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2年第六期  > 正文

台湾问题与美国的霸权战略

日期:2008-06-05 14:55 来源: 作者:碧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碧波

                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突出、最重要的政治原则问题和核心问题。中国之所以仍处
于分裂状态,是外部势力干扰破坏的结果。问题的实质是美国要把台湾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
为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服务。这是举世共知、人所共知的事实。
  中国大陆解放、蒋介石逃到台湾前夕,美国国务院1948年11月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做出评估,
一旦台湾及附近岛屿落入共产党手中,会对美国的安全造成多大影响。参联会认为,“通过外交和
经济手段,不让共产党统一台湾,从而保证台湾停在对美国友好的政府手中,才最符合美国的战略
利益”。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
任何攻击。”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公然把台湾置于美国的
“保护”之下。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康隆有限公司受美国参议院外委会委托,向国会提交题为
《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报告,认为“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构成的综合国力增长趋势,
共产党中国完全有可能在20世纪末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因此提出建议,美国应该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客观存在,改变现行的简单的对华孤立与遏制政策,但美国不应该轻易让中国大陆和台
湾实现统一,必要时美国将支持台湾独立,使中国分裂的状态固定下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随后美国国会即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以国内立法的形式作
出许多违反建交公报原则的规定,继续通过售台武器等方式干涉中国内政。中美关系出现了建交后
的第一次严重危机。
  1982年7月14日,里根政府提出了对台湾的“六项保证”。当时中美关于美国将逐步减少对台军
售的“8·17公报”业已谈判完毕,因里面有将对台军售设限等内容,美国在正式与中国签署之前,
为寻求补救,提出了六项保证:对台军售不事先与中国咨商;不设定终止对台军售期限;不在两岸
间扮演调人;不强迫台湾与中国谈判;不变更《对台湾关系法》中的承诺;不改变对台湾主权的认
知。
  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在2000年初出版的回忆录中,透露了在“8·17公报”发表后,里根总统
亲自拟定的一份“备忘录”的基本内容:如你们所知,我已同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联合公报,
表达美国继续对台湾军售事宜的政策。签署公报的谈判,是以下列清楚的谅解为前提的:任何军售
的减少,将视台湾海峡的和平以及中国所宣称的继续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而定。
此外,对台军售的质量,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威胁为条件,这点至关重要。就质量而言,台湾
的防卫能力一定要保持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能力相应的水平上。“备忘录”是当时任里根亚太事
务助理国务卿西格尔亲自起草,由里根的心腹密友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克拉克最后定稿,并经国务卿
舒尔茨和国防部长温伯格签字后,存入白宫保险箱的。西格尔解释说,里根对“8·17公报”的理解
是:“如果中国变得好战,或是增强军力导致该地区的不安和不稳,那么,美国就会增加对台湾的
军售,而不管公报对军售的质与量是如何规定的。”
  后来的美国历届政府基本都执行了里根“六项保证”和“备忘录”的精神。布什政府在武装台
湾对抗统一方面比前任政府走得更远,同时有意突破美国20多年来奉行的对台“模糊政策”,公开
声称《与台湾关系法》位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上。美台军事交流明显升级。美国一再开具军火清
单并催促台湾当局:快来向我购买军火,否则就来不及了。
  试举一例:2002年9月5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已通知国会,将向台湾出售包括两栖攻击性运载工
具、空对空导弹和空对地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价值5.3亿美元。9月25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戴维
斯敦促台迅速完成购买4艘“基德”级驱逐舰的工作,因面对大陆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构成的“即时
”威胁,只有这样才可填补台防御力量的重要缺口,特别是在反潜艇战争和舰队防空行动中的缺口
。因为台方有人指出“基德”级驱逐舰造价高、性能欠佳又不实用,只是为美军“清仓”,美国才
做出这样的“答复”。美方对台有人反对购买“基德”级战舰一再表示“无法理解”。美在台协会
台北办事处主任包道格坦言,美不是看不起台湾,不是不想出售更先进的战舰,而是看到台三军没
