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台湾民调本不看好的陈水扁,通过撕裂族群、离奇枪击案、“公投绑大选”、“国安机制”等 不公正手段,勉强赢得了今年3月20日“大选”。未来4年,陈水扁同样也会以非正常、非理性手法 来巩固其争议性政权,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都将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陈水扁岛内政策趋于专横、独裁
投给陈水扁的选票只比连宋多 2.9万张,而且出现多达33万张的废票和投票前夕发生的枪击案 的确存在许多疑点。因此,“泛蓝”要求验票不仅合理,而且得到多方面的理解。但是验票难以逆 转投票结果,“泛蓝”的抗争不可能达到宣布选举无效和改变选举结果的目的。第一,陈水扁耍无 赖得到的政权,同样会不计一切代价保住得之不易的果实。第二,验票验不出逆转性结果。第三, 废票的认定只能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而司法程序将是漫长的过程,有可能 4年内解决不了问题。 第四,枪击案的侦破不仅会旷日持久,而且即使查出凶手,陈水扁及民进党也不会承认与己有关。 因此,陈水扁将会继续当政。
3月27日,“泛蓝”发动50万人大游行之后,陈水扁不顾社会各界对其选举手法与选举结果的质 疑,宣称“忍耐是有限度的”,表明其要展现执政的公权力。果然,4月10日台北街头爆发了流血事 件。随后,陈水扁又宣称要废除“旧宪法”,彻底铲除旧官僚体系。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高调 谈“制宪”的目的并非他所说的深化台湾民主,强化台湾民众、在野党及舆论对当局的监督、制衡 ,而是要通过实施“总统制”与“三权鼎立”来扩大“总统”权限,减少在野党利用“立法院”、 “考试院”、“监察院”对其独揽大权的掣肘。陈水扁的“军师”邱义仁则喊出民进党在年底“立 委”选举中打一场“割喉战”,其意在于让民进党控制“立法院”使民进党政权施政能为所欲为。 另据报道,陈水扁还有可能利用“制宪”为其续任台湾领导人做准备,因为陈水扁可以辩解“新宪 法”实施后,他有权参选。
台湾社会不信任与对立持续升高
选前,台湾民众就对陈水扁政权不满。据台湾有关电视台在2003年 7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对陈 水扁施政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 4%,还算满意的23%,不太满意的37%,很不满意的22%。台湾《联合 报》在2003年10月26日报道,有29%的人不太满意陈水扁拚经济的成效,24%的人更觉得失望透顶。 台湾有关媒体在2003年12月初主办的“新世纪青年梦想大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年人对岛内政经现 状,69%表示不太满意与非常不满意。而离奇枪击案的发生、“公投绑大选”舞弊行为、投开票过程 中的作票,更增加了台湾民众对陈水扁为了获得权力而不择手段的认识,台湾社会对陈水扁及民进 党的不信任感因此进一步加深。
2000年陈水扁上台之后,民进党不仅不思考也没有学会如何调整和完成角色转换,坚持在野时 期的草根、暴力特性。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罔顾族群融合、社会安定,多次发动街头游行、示威 ,陈水扁也无视自己的角色走上街头,仿佛民进党仍然是一个在野党,陈水扁还是在野党领袖。其 结果不仅导致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性政党关系变为充满火药味的水火不容的 关系,而且台湾社会陷入混乱,台湾经济受到严重拖累。民进党及陈水扁的草根、鲁莽还表现为民 粹主义、选举第一、意识形态至上,结果造成台湾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运动泥沼。台湾社会因此沦 为一个纯粹政治化的型态,几乎所有的人都围着选举政治打转。
陈水扁的大陆政策更趋强硬
台湾任何政党与当权的政治人物,其对祖国大陆的政策必定受内部政治环境的影响。陈水扁未 来处理大陆政策也当然受到岛内政局走向的影响。面对岛内社会对选举公平性的质疑,面对“泛蓝 ”的激烈抗争,面对台湾社会被撕裂成两大对立的阵营,陈水扁政权在制订和实施大陆政策的时候 ,一方面不得不受岛内政治因素的掣肘,另一方面也利用大陆政策及对外政策来安定岛内。为稳定 政权,陈水扁未来大陆政策将有以下两大主要走向:
