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台胞夫妇打造“和平统一号”长江货轮
吴跃农
2002年10月17日上午,在南京上新河长江码头上,货轮云集,吊车转动,一片繁忙景象。其中
有一艘崭新的正在装载货物的4200吨货轮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它的船头两旁和船后部高高的塔楼
两边的蓝色衬底上,写着醒目的黄色船号:“和平统一”。
这天正是“和平统一”号首航的日子。
12:00整,在一阵密集的鞭炮声响过之后,在赶来庆祝送行的南京数十位台胞的掌声中,在闻讯
赶来的新闻记者的“长枪短炮”的一片快门声中,船长拉响汽笛,只见“和平统一”号缓缓离岸,
驶入长江航道后,劈波斩浪,向上游的九江驶去。当新船“和平统一”号驶过时,泊在长江两岸边
的轮船都友好地向它鸣笛祝贺。
这艘船是台胞刘权亲自命名的,是经过国台办和交通部特别批准注册的。这是台商在祖国大陆
投资建造的第一艘千吨级长江货运船,也是第一艘在祖国母亲河长江中航行的台资货轮。
这时,站在驾驶室船长身后的就是船主刘权,他是台湾基隆人,是一位77岁的老人。他讲得一
口地道的南京高淳土话,尽管背微躬,但他双目炯炯有神,注视着风起云涌江花簇开的正前方,船
头是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他身边站着的妻子孔波美是昨天刚从台湾飞来南京,专门随刘权首航
长江。刘权太喜欢这艘船了,老俩口在祖国大陆的新家,就建在这条“和平统一”号船上,在一层
甲板有一个船舱就是他们夫妻的卧室。刘权的想法是,在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号船到哪里,他
们的“家”就在哪里,老俩口以这样的方式一边工作,一边饱览祖国长江沿岸的美丽风光。
刘权为什么要在南京建这艘“和平统一”号货轮?老夫妻又为什么弃台湾豪华别墅不住,不享
清福,要把家建在这艘“和平统一”号货轮上?要与长江为伴?这与他的身世相关,与他企盼早日
实现两岸“三通”,实现统一的强烈心愿相关。
夫妻修得同船渡。“和平统一”号是在南京高淳著名的造船航运村武家嘴建造的,高淳是孔波
美的家乡,是刘权生活了40年的第二故乡。
1948年,血气方刚的刘权不满国民党在台湾的腐败统治,参加了波澜壮阔的“二·二八起义”
,遭国民党通缉后,他在夜色中潜上海轮,虎口脱险逃至香港,投奔在香港的台盟组织,并参加了
中共地下工作。1950年2月,进入广州,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广州办事处做情
报工作,1954年转业,分配到南京市高淳县民政局工作。
在所有的个人档案材料上,他填的都是“台湾基隆人”。是啊,美丽的基隆港,他魂牵梦萦的
故乡。台湾人、南京人,都是中国人。然而,在极“左”的岁月里,他的台籍身份成了被打入另册
的理由,他被无端怀疑为“美蒋特务”,下放到高淳漆桥公社仓前大队劳动。
虽然早过了婚配的年龄,他还是孑然一身,逢春节,对他来说,却是最孤独之时,海峡两岸音
讯隔绝,飘泊在高淳的他,只有以酒为伴了。他孤身踱进三里地外小镇上的一家小饭店,喝一壶劣
质老白干,炒一个便宜下酒菜,默默地喝着。耳旁回响起基隆港的涛声,他泪水湿衣衫。
这家小饭店老板有个漂亮女儿孔波美,年方19,她帮着递水端菜,见三十大几的刘权总是一个
人来喝闷酒,就问“你的家呢?”刘权摇摇头,“我没有家,我就孤身一人。”孔波美双眼闪烁,
格外同情地说:“那你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了。”孤独的人最怕听一句温情关怀话,刘权难以自持
,声音哽咽地说:“是的,我是世界上最苦的人。”孔波美双颊飞红,目光迷离。本来,饭店过年
也要关门的,孔波美为了让刘权过年期间天天来喝酒,特意开张营业,孔波美总是叫厨师把菜烧得
油油的,白米饭堆得满满的,深情地看他一眼,温柔地陪他一会儿。孔波美是高淳街上一朵花,来
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孔波美却毫不动心,她喜欢刘权的朴实,更敬重他的才能,刘权能说英语、日
