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姜新立
文化认同是关键
今天我们处在后冷战时期与全球化浪潮中。后冷战时期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又回到民族国家与
文化,而不再是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对立为主。全球化浪潮更出现趋
同与分殊现象,既有区域性的经济整合也有区域性的民族矛盾与文化冲突。
笔者认为未来两岸最大的危机之一将是文化的认同。民进党的“去中国化”是文化切割,君不
见台湾中学的历史、地理教科书都已经改变内容,先讲台湾历史与地理,再讲中国历史与地理,并
将中国历史与地理等同外国历史与地理讲授。这种“去中国化”现象发展下去,台湾的下一代在文
化的认同上将视“中国”为“外国”,最后连自己是否为“中国人”都不清楚,诚如余英时先生说
的:“令人深感忧虑,这一倾向继续发展下去是会造成灾祸的。”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与沟通,重建两岸文化认同,最后经民族整合而促成和平统一是和平统一祖
国的要务之一。
文化认同在台湾
在文化认同上,台湾有危机也有转机,有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连某些知识分子也只认同台
湾文化,根本不承认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这是泛政治化下的产物,也是有意识地“去
中国化”,这是认同危机。须知台湾文化虽然有现代的新发展与新内容,但其渊源仍然来自明、清
时代的中国文化,有人用“华人”将两岸政治割切,但不宜用“华人”将两岸文化脐带撕裂,看看
今天台湾社会的小传统,看看两岸文化、学术及宗教、社会的交流与来往情形,例如台湾人民赴祖
国大陆湄洲妈祖庙进香,祖国大陆的秦兵马俑、三星堆、法门寺佛指舍利来台参展,从其热烈情况
可以想见两岸传统文化根本割不断,因此两岸文化认同仍有转机与契机。
闽台文化一体
如果尊重历史与事实,台湾人民必须承认今日定居在台湾的所谓台湾同胞,除少数的原住民外
绝大多数都是从大陆渡海移民来台的中国人的后代,而且主要是来自闽粤的汉民族移民。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涌起大规模的移民潮,到了19世纪末,来自祖国大陆的汉民族移民剧
增至300万人左右,这就是今日自称“台湾省”的祖先。早期来台移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生活
上为的是求生存,在意识上属汉民族意识。正是由于都来自祖国大陆,他们把福建、广东故乡的文
化、风俗、习惯带至台湾,甚至连家乡地名也带到台湾来,如“潮州”,这种以闽粤乡土所构成的
家乡情怀是台湾人后来的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基因。由于民族意识,郑成功及其移民来台者努力于“
反清复明”,主要是反对满清皇朝的异族的统治。等到康熙收复台湾,以“皆中国人待之”,反清
复明才渐渐解消。“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因清廷国弱腐败台湾人民奋起保家卫国,以至“马
关条约”割让台湾后掀起武装抗日斗争,皆说明台湾所反对的是清政权、日本殖民统治,而不是反
中国,此时的台湾意识即汉民族意识与中国人意识是辩证的统一。
明、清祖国大陆先民移民台湾,不但把中华传统文化移植到台湾,也在台湾建立了中国的政治
与文教制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始终是台湾人民生活中的传统基础。如
果考察两岸文化历史源流,不论是民间文化,如民间信仰、民情风俗,或上层文化,如教育、文学
、艺术,都可以看到两岸文化既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又有共同的有机联系与相互影响。以民间文化为
例,妈祖信仰与开台圣君“郑成功”的庆典活动,就是两岸历史文化渊源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民间
文化现象。学甲镇慈济宫上的白礁回乡祭祖也是台湾最为壮观的民间文化现象。此外,台湾民间戏
曲不论是歌仔戏、潮州戏、四平戏、九甲戏乃至布袋戏所有戏文剧目均以中国传统剧目为主,亦皆
自闽、粤两省传入,并在长期流传中又与台湾社会及民众生活紧密结合,这又是大中国意识与台湾
本土意识的有机结合。
在上层文化方面,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一批文人学士随之来台将中华文化传至台湾,明郑及满
清皆建孔庙、设学堂、设科举制度,培养儒生人才。当时的台湾文化始终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血
脉相连,只有日本殖民主义者到台湾后才切断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推行“皇民化运动”,
企图从思想上消除台湾人民的祖国观念,灌输大日本的臣民意识。面对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人民从
未放弃祖国情怀,他们坚持用中文写作,极力保持中华传统文化,“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一面促
进台湾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在影响祖国的新文化运动,可见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不论民间
文化或社会生活莫不如此。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台湾同胞的兴奋可从扶老携幼敲锣打鼓
欢迎国军可证,“二·二八事件”国民政府处置不当,引起台湾人民长期不满国民党政府,但此属
政治矛盾不是文化冲突。在国民政府统治台湾的50年中,中华文化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在台湾有所复
兴。自从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政策后,祖国大陆已实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岸文化交流逐步发展
,交流范围日益扩大,民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日渐增强,说明闽、台文化乃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
现实割断不了两岸传统文化的联系。
两岸生命共生
诚然,台湾文化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但是由于台湾文化是随同大陆汉民
族移民台湾植根于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因此台湾文化不是游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独立的台湾文化,
而是台湾文化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随着台湾社会经济
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建筑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台湾文化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这也是中华文化
多元一体所致,台湾文化的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台湾文化由中华传统文化脱离,而要把当前的台湾文
化当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台湾的一种继承融合和发展,总之,台湾文化源于中华文化,
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
我们海峡两岸来自于一个祖先,两岸文化同流同源,今日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尤其是中华文化将两岸人民的感情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岸经济的整合与文化的交流从中华
民族的立场看,说明两岸是个生命共同体,是一种互生、互赖、互惠、互信的关系,政治的对立是
暂时的,文化脐带的连结是永久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