第一,陈水扁会通过实施强硬的大陆政策来转移岛内民众视线。目前,无论舆论还是民众,都 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3·20大选”结果只有0.22%差距及验票、选举官司、枪击案、“泛蓝”抗争 、学生绝食等方面,这些焦点问题都与陈水扁及民进党有关联,使陈水扁处于不利境地。化解之道 ,就是要将舆论与民众的眼光转到其他问题上。而最能吸引舆论与民众关注的是陈水扁一贯操控的 民族、尊严等问题。因此,陈水扁会在“ 5·20就职典礼”之后,通过实施强硬的大陆政策来制造 两岸紧张局势,进而编造台湾受到大陆打压、威胁来转移岛内视线,缓解来自内部的压力。
第二,通过“制宪”和“推行新宪”争取民众的认同与支持。陈水扁一方面需要强有力作为来 转移舆论与民众视线,另一方面也自信选举争议最终会落幕,“泛蓝”抗争激烈程度会弱化,选举 结果也会成为社会各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但陈水扁在社会中的信誉及权威受到巨大损害。为此, 陈水扁未来会通过把自己塑造成所谓“台湾英雄”来提高自己在民众中的信誉,并展现社会“公信 力”。他一方面会挤压李登辉作为“台湾国父”、“台独精神领袖”的空间,另一方面推动“公投 制宪”,制定和实施所谓“第一部台湾宪法”,把自己打造成“台独精神领袖”。
另外,陈水扁本身就是“台独”政客,追求和实现“台独”是其人生目标之一。加上他受“台 独”势力包围和影响,又自恃有过半选民的支持,其“台独”步伐不仅不会放慢,反而会加快。
未来4年两岸关系进入高危险期
2003年以来,陈水扁为了赢得2004年“大选”,采取打擦边球的手法,通过制造两岸关系紧张 来激化岛内选情,企图以悲情骗取台湾选民对他的同情与支持。2003年 5月,陈水扁提出要在2004 年3月20日“大选投票”日同时举行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民投票”。9月28日,陈水扁宣称要“ 催生台湾新宪法”。11月11日,陈水扁又鼓吹要透过所谓“公民投票”来决定“宪法”,“新宪法 是制宪而非修宪”,希望在2006年12月10日行使“公投催生新宪法”,2008年实行“新宪法”。11 月下旬,台湾当局又推动“立法院”通过旨在制造“法理台独”的“公民投票法”。陈水扁的激进 “台独”冲撞到“台独”底线,台海危机一触即发。在祖国大陆强烈反对和美国施压下,陈水扁当 局在“公民投票法”中对“统独公投”设置了实际上不可能实施的限制性条款,台海危机才得以暂 时缓解。
陈水扁以勉强过半数获得连任后,不可能改变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 坚持“一边一国论”和“一个中国议题”的大陆政策立场。因此,未来 4年,尽管陈水扁可能会高 喊两岸举行政治谈判的口号,但由于其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加上陈水扁过去 4年不遗余力地推行“台独”政策导致祖国大陆对他的信任度几近于零,两岸恢复政治协商与谈判 的可能性甚小。相反,陈水扁不仅选前宣称要在2006年制订“新宪法”,而且选后在接受美国《华 盛顿邮报》采访时再次强调将如期制订和实施“新宪法”,也就是说,他未来要按照其选前推出的 “台独时间表”来推行他的“台独”分裂政策。可以说,2006年将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门槛。如 果陈水扁通过所谓“制宪”来更改台湾的现状,那么就等于台湾当局冲破了台海最后底线,台海战 争就有可能立即爆发。另外,2008年秋天,祖国大陆要举行奥运会,陈水扁政权也有可能乘机公开 挑衅祖国大陆、推行“台独”政策。
因此,陈水扁上台执政,“台独”分裂势力进一步猖狂,海峡和平就难以维持,海峡两岸人民 对陈水扁的再次执政一方面要保持高度警觉,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反“台独”、反分裂,坚定不 移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只有这样才能为海峡 和平和祖国和平统一争取最终的希望。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