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前不久,陈水扁带着一批媒体“老总”进行名为“看见台湾进步之旅”的“神游”,当晚,他 在鹿港“茶叙”时发表“两岸直航三阶段说”,表示加速“直航各项准备工作”,在2004年3月选举 后进行“两岸协商”,在2004年底实现“三通”。此话很熟悉,2002年5月9日,陈水扁同样带着一 批媒体“老总”神游到大担岛“神泉茶坊”茶叙,表示“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无可回避”、 “两岸三通可以考虑委任授权民间谈判”。大担岛的“神游茶叙”、无可回避的“三通”的“誓言 ”,被3个月后的“一边一国论”所戳破。此次“直航时间表”也是如此,仅在2天后(8月15日)有 关部门发表的“两岸直航评估报告”中,政治上坚持“一中一台”、技术上得出充满片面性的结论 ,因而成为“不直航报告”。正如岛内舆论所说,“评估报告”集中了以往民进党当局关于“三通 ”的立场,否定了“直航时间表”。
对于“三通”,一方面祖国大陆积极推动,台湾主流民意高度赞成;一方面民进党当局屡屡做 出“三通”表示,又屡屡自己推翻自己的决定。“三通”如何才能“通”,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为何欢迎“三通”
“三通”作为经济行为和商业活动,之所以受到海峡两岸大多数人的欢迎,是由其明显的经济 效益和发展前景决定。分析25年来的两岸来往有“五个特点”。第一是经贸数额大,从两岸贸易额 看,1979年约7000万美元,2002年为446.6亿美元,增长近640倍;总贸易额超过2678亿美元,祖国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从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看,达到近55000家,实际使用金额超 过330亿美元。第二是人员来往多,到过祖国大陆的探亲、交流、经商、旅游、工作和学习的台湾同 胞超过2600万人次,到过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超过600万人。第三是合作领域广,两岸对口合作几乎 涉及各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涉及经贸文教科技新闻体卫环保各个部门,涉及制造业、服务 业、农渔牧业各行各业,涉及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第四是交流层次多。两岸交流在高中低各个层 面都有相应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合理架构,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第五是交流制度化。两岸间 很多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交流,已经进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如何扩大取得的成果,人们自然 会思念“三通”。
“三通”和“三不通”的区别,以“通航”为例,在于“五个不一样”。第一是距离不一样。 北京和台北之间,与绕道香港的距离之比是1:1.8;上海和台北之间,与绕道香港的距离之比是1: 3.1;福州与台北之间,与绕道香港的距离之比是1:6.3;厦门和高雄之间,与绕道香港的距离之比 是1:3.7。第二是安全不一样。两岸航空直飞与绕道香港,起降由2次增加为4次,航管区由2个增加 为3个,因而对飞航部门的安全要求大为增加。第三是时间不一样,时间成本大为增加。以上海和台 北间绕道飞行为例,飞行时间由约1小时增加为约3小时,时间成本由约3小时增加为约7小时;以北 京和台北间绕道飞行为例,飞行时间由约2小时增加为约4.5小时,时间成本则由4小时增加为近9小 时。正如台商所说,“如果开放三通,原料今早出航,明天早上就到了。”第四是过程不一样。现 今两岸的商、邮、航经过第三地进行,在筹备、资金调拨、运营、研发、制造、销售、管理等产供 销各个环节增加很多麻烦,整个过程造成很大的浪费。“三通”将会减少一半左右的手续和过程, 成本大为减少,赢利大为增加。第五是感觉不一样。因为距离、安全、时间、过程及成本、效益不 一样,造成“直航”和“曲航”的感觉不一样。
根据加入WTO时两岸来往的“量”的估算,如果“三通”,经费上台湾每年在客机客运上节省约 15亿美元,台湾每年在海上和空中货运、电信通汇方面节省7.3亿美元,两者相加已近800亿新台币 ,绝不是“直航评估报告”所说的150亿新台币,这还不包括更多其他环节的节省和间接创造的产值 。时间上台湾每年客运节省1000万小时以上,货运每吨节省时间一半以上。难以估算的商业机会和 经济利益,驱使着两岸同胞为“三通”而奔走。
