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3年第四期  > 正文

民进党当局的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

日期:2008-06-04 09:09 来源: 作者:余克礼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余克礼

  2000年3月,台湾岛内发生首次政党轮替,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取代国民党上台执政三年来, 基于“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利用执政地位推行以“一边一 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不仅使两岸关系僵局一直无法解开,而且还使台海局势蕴藏着危机。

  一、民进党当局的"一边一国"政策使两岸政治僵局越陷越深。

  靠“台独”起家的陈水扁、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为了稳住阵脚,也曾经高喊过“四不一没有” 、“两岸原是一家人,应相互体谅、相互提携”等等所谓表示“善意”、“诚意”、“合作”、“ 和平”的口号,但是,实际上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台独神主牌”,自始至终坚持所谓“台湾是台湾 ”、“中国是中国”,“两岸是两个互不隶属的主权国家”的“台独”立场,坚决反对接受一个中 国原则、拒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一再鼓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2002年7月,陈水扁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后,更声称“要思考是否要走自己的路,走咱台湾的路, 走出台湾的前途”,并公然抛出了所谓“一边一国”、“公投立法”论,公开亮出了其两岸政策的 “台独”底牌。“一边一国论”的出笼,不仅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也使任何 化解政治僵局的努力都化为灰烬,两岸关系陷入了更深的僵局。

  民进党当局为了坚守“台独神主牌”,无视历史事实,以各种借口歪曲、否定和攻击1992年海 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即“九 二共识”。陈水扁先是把“九二共识”说成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后又将它歪曲为所谓“对话、 交流及搁置争议的精神”,继而又根本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声称“本来无此物,何处惹尘埃 ”,“既然没有,要我接受,这是强人所难”,“我不可能接受”等等。为了争取“台独派”选票 ,他又将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扣上就是接受“一国两制”、“出卖台湾”的帽子 ,声称“九二共识其实就是一国两制,是想把台湾香港化、特区化、地方化”,“接受九二共识就 等于消灭中华民国、吞并台湾”等等。民进党当局的种种作为,无非是要将“九二共识”“妖魔化 ”、“污名化”,以欺骗、误导、煽动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仇视,掩盖他们阻挠、破坏两岸关系 的罪责。

  不仅如此,民进党当局还在国际社会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大肆制造“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 ”、两岸是“一边一国”的分裂活动。为此,他们一方面,推行所谓“人权、民主外交”和“全民 外交”,竭力谋求发展与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实质关系,力图提高与这些国家的“官方”接触往 来层次,建立事实上的“官方关系”,进而达到突破一个中国框架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推出所谓 “攻击性”的“烽火外交”策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四处出击,大搞“元首外交”、“夫人外 交”、“过境外交”、“度假外交”等等;不遗余力地推动所谓“重返联合国”活动,想方设法谋 求挤入世界卫生组织等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并借已加入的国际组织制造两岸是“互 不隶属”的“一边一国”的活动。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而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为了坚持“台独神主牌 ”,以各种方式挑战、破坏一个中国原则,使因李登辉的“两国论”所造成的两岸紧张关系更加雪 上加霜,使台湾民众看不到两岸关系缓和与改善的希望,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和无奈感。

  试问,民进党当局以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两岸关系,两岸关系怎么能走出困境?台 海局势又如何能得到稳定?

  二、民进党当局的“渐进式台独”进一步动摇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

  陈水扁上台之初,受制于各方反“台独”的强大压力,暂时有所收敛,并提出所谓“四不一没 有”来欺世惑众。但是,就在他信誓旦旦地承诺“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 更改国号、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或‘国统会’问题”的同时, 人们却看到,他推动“台独”的动作不仅一刻没有停止,而且随着其执政地位的逐步稳固而不断升 级。

  三年来,民进党当局不仅将“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束之高阁,还下令拆除了在公众场合带 有“统一中国”及“反对台独”等字样的标语口号;对于一切带有“中国”、“中华”象征的名称 、图案、徽章、标志、符号,更是无不去之而后快。从更换“新闻局”带有中国版图图案的局徽、 对“护照”加注“台湾”字样到企图将驻外机构名称一律要改为“台湾代表处”,要冠以“中国” 名称的公司、学术机构与民间团体更名为“台湾”,再到陈水扁在正式场合的讲话,更是连“中华 民国”都不提,一律以“台湾”或“福尔摩莎”取而代之等,处处体现了其亟欲“去中国化”的心 态。在文化教育方面,民进党当局摒弃汉语拼音,大力弱化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取消中国历史、 地理课程,千方百计要从历史、文化上割断海峡两岸的联系,以改变台湾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 中华民族和祖国大陆的认同。