语、闽南话、广东话,高淳话更是说得“土得掉渣”,她非刘权不嫁。
新婚之后,小两口日子和和美美。孰料,不久“文革”来了,刘权被批斗游街。被关起来的刘
权曾经想砸碎酒瓶割脖子自杀。孔波美坚决地说:“你不能死,死了就承认自己是反革命了,你死
就对不住我,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我相信你不会反党,不是特务。”刘权变得沉默而刚强。爱情之
花灿烂,生命之树常青。云开日出之后,在邓小平富民政策指引下,当过生产大队长,当过县级单
位负责人的刘权成了高淳县第一个敢吃非公制经济“螃蟹”的人,届时他已从县粮食局退休,他先
办养鸡场,后来孔波美用一万元买了条60吨的长江小货轮,夫妻俩吃住在船上,在长江上跑了一年
运输,掘到了第一桶金。紧接着,他们开办了高淳最大的百货超市“阿里山商行”,营业最旺时一
天卖了3卡车的货。刘权谋事精明准确,操作起来滴水不漏,经商办实业轻车熟路。当两岸开始探亲
后,他在台湾的亲人以为他早死了,后来才知道他在大陆当上了老革命,还是退休干部,也是老板
。他多次回台湾探亲,台湾的亲人也来大陆看他,他的哥哥是台湾房地产业呼风唤雨的领军人物,
在岛内和海外有蓬勃的产业发展,资金雄厚。
1994年,刘权已是古稀之人了,流水有意,叶落归根,台湾有他的亲人,有他的童年歌声,他
携妻子女儿女婿全家定居台湾基隆。
刘权是闲不住的人,到台湾后,先是开店找事做,之后,分析了市场,在基隆开了一家规模很
大的“淮扬饭庄”。他不是甩手老板,里里外外全要操劳,孔波美则主持菜案,饭庄菜色正宗,极
为成功。
刘权血压高,在大陆时就中过风,走路一只脚是瘸的,孔波美不忍心刘权过度操劳,2001年金
秋,好不容易才劝他“退”了下来,饭庄交给女儿女婿打理。孔波美说:“我们出去旅游,好好安
享晚年,去祖国大陆名胜古迹看看,去世界各地走走。”
这时,刘权接到南京台胞的来信,邀请他参加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刘权办完相
应手续,立即飞到阔别7年的南京,尽管没有赶上开会,但祖国大陆发展之迅猛,南京建设之美丽,
让他热泪盈眶,激情澎湃。大陆好,祖国最亲,他决定重回南京干事业,为南京的建设出一份力。
他很快将资金划过来了,注册成立了造船公司,他在台湾的家人,包括妻子孔波美都不知道他
临时变卦,心血来潮要造船。原来,台湾亲人见他对南京感情太深,实在想干,年事又高,只答应
他在南京注册成立房地产公司,宏观上把握一下就行了。谁知,刘权自己主意已拿定,他要干别的
台商没干过的事,要为祖国的统一做事,他要回到高淳发挥武家嘴村的造船优势,同时引进新的现
代化造船技术,他要先造长江货轮作为“试验”,随后造一批近海货轮,为海峡两岸小“三通”提
供货轮,为今后的大“三通”作积极准备。
2002年元月5日,他投资打造的第一艘货轮“和平统一”号开始建造。事先,他已经对世界各地
造船业的相关资料有所掌握,去过国内一些造船厂,也专程去日本考察造船业,可谓胸有成竹。刘
权造船,不是作大老板,住宾馆听听汇报就了事,他一向喜欢亲力亲为,这是他造的第一艘船,他
要熟悉各个环节,要成为行家里手,要真正把握造船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是多少,不盲目投资。所以
,造船的每个细节他都不放过,都力求精通。造这样一条货船,要用650吨钢材,船的什么部位用什
么型号的钢材,什么钢厂出的钢材性能如何,是什么价位,他都向造船老师傅请教,为了采购到最
好的钢材,在价格上又不吃亏,刘权一家家钢厂跑,亲自采购。船的内壳、龙骨、刺骨等钢材钢板
要用旧船钢材,防止胀缩,张家港钢厂和江阴拆船厂成了他常到之处。大冬天,他在张家港沙钢沿
江一望无际的货场一块块挑选从旧船拆下来的钢板。江风吹得人寒冷彻骨,钢厂厂长劝他到房里喝
杯热茶,休息休息。他摇摇头。一个近80岁的老人如此肯吃苦,让江阴拆船厂销售部长很感动,爽
快地给出优惠价,但又难以理解地说:“他是台湾老板?人家老板都是带年轻女秘书,住大宾馆,
由女秘书出面打交道料理,哪有这样的老板,住的是2、30元的小旅馆,自己扎在钢材堆里点货?”