“三通”为何难通
作为两岸间的经济行为和商业活动,“三通”之所以难以实现,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的不良图 谋和错误评估所造成。
自2001年11月两岸先后进入WTO、如何按照WTO规则取消两岸经贸障碍即实现“三通”成为两岸 主要议题后,民进党当局的政治图谋有:一是借机宣扬“台独”。“直航评估报告”顽固坚持“一 边一国”的立场,声称“推动直航须防止两岸协商民间化、地方化、边陲化”;“推动直航若必须 屈从中共矮化我方的政治前提,在中共未改变对台政策的情况下,直航及全面三通容易使民众敌我 意识趋于模糊”。二是趁机实现“复谈”。完成两岸商业、邮电、航运往来的正规化和制度化,必 须进行两岸具体商业、运输和通讯公司的技术谈判,台湾当局图谋把这些技术谈判提升为“政府代 表对等协商”的政治谈判,目的就是要绕开一个中国原则,实现两岸“政治对话”,配合“一边一 国”的图谋。三是完成非法“定位”。“直航评估报告”声称,对于两岸“航线定位问题,如‘国 内航线’、‘国际航线’、‘准国际航线’、‘特别航线’、‘两岸航线’,我方主张应经由双方 协商确定”。四是阻挠两岸交流。台湾当局想要的“两国三通”在遭到两岸同胞的坚决抵制后,从 隔绝和斩断两岸同胞情、为“大陆热”降温出发,拖延和阻挠两岸“三通”。上述政治图谋成为“ 三通”不通的根本原因。
为配合政治图谋和拖延“三通”,一是宣扬“军事威胁”。陈水扁煞有介事地称,大陆“提高 国防预算,扩充军备,在沿海地区部署逾400枚战术飞弹,其中85%射程超过600公里,而且每年增加 50枚”。他蛊惑人心地说,大陆“在国际打压台湾,并且把大炮和飞弹‘对准我们’,这是任何人 都无法容忍的”;“台湾的安危,绝不可以寄托于三通等浪漫的憧憬上”。二是偷换安全概念。“ 直航评估报告”声称两岸直航如贸然接受双方直飞台湾海峡,大陆战斗机仅需三至五分钟就到达“ 领空”,将对“国防安全”造成重大冲击。因此,直航所涉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国防成本”势必大 增。“空运直航飞机应禁止横跨台湾海峡”,“向南绕经香港飞航情报区、向北绕经琉球飞航情报 区,以利管制及争取较长的鉴别与应变时间”。显然台湾当局想的是“绕航”而非“直航”。“军 事安全”成为拒绝直航、绕道第三地的“过硬”理由,也是煽动岛内对祖国大陆敌意的基本手法。
从经济角度民进党当局认为:一是“三通不是万灵丹”。声称“大陆虽然是个重要市场,但绝 不是台湾惟一的出路”;“两岸‘三通’绝非台湾经济发展的万灵丹及特效药”。“直航评估报告 ”还认为,“三通”带来“台湾经济有被磁吸及遭到边陲化的风险”。二是“三通利益有限论”。 “直航评估报告”计算的结果为,“两岸直航每年可节省的直接运输成本海空运合计仅约新台币150 亿元;GDP第一年仅增加0.01%至0.04%,利益有限”,同时“直航将加深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未 来两岸如果发生军事冲突,我方抵挡中共经济制裁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三是“三通有利大陆 论”。“直航评估报告”预测道,“直航可使累计大陆投资金额较现状约增加1.9倍,即可能增加约 600亿美元;赴大陆旅行人数将较现状约增加1.6倍,即可能增加超过4500万人次,增加之旅行支出 累计可达数千亿元,其对经济的可能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四是“大陆三通阴谋论”。说什么大陆 “一手拉拢商界,一手又刻意对台湾内部进行‘分化和统战’,很担心敌我意识薄弱,会不知不觉 走入大陆的陷阱”。显然,在民进党当局反对“三通”的理由中,政治上为“台独”铺路成为“中 心”,经济上贬低与军事上造谣成为“基本点”。
综上所述,“三通”不通的根源十分清楚,台湾当局为欺骗岛内舆论只得提出种种理由、采取 种种手段阻挠“三通”。
“三通”如何能通
要说两岸在目前情势下有何共识?恐怕“三通”是认同率最高的一项。要说两岸25年的交流交 往中有何共同需求,恐怕实现“三通”是最高的一项。“三通”自提出至今已有25年,期间经过两 岸同胞的努力,先后确定了“台港航约谈判模式”和台港地区之间通航,实现了两岸指定轮船运输 公司在马尾和厦门与高雄之间的“试点直航”、港澳航空公司“改换航班号”和“一机一票到底” 飞行、福建沿海和金马间的海上航行、台湾航空公司“春节包机”,开始筹备“货物包机”。这些 两岸通航上取得的部分成果,只能加深人们的疑问:既然上述合法化的间接直航已经实现,为何效 益更好的“三通”难通?既然两岸已经明不通暗通、人不通货通、空不通海通,那么直接和公开的 “三通”如何能通?
