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李嘉音
作为有民族使命感的当代中国人,都会真诚地希望能尽早看到两岸统一。事实上,当今国际形
势与两岸自身的政治、经济发展势头,都为加速统一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中华民
族统一大业,已远非一厢情愿的口号。
“一国两制”模式在港澳地区取得成功,为台湾人民树立了可信的样板。因此,更为灵活、自
主性更高的台湾版的“一国两制”模式,对台湾的适用性日益明显。早些年我在台湾与不少朋友谈
起“一国两制”,他们抱拒绝态度,现在,他们表示可以考虑、可以讨论了。为了彻底清除台湾同
胞的疑虑,还需要做好更多的工作。
一、为台湾同胞心理回归创造条件,营造气氛。在经济领域,首先必须增加台商归属感,为台
商在祖国大陆的生活及投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例如,给予更为灵活的配套政策和尽快健全有关的
法制法规,建立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安全感。现在进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不再局限于商人与
民间游客,台湾政界人士也纷纷赴祖国大陆观光访问和考察。台湾岛内的祖国大陆热风,正在越吹
越旺,原因就是民进党上台之后,岛内经济急转直下,饱受国际市场竟争压力缺乏政治安全感的台
资,出走台湾已是大势所趋。而祖国大陆日益展现的巨大经济活力与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同
文同宗的社会,成了台资的最佳出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多给他
们些关心和保护。
二、近年台湾校园内有一个明显的民意萌芽,年轻人正在逐渐认同诸同北大、清华等大陆名校
。这是一个可喜现象。在台湾本土出生、成长的新一代,被“台独”势力视为分裂祖国的社会基础
,祖国大陆如果能够争取台湾年轻一代对祖国教育事业产生认同感,某种程度上已经挫败“台独”
势力分裂企图。鉴于台湾问题的独特性,教育部是否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工作,为台湾学生进入祖国
大陆名校深造提供宽松方便的条件?另外,为了培养台湾年轻一代的归属感,应该鼓励两岸学生更
多地开展双向交流活动。祖国大陆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各级学校有更多的交流空间与自主权。交流可
以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进行,持之以恒,必有收益。交流大门,必定有助于他们建立身为中国人
的自豪感。
三、台湾问题必须依靠台湾同胞共同努力,广泛争取岛内政界、商界和所有赞成统一的民众。
很多同胞出于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对统一的态度较抗拒。台湾还有很多春风吹不到的盲区。我们
必须要多与他们沟通,尽量请他们去祖国大陆看看,利用各种渠道加深台湾民众(特别是南部同胞
)对目前祖国大好经济形势的了解,并争取他们的认同。
四、两岸加入世贸,势将促进双方经济交流,带动共同发展。我认为祖国大陆和港台三地互补
性很多,政府应该鼓励国内企业直接进入陌生的国际市场之前,先从港台的企业中寻找盟友,吸取
企业国际化经验。同时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产品的限制和大陆资金的投资都随着入世而不得不“开
禁”。这对祖国大陆的企业也是一个商机,一些名牌老店和名牌产品可以进入台湾市场开连锁店,
有些企业可与岛内的IT等高科技产业合作……总之,如果两岸的经济有更深入的良性互动,对祖国
的和平统一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