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3年第一期  > 正文

寻根问祖话黄帝

日期:2008-06-03 10:51 来源: 作者:赵社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赵社民

  黄帝,为五帝之首,中华民族始祖。远古时期,在中原的新郑一带居住着以熊为图腾的原始部 落,其部落首领为少典。据《史记.五帝本纪》(卷一)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名曰轩辕。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深得部族爱戴,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在黄帝时代,黄河中下游部落林立,为争夺土地、财物和人口,各部落之间不断发生争斗、侵 伐。其中最大两支部落就是黄帝主政的姬姓有熊部落和炎帝主政的居住陈丘(今河南淮阳)的姜姓 的神农氏部落。与有熊部落日益强大相比,神农氏部落却正在走向衰落,炎帝不甘心失去“天子” 之位,就向归从轩辕的其他部落进行讨伐。轩辕率有熊部落军队,联合罴、螕、貅、豺、虎等部落 ,在阪泉(今河南省扶沟县,一说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与神农氏部落经过3次交战,打败炎帝,同炎 帝族结为部落联盟,被称为华夏族。不久,蚩尤主政的居任在济水(今山东济水)的九黎族部落崛 起,向水草肥丰的中原地区扩张,攻打炎帝。在炎帝请求下,轩辕联合其他部落,开向涿鹿,造指 南车,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终于擒杀蚩尤。黄帝胜 利后,班师南下,回归中原,诏告天下,在西泰山(今新郑市西北)大会诸侯,定都有熊,四方诸 侯,尊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此时,黄帝所辖疆域东至渤海,西达陇右,南到长江,北抵燕山 ,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传说黄帝在率领诸部落在开发中原的过程中,先后发明了养蚕抽丝、制衣、音律、算数、历法 、舟车等。黄帝初居有熊,逝于荆山, 葬于桥山。其子孙得传位者颛顼、喾、尧、舜及夏、商、周 以后,逐渐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融合的中华民族。因而,后世子孙,尊奉黄帝和炎 帝为始祖,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黄帝定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创造中华古代文明,有熊成为黄帝故里。黄帝故里位于今河南 新郑市区,坐北面南,建于汉代,后有毁建,明清修葺。康熙54年(公元1716年)县令许朝柱立“ 轩辕故里”碑。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巨资对轩辕故里进行了扩建。经扩建后的轩辕故里占地约6公顷 ,分为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轩辕丘区和黄帝文化艺术苑区。广场区有轩辕桥、玉雕、千年 古枣树和古银杏、国槐等;故里祠区大殿塑黄帝像,面色慈和,炯视远方;鼎坛区有高6.99米、直 径5米、重24吨的天下第一鼎—黄帝宝鼎,西侧有战国时期24编钟;轩辕丘高19米,直径100米,丘 上建有轩辕宫;黄帝文化艺术苑区建有两条长260米的文化艺术长廊,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 此外,位于新郑市西南15公里处的始祖山,遗存有五千年历史的轩辕庙,全部用石板砌成,石墙、 石梁、石门、石窗,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建筑奇迹。

  黄帝逝于荆山(今河南灵宝市)。荆山黄帝陵位于灵宝市西20多公里处的荆山脚下的铸鼎原( 亦称黄帝岭)上,苍松翠柏,郁郁青青。据《史记》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 仑山赶来查看,为炼出仙丹给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脚下。宝鼎铸成后,龙来接他 升天,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拼命抓住龙须和黄帝靴子不放,以致龙须被抓掉许多。现陵 西南有一条龙须沟,生长着别处没有的龙须草,相传为龙须坠地所变,百姓脱掉的黄帝靴子,被埋 在黄帝铸鼎之地,建立了黄帝陵。陵南50米处,原有黄帝庙和奎星楼,自汉武帝始(公元前140年) ,在此设宫祭祀,民国时毁于战火,现仅存遗址。在此原竖有轩辕黄帝铸鼎碑一通,高3米,宽1米 ,由唐虢州刺史王颜撰文,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袁滋书,唐贞元17年(公元785年)立。此碑现已破 碎为三块。

  黄帝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位于桥山之颠,陵高3.6米,周长48米,为扁平的 半球状土冢。陵前碑刻“黄帝陵”三个大字。再向前有“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系清乾隆41年( 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立。陵的南侧有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碑侧有座高高的土台,传说 是汉武帝征朔方回来,在此祭黄帝,筑台祈仙。桥山东麓便是黄帝庙,院内碑石存有50多通。均为 历代祭文和重修碑记,有古柏10多株,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9.3米,下围10.03米,为群柏之冠,名为 “轩辕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还有一株古柏枝杆皆似断钉在内,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 由此渗出凝结成球,晶莹发光,灿烂夺目,实为群柏之奇,名为“挂甲柏”,相传是汉武帝征朔方 归来挂甲所致。整个桥山高峻如桥,古柏参天遍野,山下沮水环绕,碧流清澈,真乃山环水抱,仙 岛之形,气势不凡,在“天下第一陵”之誉。经过扩建后的陵区主要包括庙前区、庙区、功德坛和 神道、陵园四部分。庙前区起点是印台山脚下的入口广场,从入口处经轩辕石桥到龙尾道,直达庙 前广场。庙区分为古柏大院和祭祀大典。整个陵区沿山而建,气势恢宏。

  多少年来,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人每年都回大陆,到轩辕故里、荆山黄帝陵、桥山黄帝陵寻 根问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近几年来黄帝踪迹游已成为国内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热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