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2年第三期  > 正文

浅析郑成功的军事思想

日期:2008-06-05 09:58 来源: 作者:吴明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年

 吴明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有关郑成功的研究逐渐成为台湾史研究中涉及最多的课题,笔者认为
通过郑成功驱荷复台、抗清的一系列的战役以及从战争进程本身去挖掘他的军事思想,对郑成功研
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力图郑成功的军事思想。
  一、以忠孝思想为统军的核心
  郑成功7岁回到其父郑芝龙身边,接受儒学教育,15岁入南安县学为秀才,后又到虞山拜大儒钱
谦益为师,这种系统的儒家教育影响了郑成功的一生,而儒家教育又是以忠孝为核心的,这种思想
在郑成功身上打下一步深深烙印,而郑氏在海上经商经历,又给了郑成功另一方面的特点:务实。
两者合力作用的结果是:郑成功尊君而不忠君,非属愚忠之列,孝父而不救父(清廷以其父胁成功
降清之事),为务实识大局之举,但儒家倡导的是无条件限制的忠孝,郑成功的这两大举动并不符
合儒家要求。但他在治军中,却又始终以这种他本人并未尊行的忠孝思想去教育全军,这是一个很
有趣的历史现象。
  那么他是怎样施行这种教育的呢?其一,奉明正朔,以“恢复中兴”为口号,隆武遇害,他令
军民挂孝望北哭祭;永历继位时,望永历帝座疏而焚之。这种朔望必朝,每事必奏后来成为郑氏政
权朝君的一种惯用形式。郑成功父子三代始终奉永历为正朔,即使在永历帝遇害后也未废弃,并多
次哭祭明列祖列宗。其二,重逢大事件,郑成功不但穿着明朝服、冠带,而且请出隆武所赐的尚方
剑行事,表明是遵奉皇上旨意。如1651年,斩杀郑芝莞一事。其三,礼祭生母田川氏。军士们看到
主帅郑成功的忠孝之举,自然而然地也会忠孝于郑成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认识到表率作用的重要
  郑成功认为表率作用至关重大,为士兵之表率,则能在危急时刻鼓舞士气,反败为胜,这在郑
军与清军的海澄之战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海澄之战中,郑军伤亡残重,关成功亲登城楼,表示与城
同守,不避炮火,为军队作出表率,这极大地激励了军士,从而最终使郑军获胜。
  郑成功注重将领的选拔,认为将领是士兵勇敢或怯懦的关键,士兵虽贵在精,但选将更为重要
。而将领的每要素是要有胆量、有勇气,带兵反在其次。他说:“兵之勇怯在乎将领。如将领稍却
,则兵虽勇亦不肯向前;如将领敢勇,虽弱兵必勉力赴敌;所谓‘强将之下无弱兵’是也。故兵贵
精,而将尤贵乎选,最为当今切要。……将领要以胆勇为主,束兵次之”。
  三、严明法纪,不避亲仇的思想
  郑成功建立的一套赏罚制度对约束士兵的行为、稳定军队的秩序以及安定民心起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
  对普通士兵、全军有成文的法令,并在一定时期反复强调,如在北伐南京途中五次重申《禁抢
掠奸淫军令》、《杀虏大敌,中敌赏格》,可见对士兵约束严厉。对士兵犯令,绝不宽恕,而同时
又实行连坐,其犯法士兵的长官如不查或不惩处之,则同样要受严罚,如“郑军在湄州,一士兵拾
鸡被斩,而其将甘辉自责十棍,这样的法令虽严峻,但它使将领能很好地去督查、约束部下,严令