  民进党当局全面推行“渐进式台独”的做法,大大地助长了岛内外激进“台独”势力的气焰。 民进党执政三年来,激进“台独”势力肆无忌惮地制造种种恶性“台独”事件,掀起了一波波的“ 台独”恶浪。2000年以来,激进“台独”组织与政党,如“世界台湾人大会”、“台联党”、台湾 “四社”(南社、中社、北社和东社)等纷纷涌现,并连年在岛内外举行各种大型“台独”集会、 游行活动,鼓噪“台湾正名”、“制宪建国”,气焰十分嚣张。陈水扁与已沦为激进“台独”势力 总代表的李登辉沆瀣一气,多次共同出席“台独”组织的大集会,并发出种种“台独”叫嚣,如2001 年3月,陈水扁在“世界台湾人大会”上声称他的施政重点之一就是“拚台湾正名”;2002年8月, 他向在日本举行的“世台会”年会发表视讯讲话时公然抛出“一边一国”、“公投立法”论;在今 年3月召开的“世界台湾人大会”上,李登辉更狂妄地叫嚣要“改名台湾国、制定新宪法”。民进党 当局与岛内外“台独”势力联手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推行“去 中国化”的“渐进式台独”,不仅使两岸紧张关系无法得到缓和, 对台海和平与稳定构成了严重的 威胁,而且完全违背了台湾人民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愿望,直接损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还必须着重指出的是,“渐进式台独”利用了台湾民众希望当家作主的心理,以“台湾主体意 识”、“本土化”和“民主化”为幌子谋求台湾“独立”,相较于赤裸裸的激进式“台独”更加隐 蔽、更具欺骗性和危险性。如果对这种做法不加警觉,任其发展下去,台湾社会就有可能在不知不 觉中被“台独”势力裹胁到“台独”的不归之路上,这势必将两岸关系推向危机与冲突的深渊,其 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三、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阻碍了“三通”,干扰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陈水扁在2000年竞选期间,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若当选首先要解决两岸“三通”问题,但是上 台后却在意识形态挂帅下,以维护台湾“安全”为借口,将“三通”问题演绎成两岸关系中一个高 度敏感的政治议题,成为两岸人民往来和发展经贸关系的主要障碍。

  陈水扁出于选票的需要,在“三通”问题上也曾做出过某些姿态,如声称两岸“三通是必走的 一条路”,“可以考虑委任授权民间进行谈判”,有关当局也声称要公布对两岸直航问题的评估报 告等等,似乎在“三通”问题上的立场有所松动。然而,事实上,陈水扁并未改变其在两岸经贸交 流和“三通”问题上一贯反复无常、善变的习性。在祖国大陆提出两岸进行“三通”的具体措施后 ,他在“大担讲话”中提出的所谓“委任授权民间谈判三通”,很快就变成了“委托”或“复委托 ”,不久又变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协助”;在野党提出修订“两岸关系条例”的“直航条款”修 正案遭到“陆委会”的否定和“泛绿”势力的强力杯葛;“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的说法,也很快 被“三通”不是“万灵丹”和“特效药”的言词所代替;最近,陈水扁为了实现“连任”的梦又公 开声称,只要“中共还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无法接受两岸直航”,完全推翻了要推动“三通 ”的种种承诺。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充分暴露了他们阻碍两岸交流政策的一致性,使 台湾同胞期盼尽快实现直接“三通”的希望变成了泡影。

  其实,陈水扁一再阻碍两岸直接“三通”的原因并不复杂。这是因为,两岸直接“三通”虽然 可方便两岸人民的往来,有利于两岸经济的互惠互利,也有利于岛内经济摆脱困境和加快转型,但 是,却不利于他们搞“台独”。所以,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基本教义派,一直拚命反对两岸“ 三通”。陈水扁与李登辉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本源一体”,只不过李登辉搞的是“激进台独”, 而他搞的是“渐进式台独”。基于此,他在“三通”问题上的立场与李登辉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 同的是他在朝,李登辉在野,他的所作所为不能不有所顾忌和更多的利害得失的考虑,因此他的“ 三通”策略,正如岛内学者所指出的,“能不通就不通,能假通就不真通,能小通就不大通”,底 线是尽量无限期地拖延。这是两岸“三通”至今仍遥遥无期的根本原因。

  在大陆经贸政策方面,民进党当局也是不断变换手法,阻挠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在各界特别 是工商界的强大压力下,提出以所谓“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来代替“戒急用忍”。但该政策执行 以来,只见“有效管理”却看不到“积极开放”。岛内多次相关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工商界人士 都认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只是不讲“戒急用忍”的“戒急用忍”。同时,在两岸入世后, 民进党当局不是依其入世承诺加快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而是加紧建立所谓“两岸经贸安全预 警系统”和“长期安全网”,继续对祖国大陆的产品与资金入岛采取严格的限制与歧视性政策,借 此来维系两岸“间接、单向”经济关系的总体格局。

