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李鸿阶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历史诠释。自古以来,为了求
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会,广大的华侨华人生生不息地向海外拓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闽南
文化对海外华商的财富积累和企业发展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闽南文化圈及其受之影响的华人企
业家纷纷脱颖而出,他们成为富甲一方又对家乡贡献良多的豪商,构成了海外华商发展一道亮丽的
风景。据有关的资料统计,1995年世界华商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有386人,其中属于闽南文化圈的
就有215人,人数比例占到2/3。另据2001年《国际华商500家》的资料统计,仅在印尼、马来西亚、
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四国,闽籍华人企业就占到85家,其中属闽南文化圈的占了大部分。因此
,深入地研究闽南文化的特性及其对华资企业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诠释
据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研究: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接中原、吴楚,下续台湾、东
南亚,其涵盖和影响的范围相当广泛。在笔者看来,闽南文化的精髓在于“敢拼爱赢”的精神。这
种文化精髓的形成、提炼升华和进一步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是闽南文化有别于在原文化和其
他闽系文化的一大特色。
闽南文化属于移民文化。我们知道,闽南人聚居的核心地带,主要在于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和
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从汉晋时期开始,由于战乱及其他原因,出现的两晋永嘉年间(公元307-
-312年)的“中原动荡、士族入闽”;唐代的大量设县,尤其是王潮、王番知兄弟在福建建立第一
个地方性割据政权后,对北方汉民源源不断地入闽定居起到重大的影响。可见,福建汉民社会的形
成、发展是与迁徙紧密相联的。随着北方汉民的加速流动和不断的南迁扩展,促进了闽南地区的开
发、发展。为了适应颠沛流离和长途跋涉的艰难环境,中原文化在南迁传播过程中,在经历了较为
激烈的碰撞、社会变迁和自我扬弃后,虽然已经在闽南地区很快地扎根和成长起来,但其完整程度
受到了挑战,已较本土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从而深深地打上了移民文化的烙印。
闽南文化有较强的兼融性和开放性。一方面,在汉民的不断南迁和聚合过程中,不同源流、不
同时空入迁的汉民在闽南地区显现出了交融性。另一方面,在唐宋元间,泉州港的对外交通进入了
空前繁荣时期,成为世界东方贸易大港,吸引了亚洲、非洲甚至欧洲许多国家的人民前来贸易和文
化交流活动,他们不仅在泉州地区经商、定居,而且传播了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因此,在与“蛮獠
”、“佘民”等闽越族人、海外民族尤其是阿拉伯人的融合发展中,深受他们文化的影响;同时,
也大大推动了伊斯兰家族的发展及其血缘、文化在闽南地区的传播和进一步的扩散。在现存的泉州
伊斯兰家庭的族谱中,可以看到他们始祖与汉人同婚的记载。可见,闽南文化是在多种族文化的交
融过程中形成,这种多元文化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对外开放性。
闽南文化的表象,深受外来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多重影响,由此形成了闽南人敢于冒险犯禁、勇
于进取和积极开拓的人文精神。到了清代,闽南人移居海外已成为民间谋生的一种习惯,他们“…
…避地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尤多”;有些闽南人的族群,向海外移居的族人比居留在本土的人
还要多。据《台湾省通志稿》卷2《人民志氏族篇》记载:现在的台湾汉民中,原籍为福建泉州、漳
州2府的,约占台湾人口数的70%以上。可以说,闽南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合理延伸,又是接受外来
文化和海洋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闽南人比较注重财富的追求和发展。应该说,这种重商主义、
注重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务实逐利的进取精神,对海外闽南人的经济理念和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
作用。
闽南文化积淀及其对海外华商发展的影响
我们知道,历史上闽南人大多为生活所迫,在迫不得已时才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求生存谋发
展的。因此,他们大多靠白手起家,“赤脚打天下”,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在居住地
站稳了脚跟,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闽南人在海外的迅速崛起和取得的巨大成功,
除了秉承中华民族的勤奋和节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美德外,闽南文化的鲜明特性以及在商业领域所表
现出的理财观、致富观、经商道德和创业精神,均对海外华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善观时变,精于把握机会来发展自己。闽南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善观时变、精于
预测,掌握住发展先机,努力地拓展赚钱的机会。因而,能够在异常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并借机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居住在新加坡的闽南人就预感到:经过了
战争洗礼,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迫切需要重建家园,必然会出现物资短缺的现象
。此外,新加坡作为世界性的贸易转口大港,每天有大批的外国船只在此经过,它们需要各种物资
补给,无疑将提供大量的购买日常用品和设备的机会。基此正确的判断,不少闽南人以“服务社会
、便利大众”为己任,捷足先登,纷纷筹资收购五金、建筑材料和轮船配件等一系列战争剩余物品
,并伺机出货,在短短的几年间,就积累起了相当的财富。后来,他们利用赚来的钱创办了公司,
把经营重点转向房地产、建筑材料业。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增长,地皮和
建筑材料成为热门货,于是出现“水涨船高”,又为闽南人赚进了不少钱,不少人因此而致富。
其次,提倡“以诚为本”,讲求经商道德。闽南人在企业经营中,必须坚持“诚信为本”、“
信义为先”的原则。利从诚中来,誉从信中来。以“诚”为本,才能获得信用;在信任他人的同时
,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这是辩证法的统一。这种经营理念深深地烙印在闽南人的脑海中,也
为他们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意从小处着眼,重视理财。开始经营企业时,由于属小本经营,闽南人很少从银行获得资金
融通。他们从小本生意做起,一点一滴地赚钱,待有所积蓄再创办自己的企业。有的是向亲朋好友
借贷,或几个人凑在一起合股办企业。如马来西亚的林梧桐在创立云顶集团前,做过沿街叫卖的小
