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闽南乡亲遍布世界,近8成台胞的祖籍地为闽南。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深受海 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闽南乡亲的喜爱。闽南语歌曲,是“土歌”,是“乡音”,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 力。今天,三十岁以上的台湾人,无不是唱着“天黑黑,要下雨”和“爱拼才会赢”等“土歌”长 大的。“土歌”给他们的童年带来欢乐,“土歌”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意志和力量。在海峡两岸、海 内外闽南文化交流中,多少台湾人凭借闽南语歌曲这一“乡音”,觅到同根、同宗、同源的亲情。
笔者收集了大量在台湾广为流传的闽南歌曲,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分类,不同的内容分别表现了 台湾民众不同的社会心理、文化心态。
一是离别、怀乡、寻根题材的闽南歌曲,表达思念家乡、渴望回归故里的心情。如《望乡调》 、《思想起》、《思念故乡》、《港边惜别》《望你早归》、《港都夜雨》、《异乡夜月》、《百 家春》、《台东调》、《浪子的祈祷》等。
这一题材的闽南歌曲反映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祖根意识和族群观念。这一社会心理、文化心态受 着历史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台湾民众是以来自中原而定居闽粤的移民为主,自明末即17世纪中叶开始,出现规模性的垦殖 移民和战争移民,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百余年持续不断的时禁时放中,却未曾间断过移 民潮。至19世纪初叶才基本稳定下来,发展成为以移民为主的定居社会。这种移民经历,使台湾文 化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征。反射在民众的文化心理上,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表现为不断追问“我 从哪里来”的强烈的祖根意识。
台湾移民的另一个特征是大多是单门独户,甚至是单身,或者三五结伴的辗转流徙。家族血缘 聚落的形成,并非一开始就可能出现。这种个别的持续不断的移民,往往需要同乡、同族之间的互 相吸引和投靠,形成同乡同族聚合而居的村社群落,移民社会的这种地缘性的组合方式,是移民强 烈的族群观念形成的社会基础,这也使他们把家族观念扩大为原乡观念。《马关条约》之后,台湾 被割让给日本,当时与原乡原族保持紧密的联系,一有可能便组织回乡祭祖认宗。而且在清代频频 发生的因利益冲突而酿成的械斗,也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移民的原乡组织和原乡观念与原乡意识。 日本殖民者强制进行的以灭绝汉民族文化为目的的殖民同化政策,激起台湾民众的强烈反抗,更是 将原乡意识发展成为包容更加广泛的民族意识、祖国意识,祖根已不仅是家族的、原乡的祖根,而 且是民族的、中国的祖根。
这些历史原因形成的台湾人民的祖根意识和族群观念,体现在早期的移民社会时期,并影响了 好几代的台湾民众,传承至今。这种意识就通过台湾人民百唱不厌的闽南歌曲表现了出来。如《故 乡》中唱到的“有几间厝,用砖仔砌砌,看起来普通; 时常出现我的梦中,彼就是我的故乡”;“ 那里的人真善良,面上带着笑容,安分守已士农工商,彼就是我的故乡”“想起着可爱的故乡,我 意志坚强,在我的打拼奋斗中,你就是鼓励我最大的力量”;“总有一日我会成功,返回去我的故 乡”。再如《浪子的祈祷》中唱到的“故乡的我的小弟原谅恁大哥,不是我爱来流浪,不是爱他乡 的流浪岁月,浪子的祈祷:家里的大大小小平安无事”等等。
二是表达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的处境和心情的闽南歌曲。如《乞食调》、《浪子泪》、《浪子 的心情》、《流浪的歌声》、《秋风夜雨》、《雨中鸟》等。
这一题材的闽南歌曲反映了台湾人民的边缘心态和“孤儿意识”、“悲情意识”。这种社会心 理有其历史渊源。
台湾历史的挫折,首先来自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其次是无能的清政府“宗社为重, 边徼为轻”的投降政策。对于台湾民众而言,这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边缘位置和被出卖的心灵伤 害,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形成了“孤儿”兼“弃儿”的悲情意识。
历史上曾经命运多舛的台湾,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又因为当局以各种理由 阻挠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长时间和海峡彼岸实行对峙。两岸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至今“三通 ”难通,两岸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还有诸多不便,这种反复不定的过程,难免造成台湾同胞思想和价 值观上的混乱,并使他们对命运经常感到无奈和茫然,有着厚重的悲情意识。一些闽南歌曲就表现 了台湾人民这种边缘心态。如《浪子泪》中唱道的“流浪流浪的生涯,想着流泪,流浪子的心内, 痛苦滋味谁人知,谁人愿意奔波四海,谁人愿意流浪天涯,浪子心情谁人知”。再如《浪子回头》 中唱到的“过去繁华付流水,如今孤单放声悲,熟悉的城市,这是他乡的深更,流浪的海鸟,你的 故乡在那里?浪子回头要回头,厝内父母已年老,无人敬孝,浪子回头紧回头”等等。
