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近几年来,台湾岛内青少年面对开放的外部世界,追随欧美、韩日“流行”脚步出现了诸多“ 问题时尚”情况令人担忧。
刺青纹身成时尚
刺青纹身已蜕变为时下台湾青少年流行的一种时尚。刺青纹身的年龄都多在16岁左右,年纪小 的9岁。刺青纹身的部位,以手臂最多,其次肩膀、胸部、背部、臀部,鬼头、骷髅刺青纹身是采用 最多的图案,其次为花、草、文字、动物。不少青少年在身上刺上男女朋友的名字缩写,要不刺上 一朵玫瑰,以刺青“明志”,为展现对对方的爱情、友情、也有为了彰显个性。
台湾青少年刺青纹身的流行,给岛内刺青业带来极大的商机。为迎合青少年的需求,“无痛刺 青”、“绘画纹身”十分流行,这种无痛的绘画纹身,不论是左青龙、右白虎,还是可爱的卡通人 物,不消半小时便栩栩如生地印在身上,连台湾黑帮的新生代也趋之若鹜。
但是,青少年刺青纹身大多是好奇无知,受他人引诱误导,结果对他们以后的求学、求职及人 际关系都造成很大困扰。在时过境迁之后,对留在身上的“记号”觉得格外刺眼,不少人又千方百 计地“去纹”。据有关调查,刺青纹身后的青少年中有超过六成的父母反对纹身,有二成多的父母 持无所谓的态度,另有一成的父母不知道子女纹身。家住高雄的一位高二学生,3年前他想显示男子 气,在手臂上纹了一片花,觉得很神气,但不久烦恼就来了,当他在公共场所出现时,十分引人注 目,一般人都不愿与他交朋友。有个石姓少女,今年16岁,当初她为表达对男友的情感,在手腕上 刺上男友的名字,又在胳膊上纹上一朵花,但不久男友还是离她而去。
纹身容易去纹难,在台湾去除纹身的费用高达2万至10万新台币。目前,台湾有关当局不承认刺 青业是合法行业,部分业者在刺青纹身过程中,使用含麻醉成分的色料,针头重复使用,容易成为 传染肝炎、艾滋病的温床。面对刺青业存在的隐患,台湾卫生部门只是采取柔性劝导民众不要刺青 纹身,并建议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刺青纹身前,最好征得父母的同意。有关刺青纹身的健康和权益 ,目前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
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
近几年来,台湾自杀者年龄不断下降,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增幅居岛内自杀各年龄之冠, 自杀已成为造成青少年死因的第三位。
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岛内学生自杀案件多达43起,死亡18人,最近宜兰县发生 4名青少年因感情问题集体自杀,更令社会震惊。
台湾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系教授李绸分析认为,台湾经济不景气,学生学习压力大是造成青少年 自杀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岛内经济连年衰退,造成失业率不断上升,许多家庭因失业而面临生活困 境,作为家庭成员的青少年,同样倍受困扰,对前景感到悲观。据台湾就业服务协会的统计,由于 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波及的人口达100多万,有10万多学生因父母失业缴不起学费,面临失学的危 机。据调查,每10位学生中有超过6位担心父母拿不出学费而被迫辍学。这几年,台湾的教育改革, 一味仿照欧美教学方式,所谓扩大知识面,也使学生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教改的不力,学业的压力 ,让学生无法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台湾快速变动的社会中,为了不被社会淘汰保住饭碗,大多数家长都拼命工作,和孩子的交 流越来越少,父母给子女精神上的关注严重不足,青少年心理辅导滞后,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 界寻找寄托,他们对家庭、社会越来越不信任,感到孤独、无助、无望,进而走向逆反和自我封闭 。一旦遇到挫折,极容易寻找极端方式解决困扰,自我了结生命。
目前,台湾教育部门针对青少年自杀易发人群已实施“青少年心理辅导计划”,开设24小时心 理咨询专线,以加强应对。但社会有关专业人士强调,台湾社会自身对青少年的影响、教育目标、 社会风气、乃至政治乱象等没有根本的改变,青少年自杀这一令人痛心的现象,很难遏制。
未婚少女生育率亚洲第一
岛内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台湾未婚少女生育率高居亚洲第一位,每年出生的婴儿占台湾地区 新生儿的5%,即每年约有1.5万名。