  加快两岸直接“三通”和实现两岸经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根本利 益,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形势比人强”,无论是两岸 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环境,还是岛内的民意主流,民进党当局要想继续拖延“三通”、阻挠两岸经 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本钱恐怕已经不多了。

  四、民进党当局推动的“公投自决”为两岸关系埋下隐患。

  2000年5月陈水扁“就职”时,虽迫于压力曾做出过“任内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的所 谓“承诺”。然而,三年来的事实证明,他不仅没有放弃过“公投自决”的立场,而且千方百计地 以各种手段伺机加以推动。

  要搞“公投自决”必须先争取“公投立法”,以为所谓公民投票提供法律依据。陈水扁执政初 期,由于地位未稳,尚不敢明火执仗地鼓吹“公投立法”,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隐身幕后,纵容一小 撮激进“台独”分子在“立法院”内外制造“公投立法”活动。

  2000年底,民进党当局借解决“核四”风波首次将“公投立法”作为朝野协商的重要议题正式 提出来,同时变相地提出“创制复决法草案”,意图以暗渡陈仓的方式搞“公投立法”。

  民进党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后,陈水扁的“台独”立场更趋强硬,开始由暗中策动“公投 立法”发展到公开推动。2002年7月,他在接任党主席后宣称,要以公开鼓吹“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 ”、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所谓“台湾前途”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目前处理两岸问题的 最高指导原则”。之后,他在抛出“一边一国”论的同时,露骨地叫嚣“要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 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岛内外激进“台独”势力在策应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独”政策方面,一向是十分默契的。在陈 水扁大叫“要认真思考公投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之后,台联党等激进“台独”势力立即行动起 来,与民进党“立委”蔡同荣联手在“立法院”推动包含有“变更国旗、国号”等“台独”条款的 “公投法草案”,尔后又设法将“公投法草案”排入了“立法院”内政委员会的“优先议程”。

  “台独”势力加紧推动“公投立法”虽屡次受挫,但并不甘心。今年4月12日,在一场党务座谈 会上,陈水扁为他们打气说,“台湾前途决议文”和“公投立法”是民进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理想 ”、“立场从未改变”,“短时间内无法通过不代表放弃理想”。5月20日,陈又公开叫嚣要“推动 台湾加入WHO的公民投票”。行政当局立即响应,声称“不排除明年3月20日总统大选时一并举行加 入WHO及核四应否续建两项咨询性公投”,并拟订了所谓“公民投票实施要点”,准备在“公投法” 无法通过的情况下,用行政命令来办理“公投”。最近,岛内媒体披露“美国反对任何议题的公投 ”后,陈水扁仍声称,“行使公民投票是基本人权,绝不是任何国家或政府可以剥夺、限制或反对 ”,并在所谓“非核家园会议”上正式宣布,在明年3月20日当天或之前将举行“核四”及其它重大 公共议题的公民投票。近日,又公开鼓吹要在“一边一国”的架构之下举办台湾加入WHO公投。在民 进党当局的强力推动下,台湾岛内搞所谓“公投立法”和公投活动已越走越远。

  民进党当局利用执政地位处心积虑地变换名目推动“公投”活动或所谓“公投立法”,根本目 的就是企图在“人权、民主、自决”的烟幕下,通过“公民投票”的形式实现“法理上的台独”, 把台湾从中国永久地分裂出去。不论民进党当局的“公投”活动冠以什么名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其直接后果是为“台独”势力操控民意推进“台独公投”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并有可能发展到不 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将是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同胞最大的不幸。

  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在国内法还是在国际法上都是确凿无疑的。自1945 年中国收复台湾之后,已根本不存在就所谓“台湾前途与地位”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民进党当局 加紧推动所谓“公投自决”活动,只能是直接加剧两岸的紧张关系,若一意孤行必将引火自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在两岸政策上顽固推行“台独”分裂路线,拒不接受一个中 国原则,不仅使两岸关系一直难以缓和与改善,而且也使两岸政治僵局越陷越深,这是违背所有中 国人的意愿的。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关中国的主权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祖国大陆 没有任何妥协回旋的余地,立场始终是坚定的、一贯的,态度也是诚恳务实的,即:只要台湾当局 明确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就可以立即恢复商谈和对话。这是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两岸关系 发展和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唯一途径。正因为如此,去年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 际上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这些提议, 使两岸政治谈判的议题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操作性,再一次体现了祖国大陆方面的极大诚意和务实 精神,为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指明了方向,为两岸同胞争取和平统一展现了光明的前景。我们希望民 进党当局从维护台湾2300万同胞的切身利益出发,尽早放弃“台独”主张,采取正确务实的两岸政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