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随着海峡两岸加入WTO后,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祖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关税下调、服务 业市场逐步开放等经营环境的改善,在吸引更多的台商进入祖国大陆市场的同时,将使两岸贸易结 构和生产布局产生变化。届时,台湾会因祖国大陆原材料、半成品的输入而降低生产成本,出现经 济回升,两岸间大量上升的商流必然形成影响两岸物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使两岸物流产业迅 速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跨国化、大型化和互联网经济化的潮流。
在WTO框架下发展两岸物流,既是为了两岸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也是为了通过两岸物流 业的合作增进两岸往来,促进“三通”的重要步骤。台盟通过对台湾岛内以及对上海、浙江、福建 、江苏等地在两岸经贸方面互动发展情况的调研,可以看到两岸经贸的总趋势如下:
1、台湾当局若取消对祖国大陆货物进口的管制,将直接产生贸易转移效果,即大部分自其他国 家进口台湾的产品改由从祖国大陆进口;同时,也会出现台湾贸易的创造效果部分产品放弃自己生 产,改由大陆加工通过贸易进口替代。据台湾相关部门的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将改变台湾当 局进口管制所造成的市场扭曲,开展对祖国大陆贸易后岛内GDP将增加1.44%,出口值将多增加2.36% ,进口值将多增加1.03%,制造业产值将多增加53.76%美元,整体贸易盈余将多增加14.35亿美元。
2、台湾自1987年放开外汇管制后,对祖国大陆直接投资大幅度上升,累计已达约400亿美元。 台湾因对祖国大陆的投资,调整了产业结构,完成了经济结构转型及技术升级;国际收支顺差每年 约180亿美元;岛内投资也相应增加,其中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类)增加更为显著。台湾虽因部分劳 动密集型产业为增强国际竞争力而西进祖国大陆,重新进行劳动力配置,出现失业率增高,但主要 是受岛内政治环境失序所导致的产业发展战略缺失影响。今后,企业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 考虑,继续扩大对祖国大陆的投资仍将是必然。
3、两岸投资将由单向转为双向。首先出现的就是早期投资祖国大陆获利企业,如康师傅等成功 企业,因熟悉台湾市场,将带动祖国大陆资金进入台湾市场,同时将带动祖国大陆产品进入台湾市 场,从而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形成综合利用台湾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两岸经济整合。按 经济指数曲线模型估计,祖国大陆对台湾的出口将增加约140亿美元/年。按台湾对祖国大陆投资额 增长估计,投资额每年将增加16亿美元,劳动台湾出口增加额约32亿美元。
由此可见,两岸直接“三通”已成为两岸经济交流的实际需要。祖国大陆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 ,陆续开放上海等口岸,还可以通过对浙江省南部大麦屿深水良港、福建省北部马尾港等口岸的开 发,迅速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使两岸进一步产生经济互补和产业交融。
为此,我们建议:
1、充分认识两岸经贸发展的趋势及物流合作的意义,针对两岸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两岸 物流业合作的互补性,把发展两岸物流业的合作纳入全国物流发展规划中,并把发展两岸物流业合 作作为做台湾人民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物流协会、港口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互访,对台湾方面物流合作的潜在企业进行摸底、调 研,寻找物流业合作的结合点。在WTO框架规定的逐步对外开放服务业的进程中,加强对台湾物流企 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并加强推进赴台湾物流合作的工作,逐步形成港口城市物流枢纽,综合性物流 园区、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高效的两岸物流设施网络合作体系。 从降低物流成本入手,通过利益驱动,实现两岸实质上的直接“三通”。
3、抓住祖国大陆物流业对外开放的机遇,加快对台贸易体系的培育。建立和完善两岸物流网络 结构,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信息体系,把扩大两岸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 进港口物流优化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结合起来,把培育两岸物流市场和规范物流市场结 合起来,使两岸物流从产品互补到产业互补,迅速承接台湾第三次产业转移,为“三通”奠定物资 交往基础。
4、充分认识两岸物流业合作的主要制度障碍,制定有针对性、分阶段性实施的鼓励政策,为推 动两岸物流合作创造政策环境。我们认为,在现实存在的政治障碍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 物流合作创造条件、积累经验,积极有效地发展对台贸易和规划对台物流合作事宜,既积极贯彻了 党中央对台工作的战略方针,又有利于扩大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