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为岛内外所关注的台湾新一届“立委”及县市长选举经过朝野各政党之间的激烈角逐,已于去 年12月1日尘埃落地。随着选举的结束,岛内政党实力开始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对于台湾政局的未来 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将会进一步加快台湾政权本土化的进程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和李登辉支持的台湾团结联盟在这次“立委”选举中总共获得100席,而 在去年“总统”选举中首次沦为在野党的国民党,所获席次从123席大幅下降至68席,即使加上亲民 党所获得的46席和新党的1席,共计115席,总数也不及上届选举中,国民党和新党获得的134席,表 明台湾政治本土化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快,岛内本土势力在政坛上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上升。民进党这 次之所以能够在执政业绩不佳、岛内经济持续疲软、两岸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仍然稳定了基本的票 源,赢得选举,首次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而国民党尽管在去年败选后励精图治,进行党务革 新,开除了李登辉,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仍然无法战胜民进党。通过民、新两党在选举中的表现 ,既说明台湾民众追求政治安定,也说明岛内民众的本土化意识逐渐增强。“二合一”选举是台湾 政治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出岛内统独两大政治势力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此消彼长的 变化,独派势力眼下占据了主动,客观上有利于民进党巩固执政地位,在岛内政坛拓展空间,推动 台湾政局的发展。
二、岛内政局发展开始进入“两大一中”、多党竞争阶段
这次“立法院”选举结束后,民进党以87席成为“立法院”的第一大党,而国民党、亲民党则 分别以68席、46席列第二、三位,民、国、亲三党在“立法院”共拥有201席,与上届“立委”选举 时,国、民、新三党所拥有的204席相近。只不过是民进党与国民党所获席次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亲 民党的另立门户,新党席次的大幅度下滑,从前在“立法院”中,朝野两大政党(国民党与民进党) 对立的格局,如今已被两大党(民进党、国民党)一中党(亲民党)三足鼎立的格局所取代,所不同的 是,以前国民党在“立法院”一党独大,而今,朝野主要政党在“立法院”内“三党不过半”,未 来台湾的政党政治将形成“二大一中”、多党政治局面,岛内政局也将进入“二大一中”、多党政 治的发展阶段。在“二大一中”格局中,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又是“立法院”第一大党,处于相对 优势的地位;而在野的国民党和亲民党则处于相对劣势,这是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又一新形式,最 终谁能打破目前的鼎足之势,取决于朝野政党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和整体综合实力,估计这一局面可 能要持续到2004年“总统”选举。
三、朝野政争将加剧岛内政局的动荡,给台湾政局投下不确定的变数
尽管民进党、亲民党在选举中获胜,但是民进党并没有在“立法院”席次过半,无法独立控制 “立法院”,亲民党所获席次仍然落后于国民党,国民党仍然是“立法院”第一大在野党,国民党 与亲民党、新党的总席次达到115席,超过民进党与台联所获得的100席,今后,在“三党不过半” 的大背景下,朝野各党派都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空间。而岛内朝野政党之间的角逐,不仅关系到政党 之间的合纵连横,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朝野政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泛蓝军”与“泛绿军”的对决 将继续进行下去,但由于在野党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竞争,国、亲等在野党派的合作前景不容 乐观,再加上李登辉及台联的搅局,特别是民进党通过推动“国安联盟”,筹备“联合政府”等, 对在野党进行分化,朝野政党之间既“联合又斗争”的现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使朝野各政党间的 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与此同时,朝野各政党为了赢得2004年“总统”选举的民意基础和民众支持将 展开新的角逐,势必加剧岛内政局的动荡,使台湾政坛乱象频出。因此,台湾的乱象不会随着“二 合一”选举的结束而平息,反而会随着朝野政党间的政争加剧而变得更乱,给未来的岛内政局增加 不确定的变数。
四、对于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影响
陈水扁在发展两岸关系上继续坚持回避一个中国基本原则,借美日力量确保台湾安全、以“民 主牌”对抗统一的立场和策略,将会使两岸关系持续低迷。由于民进党通过这次选举成为“立法院 ”第一大党,增强陈水扁推动“台独”分裂路线的筹码和胆量,民进党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可能会表 现出一定的激进性和冒险性,从选举期间,陈水扁和民进党鼓吹台湾不属于中国,否认“九二共识 ”,坚持“台湾前途决议文”的立场来看,选后民进党将会继续沿续以往的大陆政策,采取“拖以 待变”的策略。当然,也不排除陈水扁当局根据岛内政局和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对其大陆政策作 出策略性调整的可能性,但其回避一个中国基本原则,否认“九二共识”,追求“台独”的基本立 场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两岸关系在短期内将会维持现状,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增加岛内独派势力对抗统一的筹码。执政的民进党这次如愿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在使岛 内独派的势力得到增强,增大对抗统一筹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统派力量,使国民党、 亲民党等在野党派制衡民进党的实力下降,进一步丧失在两岸关系上的发言权。这样一来,岛内独 派势力既可以利用执政的优势,人为设置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和中国实现统一的障碍,又可以充分利 用岛内的所谓民意,拒绝“一国两制”,对抗统一,在维持“不统不独”现状的基础上,逐步走向 “台独”的政治目的,使两岸关系难以取得突破,得到缓和与发展。
使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严重落后于两岸经贸关系,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次的“立法院”选 举结果表明,岛内经济因素的恶化,并没有改变台湾当局在发展两岸关系上的策略,两岸政治关系 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升温,但两岸政治僵局的坚冰却难 以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民进党在赢得“立法院”选举后,今后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将会继 续采取“政经分离”的策略与我进行较量,一方面调整“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放宽对两岸 经贸文化往来的限制,使两岸经贸关系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却在“三通”、两岸政治接触等问题上 坚持既定的立场和策略,不断设置障碍,百般阻挠,企图使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服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