有联合作战能力,若操作高科技武器,用起来乱七八糟,难免伤到自己。美国要求台购买“基德”
舰的压力不断增大,国会还专门通过了决议。台“国会议员访美团”曾明确表达不购买“基德”级
战舰的意愿,却发现美方从官员、智库到厂商,口径一致地希望台购买该舰,“好像台不这样做,
会对不起美国”。台湾有无购买美国军火的需要和有何种需要,完全由美国说了算。“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美国惯于制造紧张,从而出售军火,而且“好坏、优劣”必须搭配出售,才能发
大战争财。这也是美国的一贯做法。
  必须看到,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战争经济之上的,有了出兵的借口要打仗,没有借
口要制造借口去打仗。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有利于美国出售军火,把中国人的血汗钱装进美
国军火商的口袋。所以,维持目前台湾“不独”、“不统”的现状,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台湾政策的真实意图是长期维持中华民族的分裂状态,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遏止中华民
族的复兴和强大。这一基本考虑是美国控制欧亚大陆,控制世界重要战略要地和资源要地,预防和
阻止任何可能对它提出挑战的国家和集团力量的滋生和发展,以便稳稳当当的掌控世界、“领导”
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台独”势力可怜、可悲、 可耻、可笑的行径
  正是因为有美国对台政策的这一所谓“底线”,台湾当局才敢于执意抗拒中华民族实现统一要
求,在“台独”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越滑越远,越来越明目张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恐慌和虚弱的
表现。李登辉在台湾当政期间,是“台独”势力大发展的时期。李登辉为“台独”势力的坐大造就
、提供了多方面的环境、机遇甚至保证。1999年7月9日,李登辉终于从后台走向前台,提出两岸关
系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公然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公开了他分
裂中国的“台独”真面目。
  李登辉曾自称“台湾之父”。什么“台湾之父”?他是要当“台独之父”。陈水扁则自称“台
湾之子”,亦即“台独之子”。陈水扁也坦承与李登辉情同父子。“父亲”循循善诱,苦口婆心,
“儿子”心领神会。“台独”事业可谓后继有人。
  陈水扁在具有内心独白性质的《世纪首航》一书中坦承:美国人在2000年台湾选举中帮了大忙
。整个选举过程,一切策划包括最后的票源搭配,都是民进党派人驻在美国,随时由美国按照西方
的一套选举程序在幕后指导的。他上台后,为了报答美方,一直把大陆政策定位于使美国满意的基
础上,凡重要宣示或举措均要先向美国禀报。就连“总统府”的秘书人员选定、“国防部长”更换
、内阁成员任命等都要事先征求美国人的意见。他的班底人马基本上都受过美式教育,亲美情绪浓
厚。目前台湾当局的领导层中留美人员已占绝大多数,价值观、意识形态完全符合美国政府的口味

  陈水扁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为了稳定和收买人心,也为了使美国放心,提出了“四不一
没有”:不宣布台湾独立、不更改中华民国国号、“两国论”不入宪、不推动统独公投、不废除国
统纲领与国统会等。但是,在这个障眼法的掩护下,他的“渐进式台独”从未停步。
  陈水扁还明目张胆地投靠外国反华势力,为自己撑腰。2001年2月9日,在伦敦登记、在布鲁塞
尔编辑、针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议员发行的政治性杂志《世界议员》刊登以《台海两岸和解与对话
》为题对陈水扁进行的专访,陈在专访中指出,如台湾被迫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日本的稳定将立即
受到威胁。台湾对日本来说也是一条生命线,台海爆发危机或是战争不仅将威胁台湾,同时也会威
胁日本、美国,以及美国在西太平洋战区的地位。亚太地区的繁荣有赖于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坚实
地位,并有赖于日本与台湾之间防卫与军事的交流。这一论调既迎合了日本企图永久分裂中国的势
力的观点,也与美国把台湾当作“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政策相吻合,充分暴露了陈水扁的“台独”
本性和依仗外国势力分裂国家的核心思想。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抛出了“一边一国”论,彻底暴露了他的“台独”真面目。台湾形势因
而发生混乱,引发两岸危机。股市大幅下挫,跌跌不休。美国措手不及,颇觉棘手。陈水扁同李登
辉一样,都是“麻烦制造者”。陈水扁关心的不是台湾民众的福祉,只是计算能得到多少选票,以
便两年后再度谋取“总统”宝座。
  2002年9月24日,日本《冲绳时报》刊出对李登辉的采访录,李竟然胡言我国神圣领土钓鱼岛属
于日本。他这种卖身投靠,为虎作伥,表演可谓到家,卖国贼嘴脸暴露无遗。李登辉的妄行引起轩
然大波,招致广泛批评,台湾当局急忙更正,保钓人士称“这是李登辉为汉奸的铁证”。
  2002年9月28日,日本时事社发表《陈水扁希望将日台关系提升到政治层面》的报导,说在中日
建交30周年活动目不暇接之际,陈水扁正在为摆脱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孤立状态奔忙。按陈水扁的话
说,台湾在被驱逐出联合国后,相继与美、日断交,成了“世界的孤儿”;台不仅希望将日台关系
提升到政治层面,而且希望在安全领域建立日、美、台合作体制。次日,吕秀莲在接受日本《东方
新闻》专访时呼吁台同日本实现“关系正常化”,“现在正是东京和台北握手的时候”。她还表示
期望日本国会效仿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虽然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事情”。陈、吕