法纪,可以保证郑成功法令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军事战斗的胜利。再如,郑军趋围南京经芜湖时,
一士兵因低价买面而被斩等,这样做,无疑使郑军所到之处不对当地人民造成滋扰,不会被当地民
众所厌恶、背弃,这就大大争取了民心。
  赏罚分明,不避亲仇才能保证法令畅行、士兵悦服。郑成功说:“本藩铁面无私,尔诸勋臣镇
将,各宜努力;苟不能进怯敌,本藩自有国法在,虽期服之亲,亦难宥之。”1651年3月郑成功率师
南海,福建巡抚张学圣和泉州总兵马得功得知,乘虚袭厦门,郑成功的三叔郑芝莞因“席卷珍宝,
弃城下船”而被郑成功按法令斩首,并示众三日,成为罚不避亲的例证。他说:“虽在亲族,有罪
不贷,有功必赏”,“功而不赏,罚将何用?”表明了他的赏罚原则,《台湾外记》载曰:“以忠
义自誓,严治军旅,推心置腹,临事身先,计策已决,赏罚无私,仇亲兼用。”《伪郑逸事》中亦
有记载,曰:“成功立法尚平,虽在亲族,有罪不少贷,有功必赏,金帛珍宝,颁赉无吝容。伤亡
将士,抚恤尤至,故人皆畏而怀之,咸乐为用。”法纪严明的同时,又体恤士卒,真是恩威并用,
难怪将士无论是为法、亦或为情,都要为郑氏而战。
  四、“寓兵于农”的养兵思想
  郑赴台大军多达3万余人,约为荷兰据台时台人数的10倍,如何解决军队的衣食问题摆到了郑成
功面前,郑成功考察了台湾的地理土壤,借鉴古代屯田的经验,推行“寓兵于农”、以农养兵的措
施。“寓兵于农”和经贸筹资、以商养战,以及后来清欲招抚郑,郑借机向清索取钱粮等是郑成功
养兵募兵饷银的3个主要来源,而其中又以“寓兵于农”最为基本。
  五、战略战术思想
  1.重用间谍,知己知彼,善于用己之长去克敌之短。
  郑成功为发展海外贸易、大陆贸易,设了仁义礼智信为号的海路五商和金木水火土为号的陆路
五商,五商有着广泛的活动区域和广泛的社交关系,流动性强,故又兼作间谍工作,这样,经费、
联络等都不需另起炉灶,其实郑芝龙时已利用五商做此工作,但到郑成功时,间谍工作才较为正规
化,或者说才经常使用。五商不仅从事贸易活动,还负责收集情报,执行谋杀、策反,武装内应等
任务。由此可知郑氏五商既是商业机构,又是间谍机构。为获取官府内部消息,商人又笼络官员或
自考生员、举入,与官员结交,大陆的事无论大小,俱为郑成功所知,遇有战事,郑军早已作好预
备了。这使郑军总能掌握战争战役的主动权。
  2.避实就虚,以逸待劳。
  郑成功说:“以逸待劳,百战百胜之道也。”典型的战例是永历五年漳浦之役,顾成功设伏于
濠浔,用分兵迎击、袭后、尾追的战术,大获全胜。
  避实就虚典型的战例,一是攻台时避开荷兰把守严密的南航道而由水浅多礁、港道清迂回、荷
兰守备空虚的鹿耳港登陆,二是永历十年,济度集大军于漳州,郑成功攻其福州而解金厦之围,与
古代围魏救赵的战例如出一辙。
  3.卑而骄之,示弱诱敌。
  护国岭之战中,郑成功令某辉、周全斌断后,命令他们要给敌军以兵弱的印象,一步步将敌军
引诱到险要地段、进入到郑军预先所设的伏兵包围圈中,再以伏兵出击。显然,这让我们想起战国
时期孙膑减灶以示弱、伏兵射杀庞涓的马陵之战,两者何等一致,这是郑成功对古代战术的继承和
应用。
  4.围攻待降。
  孙子认为攻城是不等已而最次的一种取胜方法,郑成功对此点深为赞同,他最擅长的莫过于避
免强攻、围城待降的战略战术方法。他说:“自古攻城略邑,杀伤必多。”由此看来,他采取这种
方法还有另一个原因:保存自己的兵力从而保证自己的商业贸易不致于因丧失士兵太多而无法控制
海上力量、进而丧失海上贸易往来的经济利益。围城待降著名的战例是永历九年围舟山,十二年围
东清,十三年围镇江,十五年围赤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