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通常人们爱说,商人无祖国。如果说,云游四方,到处经商,在商言商,遵守所在国法律,也 可以说是“没有祖国”吧。但是,如果见利忘义,谋财忘国,那就是天理不容,良心不允。我自己 因为经商而逐渐接近被过去台湾当局和美国反华势力“妖魔化”的中国大陆,有了完全不同的观感 ,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以中美商贸来反馈祖国。开始,我完全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取与 祖国大陆进行经贸。我们夫妇经营的公司,开头几乎全部从台湾进货,后来我太太首先到大陆去试 探商路,也是七成台湾进货三成大陆进货。但是这个局面无法维持,我们受到两面夹击。一方面, 我们小本生意无力与美国大公司竞争,经常受到挤压。另方面,因为我们不买“台独”的账,也受 到台湾公司的压挤,甚至不给我们供货。眼看,公司无法生存了,转而向祖国大陆寻求出路。美国 已经不生产电镀品,祖国大陆不但生产而且成本较低,价钱较廉。我们公司就这样发展起来。
没想到,我们不但打开了一条商路,也打开了通向祖国的一道大门。我们不但亲见亲闻亲历祖 国大陆的惊人发展变化,而且深切体会到“华商必有祖国”。这里包括双重意义:一、华商地位, 背靠祖国。华商的成功固然依靠自己的努力。但是,何以过去,巨富也好,首富也好,人家要限制 你就限制,要打击你就打击,要没收你就没收。究其因,背后没有一个富强的祖国。现在大不相同 了,随着中国的日益富强和国际地位日隆,华商受到了空前的尊重,国际地位和所在国的国内地位 有了空前的提高。二、华商商机依靠祖国。过去人们习以为常,海外赚钱养国内的家。如今逐渐相 反,国内找商机赚钱养海外的家。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这样讲下来,似乎离题太远。其实,我希望大家来共同体验比较:台海两岸三种状态,不统 不独、一分为二、统而为一,何者最为有利。目前两岸处于不统不独状态,祖国大陆蓬勃发展已经 为台湾人民和海外华人华商带来很大好处。但是毕竟被可能的“台湾独立”危机牵制,一方面受到 国际反华势力掣肘,另方面军费负担牵制着经济的更大发展。如果从这一状态倒退,弄出个“台独 ”来,海峡战火纷飞,经济发展受挫,商机消失。如果从这一状态前进,哪怕是初步的统一,中国 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真正腾飞,不但造福两岸,也造福海外华人和华商。
目前世界经济大多在滑坡,甚至出现萧条,唯有中国大陆一枝独秀。2001年8月21日,《纽约时 报》在重要版面发表文章指出,今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及部分主要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几乎同 时出现了疲软,而中国经济则表现独好。报道说,有经济学家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 。从意大利、德国、墨西哥、日本及新加坡等许多地区主要经济国的统计报道来看,原本寄望海外 经济增长能弥补美国经济减退的想法,已告破灭,如果经济学家的预估准确,2%的全球经济增长率 ,仅比1982年和1991年全球经济衰退时略好一些而已。部分经济学家说,这是至少十五年来经济情 况最糟的一次,除中国外几乎所有在亚洲的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都出现大幅下跌。中国经济仍朝 气蓬勃,第二季度达到令人羡慕的7.8%增长,使她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力量的安全岛。8月23日,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年度评估报告,执董会高度赞赏中国经济与金融政策对持续国民经济增长 发挥的关键作用。消息指出,随着与中方第四条款磋商的完成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有 能力执行更为灵活的金融改革政策,在货币兑换比率等方面逐步放宽控制,与世界金融体制进一步 接轨。该组织表示,执董会已于2001年2月份批准把中国金融份额,从60亿美金增加到81亿美金,占 全部份额的3%,债权表决份额占2.95%。该组织在声明中称赞中国政府在金融调控,深化市场改革 ,进一步拉动内需,刺激进出口等方面实行的成功政策,让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普遍疲软之际继续 保持增长,国民总产值2001年上半年增加7.9%,出口增加8.7%,进口增加14%,官方货币储备超 过1800亿美元。美国和世界舆论还认为,中国抗经济金融风暴力量巨大无比。
作为美国华人华商,面对美国经济萧条,心情并不好受。但是,见到祖国如此独秀于世,又极 受鼓舞。
对照一下台岛那边,不禁忧心忡忡。台湾曾经借着西方封锁大陆、大陆自我封闭的情势,还有 一批懂经济的人才努力,创造了“经济奇迹”。不应夸张这个奇迹,也不应无视这个奇迹。不幸的 是,李登辉为了实现“台独”,逐渐腐蚀这个奇迹。1996年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政策,目的是 阻挡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阻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阻挠两岸直接“三通”,进而破坏祖国的和 平统一。这种违背时代潮流、严重违反经济规律、违背台湾同胞的意愿和根本利益的倒行逆施,使 台湾经济自食其果,极大地损害了台湾广大工商业者的事业发展。他实际上在进行一场注定要失败 的分裂豪赌,而把台湾经济、台湾同胞福祉当作筹码。陈水扁、民进党执政后,更把台湾经济推向 灾难深渊,经济倒退25年。