相互唱和,但毕竟还有丁点儿的自知之明,摇尾乞怜相却溢于言表。
  为了扩大所谓“国际影响”,台湾当局还开展了“人权外交”、“反恐外交”、“民主外交”
等等,结果都是机关算尽,收效甚微。为了“主动出击”,还开展所谓的“破冰之旅”,更是破绽
百出,徒留笑柄。吕秀莲以“副总统”的头衔前往印尼“度假”,结果飞机到雅加达而不得入,只
好转道别往,丢脸至极。吴淑珍以“第一夫人”的头衔“访问”美国,拖着残疾病弱之驱奔波,表
面自大,内心自卑。媒体戏称,让一弱女人担当如此重任,对她来说实在过于残酷。“深宫怨妇”
不甘寂寞,“第一夫人”关山飞渡,使尽浑身解数“作秀”。她们心力交瘁,不光出尽洋相,还招
致众多批评和责骂。他们强言欢笑,心中的苦处和承受的压力,唯有自己知晓,实不足以向外称道
。面对外界的阵阵质疑,陈水扁亲自出面给夫人打圆场了:“从吴淑珍克服恶劣环境为台湾开创无
限可能,可知夫人绝不是弱者。台湾不应只有目前的局面,同样也可以柔弱胜刚强。”后传出吴淑
珍访美时曾遭搜身的“奇耻大辱”,台当局走投无路之际,出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招,还自嘲“开
创无限可能”,“柔弱胜刚强”,结果却是自取其辱。
  “金钱外交”仍然是台当局维系与“邦交国”关系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台湾在中美洲地区相
继投入2.4亿美元设短期“经济发展基金”和1.03亿美元建立“合作基金”。陈水扁2001年出访中美
洲期间,向萨尔瓦多和巴拿马捐赠钱物近9000万美元。2002年台“行政院长”游锡堃前往海地、巴
拿马、哥斯达黎加,媒体透露出的援助额达1.8亿美元。为了这种所谓的“外交关系”,台湾当局还
将源源不断地往外送钱。台有关人士已透露,在“台外交特殊处境下”,可通过“跨国人道援助”
,提升国际能见度。台被“邦交国”“敲诈”的事例屡见不鲜。据台《自由时报》引用民进党立委
张旭成透露的消息,某国总统1988年就任时,向台特使以维持与台关系为由敲去4亿美元。最近又有
报导说洪都拉斯总统要求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
  陈水扁就任“总统”后,台湾经济一塌胡涂,民众生活水平下降,财产不断缩水。许多地方政
府官员连续数月领不到薪水。据台方统计,台当局未偿还债务2001年底已达3兆3634亿元新台币,民
众平均负债为新台币37万元。台每100元支出就有16元用于偿债。当局经济能力备受质疑。陈水扁的
“拼经济”之说已被“破坏经济”取代。台胞怨声载道,台湾已成“冒烟的火山”。“行政院长”
游锡堃针对台湾经济困境及政府捉襟见肘的预算状况,要求“各机关共体时艰”。要拉住美国保证
台湾“安全”,要维持与“邦交国”的关系,都必须大把送钱。怎么“共体时艰”?台湾经济日渐
下滑,待同胞的血汗钱都变成了军火之日,“冒烟的火山”随时都会喷发造成地震。
              台湾离不开祖国 中国终将统一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战后台湾已经归还了中国。台湾问题在国际法的角度讲早已解决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更替,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是绝对
不允许的。现实情况是,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日益紧密,台湾对祖国大陆的依赖日益紧密,台湾
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祖国大陆。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发展。
  台湾在经贸方面对祖国大陆的依赖越来越深。台湾2001年对大陆的贸易额已达323亿美元,80%
是对祖国大陆出口。大陆已成为台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除去对祖国大陆的大
量顺差,台外贸便成逆差。台对美就是逆差,且呈下降趋势。台湾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商家大批涌
到祖国大陆投资。凡来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都获利颇丰。两岸发展稳定的经济关系不只对商家有利
,而且对全体台湾同胞有利。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的认识颇能说明问题。2002年9月18日,美国驻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任包
道格对美国商会演讲指出:台湾若继续视大陆为经济威胁,将有被孤立与失去未来商机之虑;台湾
必须接受跨国公司逐渐将事业移往大陆的新现实,若视而不见或在政策上对抗,将无可避免地导致
走向故步自封的境地;而台湾若采取防御政策对抗大陆经济,将降低吸引外资投资的能力。包道格
在随后与桃园县长朱立伦会面时,指出三通是台湾未来发展的关键。包道格的相关言论见诸报端后
,台“总统府”高层官员指责包“没有战略观”,“外交部”高层官员也以非常“外交”的语言转
达关切之意。台湾保持与祖国分裂状态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包道格到台任职后“活跃”、“聪明
”,还“让台湾神经紧张”,被台媒体称为“包监军”。他这番话语绝非信口开河,而是着眼于美
国在台利益有感而发。与大陆经贸关系已关乎到台湾的生存。包道格只是说出了一个有目共睹然而
却是台湾当局刻意回避的事实。
  2001年祖国大陆已成为世界第六贸易大国。中日贸易额877亿美元,中美804亿美元(美元统计
为1200亿美元),中欧766亿美元。中国大陆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这一趋势2002年还
在发展。2002年中国大陆吸收外资金额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美、欧、日分别是第一、第二
、第三对华投资大国。世界银行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行长卡苏姆说:“中国代表了机会。”