一是要有诚意。说到诚意,自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通”,25年来,祖国大陆为 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主张“‘三通’是经济问题应该由经济方式来处理”,为“三通”排除政治障 碍;扩大开放层次和领域,为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投资,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商机,提供更加透明、 规范完善的投资环境;严格执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为建立两岸经济合作 机制准备条件;同意“春节包机”绕道和单向飞行,为“三通”提供具体实践机会。缺乏诚意的是 民进党当局,陈水扁等人图谋通过“三通”和“三通谈判”实现“一边一国”、“一中一台”的打 算,是“三通”的根本阻力所在!为清除“三通”的政治障碍,“三通谈判”应该是民间对民间、 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的谈判,如果民进党当局担心在谈判中被“矮化”,只要回到“三通”是 国内事务的正确立场上来,不仅不会被“矮化与边缘化”,而且还会有“民主与和平”。如果民进 党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政治对话就能启动,而且祖国大陆已经提出“谈判议题是开放的, 谈判地位是平等的”的主张,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军事和经济层面的担心,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总之,能否放弃“台独”立场,能否放弃“三通政治化”,是能否实现“三通”的关键所在!
二是经济挂帅。推动“三通”早日实现,首先必须端正对“三通”的认识。第一是从经济看“ 三通”。“三通”说到底是“通经济”,是实现两岸中国人共同利用两岸所有资源尤其是利用祖国 大陆的广阔市场互利双赢,实现两岸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坚持“台独”、硬把“三通”罩上“政治 头套”的民进党当局,应该改变思路,要看到“拼经济”的基本点是回归价值规律、把“三通”定 位到经济范畴中来,进而创造良好经济环境、为台湾经济找到新的突破口。第二是放弃“鸵鸟心态 ”。25年来的两岸经贸为台湾创造了1826亿美元的顺差,2002年顺差实现创纪录的314亿美元,前者 超过台湾的全部外汇存底,后者接近台商对祖国大陆的全部投资额。对于两岸经贸和“三通”的经 济效应,岛内工商界看得很清楚,经济界大老发出了“再不去大陆,五年后就没有机会”;只要开 放“三通”“表现萎靡不振的台股,必定会立即站上7000点”;“‘三通’,台湾才能活,获得经 济的发展”。民进党当局极力贬低“三通”,岛内一些人也声称“两岸经贸是台湾割肉相陪”、“ ‘三通’是航向枉死城,不是极乐地”。可谓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人”,得了便宜不说 好,赚到银子昧良心。拒不承认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客观事实视而不见的“ 鸵鸟心态”,再加上“三通政治化”,严重阻碍台湾当局在“三通”的步伐。因此,经济的事按照 经济规律办,经济的事按照经济手段办,按此“三通”就不难了。
三是务实谈判。“三通”与间接贸易、“春节包机”相比,具有制度化、正规化、商业化的特 点。制度化就要定游戏规则,正规化就要讲遵守规则,商业化就要讲经济效率,因此两岸相关部门 必须进行谈判。对于谈判,第一是谈判定位的确定。“三通”是国内经济事务,“三通谈判”当然 是经济谈判,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交由民间管道,因而也就是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和公司对公司 的谈判,犹如“春节包机”由双方民航公司进行谈判、“台港航约谈判”由双方航运协会进行一样 。第二是谈判议题的确定。按照“直接双向,互惠互利”原则,取消不利于“三通”的各种人为障 碍和政治限制,谈出有利和方便两岸经贸的经济环境,谈出双方能够接受又富有效益的运营计划、 操作制度、运营规章。经过25年来的两岸交流,双方商、邮、航部门早已熟识,许多业务、技术标 准和要求都已掌握,甚至有过很深的交流和探讨,其中包括“春节包机”在内的两岸“三通谈判” 的成功实践。因此确切地说,“三通谈判”只是正式确认而已。第三是谈判代表的确定。国台办指 出:“台湾谁来谈、谁能得到授权,主动权在台湾,如果台湾当局不授权,就不可能有人可以谈” 、“台湾民间机构只要获得授权,祖国大陆都可以跟他们谈”;民进党“只要放弃‘台独党纲’、 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我们随时欢迎民进党的组织和个人来祖国大陆谈”。“台湾方面游锡式谈判” 。陈水扁也说过,“三通谈判”“可以考虑委任授权民间谈判,政府可以主导、参与、介入,但不 必一定站在第一线”,“在实际作为上,可以务实弹性地调整”。祖国大陆的商、邮、航部已经准 备就绪,正在恭候台湾“三通谈判”代表的到来。
两次“神游”,给人的启迪是,“通不通,在行动”,“直航时间表”之外,更要有与之相适 应的“直航行动”。在两岸同胞翘首盼望“三通”早日实现之际,民进党当局如何行动是十分令人 关注的。岛内媒体说,台湾当局用“意识形态、政治筹码,以及技术问题”作为阻碍两岸“三通” 的“三只青蛙”,“三通”因此也就像3只青蛙跳下水“不通”、“不通”、“不通”。“三通时间 表”出来后,台湾只有16%的民众相信2004年底能够实现“三通”。看来,台湾各界已经熟悉民进党 当局的老套路,都在担心“三通时间表”只是陈水扁争取连任的一张牌而已!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