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3年第四期  > 正文

真画者也

日期:2008-06-03 15:39 来源: 作者:张守涛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守涛

  庄子外篇《田子方—之七》,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篇描写画家活动的文字。它的全文是:“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然不趋,受揖不立,因 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礴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它说的是在古代,宋国君宋元 公,要选取一名画家,众画师都去应聘,大多接受了国君的行揖答谢之后纷纷就位,濡笔调墨。因 为应聘的人太多了,还有一半的人在外面没有座位。这时,却有一个画师来得较晚,一副安闲自得 的样子,也不着急挤上前去。他接受谢揖后并不就座,转身就返回了住舍。宋元公见状,就派人跟 随其后去观看,只见他回到住舍内,解衣裸身,很随便的席地盘腿而坐、挥毫作画、全神专注,全 然不顾其它。宋元公闻讯后说:“已经不必再选了,这个人就是真正的画家。”

  这个故事生动地描写了一个真正的画家在创作时远功利的心态和不受礼教约束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画家在创作时,必须精神解放,心情舒畅,全神贯注 ,不受外界的干扰——一种思想开放,精神自由的心态是何等的重要。“解衣礴”也成了对画家心 态描写的一个专用语。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后世画家所赞同。“解衣礴”的意义全然不在于它对绘画 技巧上有什么启发,而在于它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精神状态。应该说:一个画家如果没有“解衣礴” 的这种无拘无束自由的创作心态,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画家,也决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庄子》 的这段文字,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对后来人们探讨研究艺术心理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