美欧日在经济上能舍弃中国大陆的大市场而就台吗?绝无此可能。美国在中国大陆有如此之多的经
济利益,不会任由同中国大陆的政治关系变坏到影响经贸发展的地步。
  1999年李登辉的“两国论”出台后,美国感到措手不及,忙声称“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变化
,指责李登辉是“麻烦制造者”。陈水扁“一边一国”论出台后,美国大为恼火,除重申“一个中
国”政策没有也不会改变外,台有关负责人还被叫到华府去做出解释和接受训责。
  中华民族现在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连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任何外部力量都遏止不了的。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不断加强
,同中国的关系是美国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是美国朝野的普遍共识,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指导
原则。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国家,任何事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再以自身利益结束。二战后美国
帮助蒋介石政府打内战,目的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反共的政权,变中国为美在远东乃至亚洲最大
的战略基地。只因无法抵挡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最后还是“忍痛”放弃了!蒋介石败逃至台湾后
,美国还有过换马计划。从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说出“我是为了美国利益到中国来的”到现在中美
之间各方面关系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以及其他各种问题上的合作,中美关系总体上是
不断向前发展的。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是美国的一贯作法,但因台湾问题而使中美关系倒退也不符
合美国的利益。中国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绝不可能
无视中国的存在和中国的根本利益而无限制地迁就“台独”势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弃台”之
举,1979年同中国建交也是“弃台”之举。何也?利益所系。到了该“放弃”的时候,美国绝不会
犹豫。台湾当局何尝不是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被抛弃。“惶惶不可终日”,恰是台湾当局心态的真实
写照。
  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地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有人想予以抹杀,但
无能为力。回想当年,英国政府是多么不情愿把香港交给中国啊!谈判何等艰难。1997年7月1日,
末任港督彭定康手捧英国国旗,涕泗交流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眼前。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日益走
向富强的中国才能收回被列强侵占的领土。
  在国际舞台上,台湾当局近年来连连遭受挫折。试举几例,其一:布什政府2001年宣布向台湾
出售8艘柴油动力潜艇,台当局大喜过望。由于美已不再生产此类潜艇,提出让德国和荷兰有关公司
代为制造,台当局更是欣喜若狂,认为可以通过这桩买卖拉住两国,打开同欧洲大国的关系。谁知
两国都断然拒绝了美国的请求,不愿因此而影响同中国的关系;使台湾当局大失所望。美、台还转
求以色列,也遭到拒绝。须知以色列可是美国最亲密的战略盟国。其二:2002年7月21日,陈水扁就
任民进党主席仪式上,传来了瑙鲁与台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消息,陈水扁立时失态,狂叫
“台湾要走自己的路”。什么路?绝路而已。其三:2002年9月12日,第57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
做出决定,拒绝将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列入本届联大议程。台湾当局自1993年以来每年上
演的“参与联合国”的闹剧第10次以失败告终。正在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唐家璇外长就此发表评论:
“这是正义的胜利。无论是‘一边一国’,还是‘参与联合国’,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图谋都不可
能得逞。任何人和任何势力要想分裂中国的图谋也会以失败而告终。”此外,台湾当局多年来还屡
次希望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每年都遭遇碰壁的厄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开始,又以“不
可”回到原地。“世界的孤儿”处境依旧。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汉奸从未有过好下场。古今中外,卖国的奸贼都
为人们所不齿。台湾当局违民心而作,逆时势而动,穷兵黩武,背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能有
好下场吗?海峡两岸人为分裂的局面终将结束,中华民族终归走向统一,这既是全世界华夏儿女的
共同心愿,也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