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叶明非
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1974年台湾设立第一所技术学院,建立起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三阶段构成的职业
技术教育的一贯体系,独立于普通教育体系之外,将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至与大学平行的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层次,成为台湾三大教育体系(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一。
台湾在经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复苏阶段后,从60年代起,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以“出口扩张”为导向的劳力密集型加工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配合
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政策的制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快
技术人才的培养。台湾有关当局专门成立了“人力发展小组”,负责人力资源的规划。第一期“人
力发展计划”于1966年10月讨论准予备案,之后每两年修正一次,又连续制订了3期“人力发展计划
”,以配合第4、5期“四年经济计划”对技术人力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职技教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首先重新调整普通高中和高级
职校,由原来的6∶4逐年调整到1981年度的3∶7。1972年专科学校猛增到76所,学生人数达13.8万
多人。70年代中期,台湾职技教育进入调整期。为限制量的过速增长,颁布“职业学校法”、“专
科学校法”等一系列规章法令。通过整顿,逐步完善职教体系,随着1974年第一所工业技术学院成
立,“专科职业教育司”改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司”,专责职校、专科及技术学院事务。20世纪
80年代,为配合台湾的“产业升级”,从1985年起重新开放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大学院校与研究所
的数量也开始激增,到1994年大专院校增加为130所72万人。随后又不断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
模,把办学较好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乃至大学。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
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到2000年,台湾技术学院的数字升至52所。技术学院
升级为大学后,台湾当局在1996年制订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独立学院具有12个以上学
系,3个学术领域即3个学院的规模,办学成绩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到1998年底,已有6所技
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至2000年升至11所。在普通教育体系方面,台湾于1996年出台一项政策,让
普通大学附设二技,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到1998年底,附设二技的普通大学已有23所。这样,
从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到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普通大学附设二技,已构成一个相当完备的职
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专长等来选择是进入普教体
系还是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读。
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今后走向的分析
台湾过去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在“养成教育”上,目的是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就
业,高职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随着社会的变迁,这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的需求,而经济发
展、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进入21世纪以后,台湾高职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转
折期。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高职教育,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
的高等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探索,其将来的走向主要是:
(一)高等职技教育的继续发展以及高移是必然趋势,今后的重点将放到发展大学以上层次的
技术院校。由于经济的快速变迁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力需求结构将渐呈灯笼型或钻石型,居
中间大部分是拥有高级技术知识的专业和技术人员。据台湾“经建会”人力规划处预测,台湾专业
技术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将呈递增趋势,年增加率分别为4. 6%和3. 7%,未来高等职技院校
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而台湾教育当局1995年发布的教育报告书则决定:重新调整高中职学生的比例
,通过增加高中,适量增班,规划综合高中及完全中学的方式,调整高中职学生的比例为5∶5,进
一步畅通职校升学管道,研拟弹性学制,大学增设技术课程,专科增设技术学院课程,专科与大学
合办2年制在职进修班,大幅增设技术学院,并实施技术学院设专科部的新学制。
(二)独立的高职教育体制将转向普通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多元的发展模式。实施了多年的
高中普通教育与职技教育的分流政策有可能被取消,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接受全面教育,具备通才
能力。相应的大学入学考试也将打破多年来实行的分组考试模式,所有科目都要考,推动大学多元
化管道入学模式。
(三)高职教育将走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之路。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的老化问题更加突
出,人们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以应付职业的变动,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因此终身教育日益重要。
台湾高职教育力图摆脱终结教育的局限,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
高职教育向终身教育领域拓展。为此,台湾高职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重新规划,采取开放式的
职技教育体系,提供日夜间部、不同学制及校际选课,春秋两季均可入学,以及不限修业年限和休
学限制,使学生能“随时进去”“零存整取”地完成学业。职前教育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
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在职培训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在
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4技2专联考外,像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
式都在积极试办,甚至教育当局可考虑让学生免试入学,考试不及格再退学。
(四)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
施即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3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
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高职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
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从1992年至2000年,已有超
过40万的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证照。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
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
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5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
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
证照加4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
试;甲级证照加3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
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