商贩。后来靠收购废铜烂铁生意开起了夫妻店。有了一定积蓄后,就及时创办建发公司,开始承包
政府的各种工程,又把赚来的利润用于发展种植业。王永庆在创办台塑集团前,也是靠借款经营米
店的。台塑企业虽然发展为台湾最大的制造企业,可王永庆始终没有忘记从小处着眼。为了降低产
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他采取种种措施强化理财。在建厂时,他就注意到各地成本之间的差价
。为此,把硬体设备放在岛内做,只有必要的机器设备才从国外订货。同时,由企业自己负责图纸
设计和工程施工,大大降低了建厂成本。此外,他还十分注意开源节流,从精减人员、降低原料成
本和提高设备产能等基本环节入手,使台塑产品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
有着永不满足的强烈的致富观念。“落叶归根”几乎是早期海外闽南人的共同愿望。他们移居
海外后,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取得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除留些基本费用以维持本人的生
活外,还得汇款还债,用于养家糊口;同时,也要有所积蓄,以图将来发展,希望有朝一日衣锦还
乡。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几乎所有的闽南人都在拼命工作,以求早日致富。他们敢于跻身强手之
林,致富后也从不满足,而是一心一意地扑在工作上。以马来西亚林木荣家族为例,在20世纪50—
60年代期间,主要经营锡矿。在略有盈利后,又把积蓄用于购买新的矿山。如此往复地循环,林氏
经营的企业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以后转向发展种植业、房地产。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以“四两
拨千斤”方式收购了马化控股机构,经营范围扩展到锡矿、石油、建筑、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由
此建立起广大的企业集团,一跃成为马来西亚五大华人集团企业之一。陈金火的创业过程是从引进
日本汽车开始的。目前控股的陈唱摩多控股公司,已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制造商。
忠于职守,具有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海外闽南人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
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林梧桐在创办云顶集团时,仅开山劈路就用去了数年时间。当时能否赚到钱还
是个未知数,但在看准方向后,林梧桐就集中一切的人、财、物力向云顶高原进军。正是这种知难
而进的勇气,才有了今日庞大的“企业王国”。20世纪80年代初,马来西亚林敬奎旗下的美佳第一
铜业公司上市。后因市场变化蒙受重大的损失,而被撤销上市资格,公司发展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但林敬奎不是打退堂鼓,而是认真地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对公司发展条件进行了客观、仔细的
分析。几经努力,公司终于在1990年再度上市,并使经营业务迅速走向多元化,在两年间先后收购
了益东控股41.5%股份及其旗下著名的油脂化工企业——酸化(马)有限公司75%的股权。
可以说,海外闽南人取得的骄人成绩。主要得益于他们善观时变、因势制胜、稳扎稳打和诚信
为重的经营思想。他们不仅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当地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
影响。他们对家乡建设事业倾注巨大的热情,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形式不遗余力地支援家乡的各
项建设事业。
研究闽南文化的现实意义
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闽南文化精神,对我国新时期的企业经营、经济发展和两岸统一都将发
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1、保护和继续发扬闽南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
放以后,闽南人的重商逐利本性再次被激发出来,各种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
目前,闽南私营经济占有较大的比例,民营企业勃勃生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以泉州市为
例,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外向经济、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路子,2001年该市的GDP
已跃居全国地市级的第3位,一些轻工产品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与泉州民营
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因此,应继续保护和引导好闽南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积
极性,加快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要有“兼容并蓄”的宽阔胸怀,借助外力发展自己。闽南文化的开放性,尤其是阿拉伯人经
商传统对泉州商人的影响,对闽南经济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
天,闽南人同样要以世界性的眼光,以“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智力资源
,巧借外力来发展和提高自己。因此,必须加快构筑产业发展链,增加产业的协作分工能力,发展
配套型、专业型企业,抛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坚持诚信经营,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
;杜绝急功近利,缺乏法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局限性,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力分离,解决好家
族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是闽南经济新一轮发展面临着的重要抉择。
3、闽南文化有较强的延伸性,对东南亚华人社会和台湾经济发展都将继续发挥作用。大家知道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她的“有容乃大”,因此具有“化合四海”的永久生命力;而
闽南文化在不断的磨合、扬弃和锤练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兼备南北、糅合汉回越各族的人
文化特征。因此,要充分发挥闽南文化糅合共济的相容性和在对台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
挖掘闽台文化的共性和其他契合点,尤其是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变迁的关系,加强闽台的科技和文
化交流,促进两岸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早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服务。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