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2年第五期  > 正文

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走向析

日期:2008-06-05 14:10 来源: 作者:刘霜桂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刘霜桂

  自1990年台商大规模投资祖国大陆以来,不断掀起投资热潮,且持续向纵深发展。两岸加入WTO
以后,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十几年来的台商对大陆投资活动,对今后两
岸的投资和经济合作必将更趋活跃和增强,对两岸的经济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对今后
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走向作一剖析。
  一、两岸经济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贸易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以来,大批的厂商进入祖国大陆办厂,兴建生产基地。生产所需之原材料、
半成品、机械设备等,初期大都从台湾购买带来,这样就促进了对大陆的出口。据台湾有关部门统
计,台商投资大陆20年来,对大陆的出口已增长了60倍。又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台湾对大
陆的贸易总额首度突破了300亿美元,不论是出口、进口,还是贸易顺差,均创下历年的最新记录。
现在,祖国大陆已是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输出市场。台湾对祖国大陆的输出占其GDP的比例
,已从1991年的9.1%、2000年的20.6%,上升到2001年的23%。而且多年来一直享有对大陆贸易的顺
差。
  加入WTO以后,台湾将逐步取消对祖国大陆进口货物的限制,促使大陆对台湾输出突破人为的障
碍而正常发展。投资也将实现双向,带动两岸的投资活动和产业合作更加活跃和深入,推动两岸的
经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地发展,从而将使两岸的贸易依存度日益加深。
  2、生产资源
  初期台商主要看好祖国大陆廉价的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资源而进入大陆投资。这些低廉的生产
资源使台商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据台湾有关机构调查,现在已有超过
58.8%的台商企业在大陆获有盈余,9.7%者大有盈余。这些台商把获得的丰厚利润再投资到产业上游
的研发创新活动,从事关键零组件的研究开始,既减少了技术和关键零组件的进口和对先进国家的
依赖,也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升级。还有的台商把利润投资到高科技产业,使产业得到转型和升级,
从而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
  祖国大陆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崛起,高科技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有些产业所需之零组件相当部
分现在靠台商代工。如台湾的鸿海、宏碁等大企业就在为大陆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代
工生产零组件产品,且数量较为庞大。不少台商企业质优的半成品也是祖国大陆企业所需要的,这
方面两岸互需空间很大。同时,台商投资以来,进入祖国大陆资金也很可观。据有关报道已有近
2000亿美元。无疑这为祖国大陆的市场注入了活力,缓解了祖国大陆资金短缺的困境。台商在祖国
大陆大量兴建的企业,雇佣大批的劳动力,也缓解了祖国大陆的就业压力。
  3、科技人才和劳动力
  科技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海峡两岸目前所拥有的科技人才优势不
同,数量不同,而且都满足不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两岸科技人才的交流互动,相互聘用
引进,成了当前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互需的空间和愿望大而迫切。
  从客观需要看,祖国大陆需要现代化管理、金融、市场营销、市场中介、科研成果商品化、开
拓全球市场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台湾则需要基础研究、高科技研发以及祖国大陆领先的高科技产业
的专业科技人才。祖国大陆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台商投资大陆的重要考量之一。众多的人
力资源对台商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境大为有利。可以说,现在台湾的大多数企
业已经离不开祖国大陆的劳动力了。
  两岸科技人才和劳动力兼有同文同种、语言文化相同等便利条件,相互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
优势结合互补,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是无可限量的。这十几年来的合作实践证明,两岸科技人才的
合作不但日益密切,而且依存度大增。
  4、市场
  台湾市场狭小,制约其经济发展,必须以外销为导向。而外销又常常受制于外销国和世界经济
发展动态和景气波动的影响。祖国大陆市场十分庞大且潜力无穷,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与抢滩。台
商投资祖国大陆以来,其企业在祖国大陆庞大市场的支撑下,企业迅速变大,产能产量能成倍和十
几倍的增长,除了销往海外之外,祖国大陆市场成为了其消化庞大产能的最佳基地。祖国大陆的企
业近年来迅速壮大,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规模的扩大,产能产量的大幅增加,也需要拓展市场。进
入全球和台湾市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WTO后 ,台湾逐步对祖国大陆放开市场,已是
大势所趋。两岸的地缘、血缘关系可使祖国大陆产品进入台湾极为容易和有利。可以预见,两岸的
市场都将是各自经济全球布局的重要据点,相互依存度定会日益加大。
  5、产业分工合作
  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促使两岸产业都有通过分工合作增强各自竞争力的需要。两岸产业发展
各有优有劣,就宏观而言,台湾在科研成果商品化、应用化方面的能力占有优势。但产业型态“叶