继续维持“戒急用忍”政策,严重损害了台湾经济。台湾当局阻挡台商 投资大陆的脚步,禁止两岸直接“三通”,不但增加了台商的营运成本,也大大影响了岛内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布局,减低了台湾吸收内外投资的能力,降低了台湾经济的竞争力。恶果日益彰显,障 碍越来越大。台湾经济失去发展方向,经济陷入了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萧条时期,经济成长已降为 负数,进出口实绩和工业生产指数屡创新低,岛内失业率及民生痛苦指数攀上新高。吸收外资也连 年下降,一些跨国大公司、企业开始把地区总部和生产厂搬离台湾。他依然罔顾台湾民生散金求“ 独”。5月间“中美洲统合体”秘书长奥斯卡·圣塔玛莉亚证实,陈水扁此次亲自到中美洲参加“ 高峰会议”,再度同意拨出1.3亿美元的“合作基金”,供该区域国家分享。这是继去年夏季会议时 台湾同意投入2.4亿美元,供设立短期的“经济发展基金”后,第二次巨额损献“资助”。台塑集团 董事长王永庆9月4日发表长达四万多字的《正视台湾经济处境,采取必要对应措施》万言书,强调 “台湾如果罔顾国际现实,一意孤行主张台独,将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这反映了台湾实情,表 达了台湾工商界的心声。作为在台湾长大的美国华商,我对台湾同胞、台湾工商界深表同情。
事情常有好坏两方面。黑暗到了极点,黎明就会到来。台湾同胞、台湾工商界疼彻心肺的时候 ,往往也是警醒和探新的时候。经过近二十年来的两岸经贸交流,台湾工商界早已认识到海峡两岸 经济有极大的互补性。台湾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陆,台湾经济发展的出路在大陆,已经深入人心。 这不是谁人在宣传,而是事实在说话。近十几年来,台湾在两岸贸易中获得的顺差累计高达2000多 亿美元。仅去年一年,两岸经贸往来金额高达305亿美元,台湾获得顺差200多亿美元。同时,祖国 大陆广阔的市场以及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也成为台湾工商业者向往的投资热土。台商 在大陆的投资快速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短期到中长期,从劳力密集型到资金、技术密集型,从 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湾厂商约50000家,投资金额达460亿美 元。大部分都得到很好的回报。在台湾现在流行一句话:不要问谁去过大陆,要问谁没有去过大陆 。这说明台湾人向大陆的流向,已成为大势所趋。
人的流向,其实也是人心的流向。开拓以经贸制独促统的新时机已经出现。没有政治力量、文 化力量、外交力量和军事力量,单靠经贸是不可能制“独”反“独”,也难以推动实现统一的。但 有了这些方面的力量,还需把握目前的良机,加大经贸促统的力量,发挥经贸制独的能量。当前, 至少有以下的一些方面需要加紧进行。
第一,吸引台资,再上层楼。世界经济滑坡,必然引起资金“剩余”。当然这并非真正的剩余 ,只是因为找不到资金可以创造价值的可靠流向而暂时的“停滞”。前些年,世界经济还较好的时 候,台湾工商界已经看好大陆投资,李登辉们却以“南向”干扰“西进”,以“戒急用忍”阻遏大 陆投资。“南向”早已夭折,“戒急用忍”也将成为历史。大陆方面,宜于按经济规律,制定更新 的措施,为台资涌进创造条件。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可以容纳更大的台资。而且要力求投资转型, 向重要的基础建设和高新科技投资,从独力独家投资过渡到合力集资投资。台资投入大陆越多,被 绑到“台独战车”上的人就越少。
第二,黑字促统,赤字制独。台湾尽管对美国贸易保持一定的黑字,但一直对日本欠下绝大赤 字。1993年以来,台湾如果没有大量的对大陆的贸易黑字,早已沦为外贸巨大赤字的地区,台湾的 外汇储备也不可能保持在世界第三位。以2000年来说,台湾在大陆以外的贸易赤字为83亿美元,而 对大陆贸易的黑字是188亿美元。从整体来说,中国政府应当适当地把这种黑字赤字变成一种对台独 的调控器,给以一定贸易黑字拽住,不让它脱缰而独,必要时又减少黑字镇住它,使其无力求独。 经济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命脉。没有了命脉,甚么“台独”都只能落空。
第三,赢利促统、两相兼顾。台商,包括台湾本土的台商和海外的台商,投资贸易无非要赚钱 赢利。无利可图,无钱可赚,绝对不为。但有人赚了大陆大笔钱财去搞“台独”或助“台独”,在 美国就有一些到大陆大赚其钱而资助或参与“台独”活动的人,海外很多人士极为痛心。当然,事 情不可一概而论,要善于处理。鼓励、优惠反独促统的台商,不但让这些人得益,而且也让他们感 到个人命运前途与祖国相关,也有利于吸引、争取犹豫的台商。有某种“台独”倾向的台商,应当 既鼓励、吸引,也劝止、节制。明搞“台独”的台商,该惩戒就惩戒,该制裁就制裁。在这方面, 一些地方官员更应注意,既不能简单胡来,也不应心慈手软。对那些被“台独”台商腐蚀收买的官 员更应严惩。
第四,美中贸易,间接助统。台湾问题,说到底就是美国制造的问题。但是,当前美国经济也 陷入不景,也在寻求出路,特别向中国寻找和开拓市场。正是这种经济因素,使布什政府从对华强 硬中开始转缓。我相信美国工商界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现在,不仅是美国大公司大企业瞄准中国 大市场,而且不少中小企业也在寻求中国商机。我居住的小城市的市长、企业家也在探路。我们何 不利用这种因素,直接改进中美关系、间接限制“台独”?一方面,更多的美商与中国交往,必然 会得出与“妖魔化”不同的观感;另方面,如果中国市场成了更广泛更多阶层的美商的“衣食父母 ”的话,支持“台独”的反华势力就难以那么嚣张了。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