三是表现抗争、拼搏、开拓精神及励志的闽南歌曲。如《爱拼才会赢》、《过着幸福的日子》 、《有酒矸通卖无》、《一定会成功》、《憨人歌》、《人生舞台》、《忍》等。这一类主题的闽 南歌曲体现了台湾民众的拼搏开拓和冒险犯难的精神与心态。拼搏开拓与冒险犯难,是台湾移民拓 殖性格形成互相联系的一体两面。台湾移民在其迁徙和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特殊困难和曲折,为这 一复杂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土壤。
首先,台湾的移民是充满艰辛的长距离的迁徙。台湾的移民主要来自闽粤。从闽粤到台湾,虽 只隔海相望,但海路不同于陆路,风波险恶,危象丛生。特别清代移民,长时间处于限制入台的政 策之中,正常的移渡无法进行,大多以私渡的方式渗透。这样的冒死偷渡,较之长途跋涉,其所需 的克难精神与坚韧意志,当倍于陆途移民。因此台湾移民所历经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恐非其他移 民所能比拟。这对于台湾移民坚忍意志的砥砺,有着特别的意义。
其次,台湾移民的性质,主要是从经济开发较早地区向经济开发迟缓地区迁徙的垦殖性移民。 他们所面对的,基本上是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的蛮荒生地。他们无可选择,所能进行的只能是筚路蓝 缕开启山林的农业垦殖工作。这种主要依靠体力劳作对土地带有原始性质的开发,需要付出更多的 艰辛。这对于台湾移民特殊性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台湾地区的海洋文化传统,使台湾移民在以土地垦殖为主的农业活动同时,其一部分人 也利用海洋优势进行商业活动。朝向大洋的辽阔海上航行,赋予了台湾民众于浪漫想象力的开拓意 识。海上贸易的厚利和违禁贸易的风险,形成了一个怪圈,推动台湾私商不惜冒险犯难去追逐最大 利润。民间私商的兴起和繁荣,是台湾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也是影响台湾社会文化心态的一 个重要因素。
上述诸方面因素,构成台湾移民的特殊经历,赋予了台湾社会人文心态与文化性格的重要特征 ,即拼搏开拓与冒险犯难精神。这一精神既体现在最初的土地拓垦上,也表现在今日的经济发展中 。由于国民党政权迁台初期对本省人士的政治歧视,把本省人排斥在政治系统之外,促使从“土地 改革”中把农业资本转换成为工业资本的一批本省人士投资企业。而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的繁 荣,正是这批中小企业者拎着一只皮包,走遍世界去开发市场,从而带来台湾经济的繁荣。这种精 神无疑是移民拓展性格与传统的发扬。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准确地抓住了台湾人民开拓精神 的这个拼的典型性格特征,因此作为民众心声的概括与传递,这首歌曲长久流行不衰。歌曲中唱到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哪怕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人生好像海上的波浪 ,有时起有时落,好运坏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再如《云过天就清》中 唱到的“不通怨叹不通悲伤命运来造成,人生路程多风霜,谁人无波浪,虽然过去放荡半生,只要 你好歹会分明,云过天就清,只要意志坚定,创造前程,也有光明的人生”等。
四是爱情、相思、失恋题材的闽南歌曲。如《三声无奈》、《我有一句话》、《阮不知啦》《 我的青春》、《相思叹》、《黄昏再会》、《心茫茫》、《六月茉莉》、《月夜愁》、《初恋思君 》、《送君珠泪滴》等。
这类歌曲较多的是弱女子希望男子(情郎)的疼惜,不要变心,或等待心上人的再来。如《白 牡丹》中自比为花朵,等君来挽(采摘),甘愿给君插花瓶。《青春赌一摆》写到薄情郎花言巧语 骗取了感情,后一去无回,“过去我真情真义,用心对待你,你对我假情假义,花言加巧语,女人 的一生,青春赌一摆,我不再相信你”。
当然,新时期的闽南歌曲也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的,但历史不一样了,人民的处境也不一样了 ,现在体现爱情的闽南歌曲更多地是对美好爱情、美好生活与幸福未来的向往与期冀。如《六月天 》中唱到的“若是风台天我会陪伴你,地震的时我会保护你,啊爱你的心请你免怀疑,希望咱的感 情像六月的天气”。再如《幸福进行曲》中唱到的“因为你,冬雪已化做春天的溪水,因为你,雁 行千里斗阵来相随,咱的青春是一段未唱完的歌词,咱的未来是写在日历纸的爱你,一个人一支吉 他,抱着希望。你讲你要唱一首歌,幸福进行曲,这是阮为你写的一首歌,日子随风吹,一生只爱 你一个”等等。
五是反映生产劳动的闽南歌曲,特别是农、渔业生产有关的民谣,以及反映一般日常生活的歌 谣。如《茶山相褒》、《农村曲》、《天黑黑》、《茶》、《牛犁歌》、《补破网》、《讨海掠鱼 人》、《三轮车夫》、《烧肉粽》等。
这一主题的闽南歌曲体现了台湾人民节俭、勤劳、务实、精明的精神品质,这与台湾移民的特 殊经历和历史上长期受海洋商业文化影响有关。
台湾人民经常唱的《烧肉粽》,就是体现这一题材的闽南歌曲,歌中唱到:“暂时来卖烧肉粽 ,烧肉粽烧肉粽卖烧肉粽。要做生意真困难,那无本钱做不动,暂时做这款,担着认真卖肉粽”, “物件一日一日贵厝内头嘴这大堆,双脚走甲像铁腿遇到无销真克亏,认真再卖烧肉粽”。再如《 有酒矸通卖无》中唱道:“透早着出门,拼到日头要黄昏,为着顾三当街头巷尾四界钻,有酒矸通 卖无,有酒矸通卖无,艰苦我不惊风雨我照行”,与渔业生产有关的歌曲《讨海掠渔人》中唱道: “离乡背井船离港,阮是讨海掠渔人”,“掠渔人掠渔人,希望有渔来入网,拖拖拖渔网,船入大 海惊风台掠渔人悲哀啥人知”等。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