近年来,台湾有许多未婚先孕的少女,瞒着父母找医生堕胎或吃堕胎药,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和 身心伤害。在台湾流传有“二月堕胎潮”和“九月堕胎潮”之说,它们分别是年轻人在平安夜狂欢 时,以及暑期时涉足色情场所所致。一项统计指出,从2002年1—11月就有1775名未成年少女做过堕 胎手术。台湾医学界流行这样一个笑话,如果没有堕胎手术收入,很多妇产科医生可能要喝“西北 风”。由于有相当一部分未婚先孕的少女年岁小,不懂性知识,在意外怀孕后,便到小诊所自行“ 了断”。台北市一家小诊所还明码标价,怀孕一个月堕胎收100元新台币,怀孕2个月收200元,2个 月以上酌情增收。因此,有相当多的未婚少女在堕胎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妇科病,有的女孩甚至永远 失去做妈妈的机会。
对此,台湾有关当局已提出“优生保健法修正案”,允许少女堕胎无须父母签字同意,可直接 找社工或心理咨询人员签字堕胎。但岛内舆论认为更重要的是家长、学校和传媒应给予青少年更多 性教育和价值观的辅导。
青少年性病患者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台湾青少年性观念开放,性伴侣的增多,青少年性病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据台 北书田诊所泌尿科最近发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2002年的门诊性病患者中,10岁到20岁的青少年患 者的比率为5%,与1998年相比,4年间增长了1.5倍。这些性病中,尿道炎占49%、尖锐湿疣占22%、 梅毒占3.6%,生殖器溃疡及生殖器疹占21%。还发现经由网络交友感染性病的青少年病例愈来愈多, 其中不少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这些青少年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性病已很严重。
台湾青少年性病患者日益增多,有其一定的社会根源,目前,岛内成为性开放、崇洋、色情泛 滥、笑贞不笑娼的社会,台湾的“槟榔西施”国际“驰名”。台湾警方经常发现有中学、大学的女 生加入本土的“摸摸茶”、“援交”和最新发明的“钟点情人”行列。很多迷惘的青少年沉沦于色 欲与物欲,不但感染性病,也为艾滋病制造传播温床。据台湾有关当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台湾 累计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4757人,2002年感染人数为759人,年增率高达16.2%,平均每天新增2人, 其中15至24岁的青少年感染人数已从1998年的58人增加到2002年的136人,其中不少是在校学生,少 男比少女更容易成艾滋病的原带者,有超过1/4的青少年感染者承认曾与多人发生过性行为。
青少年吸毒、犯罪现象惊人
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1至4月,岛内有3000人因沾染毒品,滥用安非他命、摇头丸导致出现幻 听、幻觉等精神分裂后遗症,多数是青少年,这是历年来最严重的现象。台湾卫生主管部门统计显 示,因吸毒和滥用违禁药物产生精神疾病的排行榜,依次为海洛因、安非它命,摇头丸,数量与2002 年同期相比,约增长10%以上。台北一名少女,一年多来混合服用摇头丸、K他命、安非他命,中枢 神经受到毒害,智力退化,脾气暴戾,行为像小学生。
据台湾当局公布的2002年统计报告,2002年岛内刑事案件504703件,被害人数达26万,其中880 人死亡,14000人受伤,创下近6年来的新高。而犯罪者的年龄愈来愈低,少年犯罪案件已占青少年 犯罪案件的40%以上,校园暴力事件猛增,青少年中吸毒、盗窃、施暴、斗殴、绑架、杀人、放火等 案件屡屡发生。澎湖17岁周姓少年,因涉及多起盗窃案,13岁时被判感化教育、保护管束,17岁刚 走出感化院,就潜入离老家不远的小学,对一个女教师企图施暴,女教师用计脱身报案,周姓少年 再次被法办。在台北县发生一起中学生绑架撕票案,凶手都是一帮未成年的孩子,是被害者非常要 好的同学、朋友。
对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岛内舆论认为,当前,岛内贫富差距已扩大61倍,形成“一个台湾, 两个世界”,台湾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风气败坏,伦理道德沦丧,这些都是青少年误 入歧途的直接或间接诱因,再加上学校教育失缺,家庭管理不当,使青少年由无知、好奇、好玩、 追求刺激,逐渐陷入犯罪深渊。而岛内大众传媒渲染色情、暴力、奢侈也是诱使青少年犯罪的一个 因素。青少年犯罪实际上就是成人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