茂根不深”。而祖国大陆则基础研究比较扎实,尖端高技术研究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商品化和应
用化能力较弱,创造与创新能力不强。以彼之长补已所短,两岸优势结合互补,是两岸共同的需要
和追求。这个共识促使两岸产业界展开了多元化、多领域的广泛合作,既有垂直分工合作,也有水
平分工合作;从传统产业到高科技产业无不涉及。
  加入WTO后,两岸产业分工体系已出现新的调整与变化,金融业、保险业、能源、农业、基础设
施,以及新经济领域,也必将展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这是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世界竞
争的需要。
  二、两岸经贸竞争加剧
  两岸的贸易发展,使两岸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配置,产业得到互补,经济得到双赢互利
,已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随着两岸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及两岸产业发展的优
势消长,两岸的贸易除了互补日益加强之外,竞争也日益加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两岸贸易增长幅度和贸易额在全球的排名我进彼退。
  10年前,祖国大陆出口产品以玩具、鞋帽、纺织品、成衣等为主。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
和升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为提高,出口产品数量持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出口至美国
市场上的电机设备产品占有率已近14%,钢铁制品上升到15%,塑胶制品也达17%。出口至其他国家的
科技产品,如家电、消费性电子产品等也在逐年增加。2001年中国大陆出口之高新技术产品已占到
总数的1/4。出口额的增长也十分惊人,1980年时,中国出口总额仅为181亿美元,到2001年时,就
已猛增到2666亿美元。2000年的出口增长率达到28%,2001年虽然有所下降,但增长率仍居全球之首
。近10年中国出口年增长率高达30%,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极为罕见的。显然,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和优化,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近8年来贸易顺差总额逼近2000亿美元,几乎是台湾的3倍。
  台湾1981年的出口额为212亿美元,到2001年时,增长为1072.3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仅仅5.1
倍。再看两岸在全球的贸易排名,据WTO公布的2001年的资料,台湾2001年贸易额为2301亿美元,比
2000年减少了20.2%,在全球的排名下降为第16名,而祖国大陆2001年的贸易总额为5098亿美元,比
2000年增长了7.5%,成为世界排名第6名的国家。以此可见,两岸贸易增长及在世界的排名,我进彼
退十分明显,且发展趋势祖国大陆更为乐观。
  2、在国际市场上,两岸出口我长彼消。
  据台湾媒体报导,台湾对美国市场的占有率,1984年是4.5%,到2001年,下降到2.92%。而祖国
大陆同期,1984年对美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到2001年,就已上升到8.95%,成为美国第4大进口
国。再看日本市场,祖国大陆1984年的占有率仅为4.37%,到2001年就增长为16.6%,成为日本第2大
进口国,仅低于美国,而台湾远在其后,不敌祖国大陆。
  台商已明显地感受到祖国大陆强劲的竞争压力,他们称祖国大陆是台湾出口的最大竞争对手。
台湾有关部门在岛内作了一个调查,在国际市场上感受到祖国大陆竞争压力者,传统民生工业为
12.7%,资讯电子业、金融业、机械业、化学工业各有35%以上,加工型轻工业高达46.9%,材料型重
工业为29.9%。祖国大陆现在正在取代日本和台湾,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在逐步主导全球的轻型制造
业,对出口价格和获利率发挥着很大的主导作用,这是台湾所无法比拟的。
  三、两岸科技人才争夺加剧
  当前,科技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两岸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台湾由于长期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造成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
,迫使岛内企业界和当局不得不向海外和祖国大陆寻求人才。
  祖国大陆过去实行计划经济,较重视基础研究,而轻应用研究。近年来,经济迅速崛起,大力
发展高科技产业,正在走向世界制造中心,对各类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极大。而现有的科技人才远远
不能满足需求。
  经济发展实力及人才发展环境,决定着人才的走向。近年来,两岸同全球一样,汇入了争夺科
技人才的大战中。
  祖国大陆的“海归派”被两岸所青睐。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企业,以广为创办研发中心的方
式,大量招聘科技研发人才,为其进行国际化和本地化的研发。他们对祖国大陆的研发人才倚重越
来越深,数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台商企业还和祖国大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合办研发中心,广泛利
用祖国大陆的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数目庞大的大陆台商企业还以高薪挖走众多的大陆科技人才,
充实其企业的白领阶层,包括技术、管理、行销等各类人才,以解决台商科技人才短缺的困境。同
时,台商企业还积极投资祖国大陆的“海归派”创办的企业,以策略联盟的方式,充分利用其知识
和智力。
  经济起飞后的祖国大陆,以经济发展的成就,发展潜力和机遇,吸引着众多的科技人才,两岸
的科技人才争夺战已不可避免地展开,且将会持续下去,成为两岸经济竞争的主旋律之一。
  笔者认为,两岸经济关系已走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阶段,这个相互依存和竞争的交替往
复,循环演进而更加密切和融合,这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