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2年第一期  > 正文

土楼凝聚海峡情

日期:2008-06-04 14:52 来源: 作者:林祖武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林祖武

  座座土楼,穿过时间的隧道,阅历人间沧桑,凝聚两岸亲情……

  一座座造型各异,气势恢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客家土楼,真不愧神秘的东方 古城堡!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人的精神长城。它不仅蕴含着客家人的无限睿智哲思,而且凝聚 着悠悠的海峡情。

                   谱牒宗祠萦同根

  我们参观阅览了土楼里珍藏的旧族谱,一本本发黄的谱牒记载着永定客家人的徙台史实—湖坑 《李氏族谱》载:雍正乾隆年间,湖坑有221人移居台湾;

  中川《胡氏家谱》载:雍正十一年,胡焯猷到台湾淡水新庄定居……翘然为一方之豪矣;据民 国十三年(1924年)修纂的永定《胡氏族谱》记载:永定胡氏迁台始于康熙末,第十七世至二十五世 渡台人数达209人;

  思贤《吴氏族谱》载:十二世的允园、达园于清嘉、道年间迁往台湾桃园发迹;

  溪口《吕氏族谱》载:雍正年间,十四世凤翔去台湾彰化谋生,生七子;

  古竹《苏氏族谱》载:十六世寅友,号向洋,康熙三十五年(1696)生……是古竹苏氏赴台的第 一人;

  洪源《简氏族谱》载:德润之孙辈十一、十二代随郑成功复台,留居宝岛开发;

  高头《江姓族谱》载:十八世秋贵、阿龙往东都(注:台湾赤嵌系“东都明京”)……裔孙居台 不下千家;

  ……

  自乾隆以来,迁台的永定客家人在台各主要聚居地相继营造宗祠,以纪念祖地先贤。仅简氏一 族就有:大林“追来庙”、台中南屯“溯源堂”、南投“惠宗祠”、凤山“追远堂”、双溪“追远 堂”、五结“缵绪堂”等。

  永定古竹(原名“苦竹”)苏姓迁台,至今已繁衍5000余人,分布在新竹、桃园、彰化、苗栗和 台北等地。那里所建的苏氏宗祠镌刻的楹联:“武著千秋思苦竹,功垂万代念芦山”。冠名“武功 ”正是苏姓郡望,“芦山”则为苏姓在闽粤所传系派名,“苦竹”即古竹,永定苏姓的发祥地。

                  谒祖恳亲叙深情

  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潮,永定徙台乡亲纷纷涌入祖居地,寻根、谒祖、恳亲、交流、投资蔚 然成风。如:

  祖籍永定苦竹乡黄竹烟村的台胞魏应州、应交、应充、应行等胞兄弟来大陆投资兴办“顶新国 际集团公司”,为世界方便面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年产量达70亿包)。至今累计投资超20亿元,营 业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其“康师傅”方便面销量为全国第一。

  台湾著名律师吕传胜于1989年至1993年三次率台湾吕氏宗亲回永定书洋乡吕厝谒祖,并捐资重 修龙潭楼与宗祠等。他深情地说:“台湾桃园宗殿和福建龙潭楼有血浓于水的深情,血相连,情相 牵。我不仅自己要回来谒祖,还要让我的太太、两个女儿都知道我的祖爷是从这里去台湾的。这里 是我们吕氏的根!”他在编撰《吕氏族谱》的序言中写道:“海峡两岸隔绝半个世纪,但隔不断血 浓于水的亲情!”

  2000年11月,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会长吴伯雄率团专程来闽西参加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 11月21日,他偕夫人一行特地来到祖居地下洋镇思贤村谒祖。“我的祖先是从这里去台湾的!”吴 伯雄激动地说着:“这次回来祭拜先祖,先父生前嘱托之宿愿得以实现,内心至为欣慰。乡情浓浓 ,感受至深。作为一名中国人,对祖先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感情!”……

  陪同我们参观的土楼主人苏老激动地说:前不久,台湾台北“桃园小人国”,把永定振成楼的 比例缩小而建成模型。一位在台的永定乡亲参观后,感慨地赋诗:“君到小人国,应看永定楼。圆 寨模型好,乡愁愁不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