后来他打电话给刘权,“船造好了么?我要来祝贺哟。”其实,刘权2、30元的旅馆都很少住,运货
他亲自押车,坐在解放大卡车副座上,空车时睡在卡车后厢里,有一次装满货,夜行时爆胎,前不
着村,后不靠店,他就和驾驶员铺张草席子睡在公路边的草地上。
从元月5日开工到7月7日船主体完工,刘权就吃、住在江边造船工地上。他的“宿舍”就是长江
边菜地里的一个看瓜棚子,冬天寒风彻骨,夏天如蒸锅,蚊子成群飞舞,叮得刘权半个脸都肿了,
他调侃说:“这叫爱的奉献,叮我老头子,其他人就少挨叮了。”他自己煮饭炒菜。他一心就是要
把船造好。瓜棚里没有电话,怕家人担心,刘权索性关了手机,不与外界联系,埋头造船。孔波美
从台湾打电话找到南京的台胞:“老刘在南京开发房地产怎么失踪了,手机也打不通?”最后家里
人费尽周折,终于知道他在造船。他的女儿打电话让南京台胞转告:“爸爸什么事都喜欢亲自做,
千万别造,太苦了。”台湾的家人和亲戚朋友要来看他,他让南京的台胞转告:“叫他们不要来,
过了这阵子再说,我忙,没时间接待他们,等我全搞好了,会请他们来看看的。”妻子孔波美不放
心,拖着刚动完手术的身体飞到南京,也住进了瓜棚,陪刘权造船,就在瓜棚外挖个地锅,孔波美
亲自为刘权和造船民工烧饭炒菜。刘权对自己太苛刻了,他每天晚上喜欢喝三两白酒,这是他惟一
嗜好,但他从来都是喝不会超过3元钱一瓶的老白干,他说“我喝酒就是思考问题”。在物质生活上
,他几乎是苦行僧,没有一点的奢侈要求,但他不是吝啬人。他第一次去日本看在那儿开发房地产
的哥哥,亿万富翁的哥哥送了一辆尼桑给他,他自己不用,立即转送给了当时还没有办公用车的南
京市台联会,他还通过南京台联会资助台属中困难的家庭孩子上学,补贴经济困难的台胞去台湾探
亲的路费,他介绍了许多亲友在祖国各地投资。现在,在瓜棚,他吃的是粗茶淡饭,常常是让孔波
美放点葱炒一碗咸罗卜干,就能喝好几顿老白干。
孔波美一直在瓜棚陪刘权住,陪着他一起挨蚊子叮咬,刘权说,“唉,波美,谁让你找了我这
么个人,年轻时吃苦,到老了该享福了,我就是没什么兴趣,还是想干点事,为祖国大陆的经济建
设出点力。怕你们反对,才自己悄悄地造起了船。”波美摇摇头,“老夫妻,还说这些,只要你高
兴,我都认了。”这时,刘权的造船公司已经接到台湾客户建造大量近海货轮的订单。“和平统一
”号快建成了,就像看着自己亲生的孩子,刘权越看越喜欢,改变了卖船的初衷,索性又注册了长
江船运公司。他对波美说:“这条船我不卖了,我们就住在船上,也算沿长江浏览风光了。”
“只要你愿意干,我支持你!”孔波美最理解刘权了,复查过身体,处理好台湾家中的事情,
在“和平统一”号首航时,她飞到南京,驱车直到长江码头。
为促进“三通”,促进祖国统一,刘权造船,已经不是一般性的商人投资了,而是注入了一个
老台胞全部的生命感情和浓浓的爱恋。他的举动,感人之深,也赢得了祖国大陆同胞的全力支持。
当船的主体造好后,要从高淳驶过安徽当涂进入南京上新河长江码头装接驾驶塔楼,安徽水上公安
局在南京市台联、马鞍山台联要求之下,派出三辆汽艇沿江一路护送,确保这艘新船一路顺风过境
安徽。
家在“和平统一”号,家在祖国母亲河的怀抱中,江水波涌,浪漫深情。笔者参加首航式回来
后写这篇稿子快收尾时,与刘权通了电话,知道“和平统一”号已经顺利抵达九江卸货,并将在九
江装货后直航上海港。巧的是,这批货物,将转装上海轮,发往他的家乡台湾基隆港。电话里,刘
权对我说了一句极富诗意的话,是一口浓重的南京高淳口音:“美丽的基隆港,美丽的南京港,美
丽的长江,美丽的台湾海峡,江海相连,胞情似海,都是我的家呵,我的家!”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