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立宪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冷战尚未结束时,中共中央及邓小平先生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其后又成功地运用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实践。
事实证明“一国内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己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瞩目和高度评价,被公认
是解决一国之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程度乃至生活方式的人们和平共处的最佳模式。笔者坚信
,随着祖国大陆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和不断完善,随着海峡两岸
关系的日益发展,其必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同,“一国两制”终将成为海峡两岸均能接受
的统一模式。
“一国两制”构想的目标是达成国家完全统一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邓小平曾经说过,两岸统一问题“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
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
地位就没有保障,不知道那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中华儿女之所以期盼统一,是因为只有中国统
一了,才能更强大,不受列强欺辱;才能一雪近代史上的国耻,使中国人在国际上扬眉吐气,获得
与自己的历史文化面积人口能力相匹配的地位与尊严,进而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台湾同
胞来说,与欣欣向荣的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在政治上可以享受堂堂正正的中国国民的待遇,共同参
与全中国的行政管理与各项建设,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抱负找到得以施展的广阔天地;经济上可以依
托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市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劳动力,获得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安全
上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的保障,节省大量不必要的军费支出;国际上可以以中国台湾的名义拓展更加
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抛弃受制于人的“金钱外交”。简言
之,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可以便有限的资源和人力物力得到更有意义更有效率的配置,以最小的
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造福于两岸同胞及海内外的炎黄子孙,使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文明
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去冷战化思维的时代精神
在美苏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冷战时代,地球上的一切事物似乎都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来分类
,所有国家都被以依附于哪个阵营来划线,“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提法被认为是投降、懦弱的
表现,“势不两立”的零和思维模式成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世界各地冲突不断,军备竞赛不
断升级,无论何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何种生活水平的人们均生活在仇恨之中和战争的阴影之下
,没有安全的保障。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终于结束了,但世界仍然不太平,种族、宗教和地区、国
家利益之间的冲突仍然不断,甚至在某些地方更加激烈、残酷。人类社会自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世界是多元复杂的,每一种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和适用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差
异和冲突最好透过自下而上、由里及外、顺应时代的发展去修正和完善,换句话说,和平共处、和
平竞赛、自然选择是最好的方式。那种自视优越的、人为的、咄咄逼人的、强加于人的做法非但无
益,徒增加文明进步的成本。回眸一想,过去泛冷战化的思考是多么的偏狭、荒谬和短视!
海峡两岸之间的问题,源起于内战,扩张延续于冷战,冷战格局及其冷战化的思维导向是问题
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因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冷战结束前几年提出,颇具先见之明
,实是去冷战化思维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人民福祉、国家利益、民族情感、世界和平的
角度来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的博大气度、宽阔胸襟以及真挚的诚意与善意。但令人遗憾的是,台湾
一些政客和政治势力从偏见和私利出发,罔顾民生福祉和国家民族大义,始终沉湎于个人私利、历
史恩怨和冷战思维中不能自拔,甚至甘当洋人以台制华的马前卒,致令两岸同胞继续陷于不必要的
误解与仇恨之中,坐失整合发展之大好历史机遇,白白浪费大量的民脂民膏于军备竞赛之中……。
两相比较,更加凸显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之弥足珍贵,值得台湾当局、民众乃至国际社会进
行再思考、再认识。
“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换位思考的包容精神
“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体现了中华文明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理性与
包容精神。社会发展史表明,接位思考、兼顾各方面利益、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等原则,体现了人
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一国两制”构想即是在考量了大陆、台湾和国际社会三方面的各种因
素后据实提出的。从祖国大陆方面来看,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大陆面积大、人口多、农
民多、底子薄,历史选择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因而要求大陆实行资本主义或所谓的三
民主义,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台湾则不同,面积小、人口少、地处大陆边陲及海洋,历史上曾数
度遭受殖民统治,特别是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战后又因国共内战、美国干预而与祖国大陆长
期隔离,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近几十年发展程度及民生水平较大陆为高,一般人民己经习惯于既
定的生活方式,因而可以与香港一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鉴此,祖国大陆承诺,统一后的台湾,不
仅“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
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等方面将得到切实保障”,而且“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较之
香港模式的条件更加优厚,如可以保留军队,大陆将不派军队和行政人员驻台,中央政府将在全国
性的政权机构中留出一定比例,让台湾各界人士参与国家管理等。凡此,应当说都是站在台湾同胞
立场上换位思考的结果。此外,“一国两制”构想也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台湾问题上的国际因素。毋
庸讳言,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障碍,用“一国两制”方式统一,不仅解决了两岸之间
长拖不绝的统独问题,有助于化解台海危机,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有助
于消除美国人对中国统一后的走向的顾虑,使中美关系走向健康发展的正常化轨道。
“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追求双赢的和平精神
“一国两制”方案的最大好处就是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求同存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从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出发追求统一的最大利益,必须进行换位思考,进而提出双赢或多赢的解决
问题的方案,最终通过和平谈判方式予以落实。换句话说,“一国两制”构想是以和平统一为前提
的。中共中央的正式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已一再表明,只要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什么
问题都可以谈,内容自然包括台湾人民和台湾当局最关心的任何问题,诸如统一后台湾当局的政治
定位与权限,台湾地区的法律地位保障,现行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对外交往,国防分工,大陆各
省市与台湾特区的关系等等。回顾历史可知,历来国家统一均靠武力和强权,以一方吃掉另一方的
方式来实现,鲜有不流血的、双赢的结局。“一国两制”模式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达成双赢,强调“
我不吃掉你,你也不吃掉我”、“井水不犯河水”、“高度自治”,为解决分裂国家的统一乃至国
际关系中的冲突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富睿智的创意模式,不能不说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当然,“一国两制”构想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在台湾问题上存在着极端偏狭的“
台独”分裂势力,存在着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和干预,因而,不能幻想因为“一国两制”合情合理
而为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中国政府必须做好和、战两手准备,以防台独分裂势力的阴谋得逞,促
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
方案,是一项创举,兼顾了各方利益,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合情合理,台湾当局没有任
何理由拒绝。目前台湾已有三成左右的民众开始认识扣接受“一国两制”模式,显示“一国两制”
主张正在日益深入人心;尚不认识或拒绝“一国两制”的民众,主要原因是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误
导和阻挠,相信假以时日,定会有更多的台胞认识并接受这一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因其闪烁着
和平、理性、包容、双赢及其睿智的光芒而终将成为海峡两岸整合的成功模式。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