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千百年来,历史人物关羽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在海内外华人中获得了广泛一致的民族认 同,被誉为“武圣”、“关公”、“关帝”,形成了以“忠义仁勇”美德为核心内容、独具特色的 关公文化。
关羽(公元160—219)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临猗西南 )人。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关羽生于河东解梁宝池里常平村。从小喜 欢读《左氏春秋》。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关羽为打抱不平,杀死郡豪吕熊,避难至涿郡。光 和六年(公元183年),刘备在涿郡招募徒众,他与张飞往投,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誓共生死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崩,并州牧董卓僭乱。刘、关、张起兵与卓将吕布战于虎牢关,关羽 诛卓将华雄于汜水。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随刘备依附公孙瓒。瓒封刘备为平原相,他与张飞 均为别部司马。官渡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关羽亦被俘。曹操重才,封关羽为偏将军。 袁绍遣将攻操,关羽助操斩颜良,解白马围,被封“汉寿亭侯”。后关羽知刘备在袁军中,便缄书 告辞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刘备,被派镇守荆州。随刘备三顾茅庐于隆中,恭请诸葛亮出山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参加赤壁之战,于华容道义释曹操。次年,刘备领荆州牧,以关羽为荡寇 将军、襄阳太守。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克成都,拜关羽为荡寇将军,领荆州牧。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任关羽为前将军,率部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 ,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锐。而东吴孙权派兵偷袭关羽后方,占领荆州。关羽被迫退守麦城,不久在临 沮兵败被吴将捉杀。
关羽被杀后,孙权为转移责任,遣人将关羽首级送洛阳,献与曹操。曹操识破其计,同时又感 于华容道放生大恩,特以王侯之礼葬关羽首级于郊南。孙权亦以诸侯礼葬关羽尸骸于湖北当阳。
关羽本是一名武将,但由于他“义不负心”,效忠刘备,最终为刘备“断首捐躯”。因此,千 百年来,朝臣黎庶敬慕关羽“忠义仁勇”,视其为忠义楷模,仁勇化身。历代帝王为旌表忠义,步 步加封,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后世百姓以“神”膜拜,景仰日深,使其“忠 义仁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也是关公文化的中心内容。关羽死后,蜀后主刘禅在景耀 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曰“壮缪侯”。宋代徽宗在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关羽为“忠惠公” ;三年改封“崇宁至道真君”;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又封“武安王”,宣和五年(公元1132年)敕 数封为“义勇武安王”。南宋时,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 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加封“英济王”,十四年(公元1187年)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 朝时,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朝,太祖洪武元年(公复原封“汉 寿亭侯”,二十七年(公元1374年)称“汉前将军寿亭侯”。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赐庙曰“ 忠武”。神宗十年(公元1552年),崇封“协天大帝”,十八年(公元1590年)加封“协天大帝护国真 君”,三十三年(公元1665年)崇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在清朝,世祖顺治 九年(公元1652年),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礼部钦奉圣旨避关羽之讳,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谥“神勇”,三十三年(公元1763年)加谥“灵佑”,封号为“忠义神灵佑 关圣大帝”。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加封“仁勇”。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加封“威显”。其封 号最终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随着历代帝王对关羽封谥的追加,关羽墓的称谓也越来越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羽墓葬文化 。在洛阳,葬关羽首级之冢称为关林,中国古代只有圣人的葬地才能称为“林”,如孔林、孟林等 。在当阳,葬关羽身躯之冢称为陵,古代帝王墓才能称为陵,可见关羽葬位之高。洛阳关林占地130 余亩,山门前左右建石牌坊,前建戏楼。过山门是仪门,仪门内两侧建钟、鼓楼,中间依次是拜殿 、大殿、二殿、三殿、石坊、碑亭和高大的墓冢。墓前的三门道石坊,高6米,宽10米,柱顶望兽昂 首,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其后石坊上书“中央宛在”。高4.8米的巨大墓碑 上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并有碑亭保护。关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呈 八角形,外用砖筑围墙圈砌。整个关林有碑刻70余方,大小狮子100余个,古柏800多株,显示了圣 人墓园的气魄。当阳的关羽陵,建有碑坊、红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启圣宫、春秋阁、柏 子祠、钟鼓楼、八角亭等建筑。寝殿后陵冢,高7米,周长70米,石为垣,上筑石雕栏杆。整个陵园 古柏参天,殿堂森严,建筑错落有致,规模宏伟。此外,在山西解县,有葬其魂之冢。在四川成都 ,有葬其衣冠之冢。首、身、魂、衣冠冢四冢俱全,这在中国墓葬史上实属罕见。
人们膜拜、祭祀关羽,为其修建庙宇,逐渐形成庙宇祭祀文化。在宋以前,在山西关羽的故乡 就修建有关庙。山西运城解州关羽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被称为武庙之祖。宋、明时 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曾毁于火,后进行了修复。现庙总面积1.8万平方米, 分为南北两域。南域为结义园,由碑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园内桃林繁茂。北域为正 庙,又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 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为两翼,显示关羽的武圣之才。还有山西阳泉的关羽庙,北宋宣和四 年(公元1122年)重修,明清曾补修,殿内墙壁上绘有关羽故事壁画,为清代所作。关羽被封为“帝 ”后,这两所庙改称关帝庙。宋以后,关庙不断涌现。创建于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的山西定襄 关羽庙,因关羽宋代封为“忠惠公”和“昭烈武安王”,称为关王庙。殿内壁画内容为三国演义故 事,属清嘉庆年间绘制。明清时期,关羽封“帝”后,所建关庙均称关帝庙。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 年),帝命天下直省郡邑皆立关庙,赐春秋两祭,加诞祭,并敕封关羽三代公爵。之后,对关羽“ 褒封不尽,庙祀无垠”,真可谓“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现存明清时期的关庙较著 名的有福建东山县关帝庙(明),湖南湘潭关圣寺(清),特别是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由山西商人集 资修建的河南周口关帝庙,后经乾隆、嘉庆年间增修,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庙宇群。今存主体建筑有 大殿、二殿、戏楼和春秋阁等。大殿前乾隆时建的石牌坊,形体高大,雕刻精细。位于左右前方的 铁旗杆通高21.5米,上有双龙盘绕,异常壮观。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关帝庙数千座,仅在台湾就 有40余座,其它如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 华人聚居区,建有关帝庙4万余座。而洛阳关林是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是 封建品级最高的武圣寝陵,从而引得海外华人常来洛阳朝拜。
近年来,台湾、香港同胞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华人、华商每年回大陆,在洛阳关林、当阳 关帝陵和解州关帝庙进行朝拜和文化交流活动。海内外华人以“关”为媒,弘扬“忠义仁勇”传统 美德,传播了中华正气,促进了中华经济的发展。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