等教育人数与科研成果的总量,足以与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先进国家相提并论。这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和源泉。此外,在劳动效率方面,祖国大陆也优于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台湾岛内长期以来不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致使科研能力薄弱,创新力更差。科技产业并无自创品牌的能力,大都是为国际大厂代加工而已,技术大都靠引进。加之科研、科技人才严重短缺,人才危机日趋严重,无法满足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因此,祖国大陆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沛优秀的科研、科技人才资源深为台湾企业所青睐,成为不可抗拒的投资祖国大陆的重要诱因。  通过以上5个方面的分析,祖国大陆对台湾产生的磁吸作用日益增大,台资企业争先恐后地涌入祖国大陆投资。并在祖国大陆掀起了研发热潮,笔者认为,他们主要想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一、利用祖国大陆雄厚的科研实力,提升自身的科技研发水准  台湾发展经济是学习日本模式,走的是一条“技术立国”之路,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之路。发展科技和科技产业主要靠从发达国家购买和引进技术。这虽然为即时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但也为其科技和产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关键技术受控于发达国家,要花大代价去买,有时尖端技术还买不到。这个科技发展上的弱势必然造成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升级的困难,也极大地制约着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祖国大陆科技发展上的优势,正是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原动力和不竭源泉。台湾各界近年来积极寻求和祖国大陆的科研合作已蔚然成风,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他们视其为提高自身研发水准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最佳捷径。这样既节省了他们从发达国家购买技术的费用,也为其投资祖国大陆的企业持续良性发展,提高科技研发水准和增强竞争力。  二、用祖国大陆高素质科技研发人才资源,缓解台资企业内部科技人才匮乏的矛盾  祖国大陆重视基础研究,几十年来积蓄了大量的科研和科技人才,遍布众多领域。每年还在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各类人才。在台湾人眼里,祖国大陆的科研科技人才资源是无限的。仅数量上的优势就可以保证研发速度的快捷和高效;台湾则科研科技人才匮乏,尤其高科技领域的高级科研人才更是奇缺,成了制约其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对此,台产业界科技人才频频告急,引进科技人才的呼声不断。在此情势下,利用祖国大陆的科研和科技人才助其研发,已成为台资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台湾业者普遍认为:现在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科研科技人才的依赖越来越深。这既是缓解台湾科技人才荒窘境的需要,也是降低台湾人才成本的最佳选择。  三、切入祖国大陆内销市场  加入WTO后,万商云集的中国大陆市场上,跨国公司间的竞争已激烈无比。台商要想跻身其中,一方面,要和各大跨国公司的资金雄厚、强势品牌、技术先进相竞争;另一方面,还须面对迅速崛起且颇具竞争力的祖国大陆企业。想方设法开发出符合祖国大陆市场需求的产品,方能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两方面的胜负,唯祖国大陆的研发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研发优势和掌握市场先机的有利条件。因此,台商在祖国大陆积极采用策略联盟,分工合作,合资经营,专案发色(即专题委托大陆研发)等方式,展开了与祖国大陆合作的研发热潮,意在依靠大陆的研发实力助其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正像台商所言:“台湾企业要成为国际化的大厂之前,必须先求‘大陆化’,并以祖国大陆市场来创建自有品牌,进而走向国际。否则,很快就会被世界主流市场所淘汰,或是长期跟在别人后面苦苦追赶。”   四、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  由于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及前瞻性研究的薄弱,近几年,台湾的“经济创造力”一路下降,大大落后于新加坡,甚至于香港地区。同时,近年来大批的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大陆,兴办了众多的科技研发机构,兴起了中国大陆研发热潮,这必将快速地提升中国大陆企业的研发水准。这不能不对台资企业又产生一定的威胁。面对如此强劲的世界竞争和新崛起的对手,掀起研发热潮,实在是一种顺势而为。台商也不讳言:“投资祖国大陆,主要是为强化技术支援,兼而延揽设计人才,并深入切近祖国大陆市场,然后参与世界竞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