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4年第四期  > 正文

从“羊”变“狼”的经历

日期:2008-06-02 14:50 来源: 作者:孟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访台湾女作家龙应台
                    孟波

  从文化人“变脸”成为政府文化官员,后又从文化官员还原为文化人。龙应台的角色转变让人 充满想象。写《野火集》、《百年思索》的龙应台,当台北文化局局长的龙应台,究竟哪一个才是 真正的龙应台呢?日前,笔者在上海采访了她。

  笔者:您是两岸都很有知名度的作家,能否从文化、文学的角度谈谈两岸文化的渊源?

  龙应台:我想从文艺学来看,两岸文缘关系是这样的:台湾文学的最初开创者,是按照中国古 代文学的诗歌与散文的范式,来建立台湾文学的文体模式的;中原文化的基因,规范了台湾文学发 展的方向、形式、内涵和风格。从民族文化的血缘上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构成了台湾文 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它既是社会发展留给台湾文学的一段历史情缘,也是社会心绪借助文学表 现出来的一种政治情怀。具有广泛民间基础的台湾戏剧,有所谓正音、乱弹、四平、七子班、九甲 戏、车鼓戏、采茶戏、歌仔戏、布袋戏、傀儡戏、皮影戏等多种形式,所使用的剧本、演出方法伴 奏乐器、台词等,没有一样不是借鉴、采用早期大陆北方或南方传过去的戏剧样式。其他艺术形式 ,诸如诗歌由于大陆文人的入台而使诗社得以勃兴,书画留下的文人皴擦痕迹系由大陆分根发脉, 金石承续的是中原遗风,民间艺术更与原乡一脉相承。至于台湾教育,其制度完全由大陆移入,科 举取士为大陆原版,甚至书院之主祀朱子神位,也与八闽文化一脉相袭。

  笔者:您经常来往两岸,从事文化交流,能否谈谈现在的状况?

  龙应台:在地图上,汉字是划定华文版图范围的唯一界线。地图上我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点,那 个点就是城市。台北是一个点,上海也是一个点。台北与大陆各城市两个点之间交流困难重重,两 边障碍都非常大。我都有一种自己不可为之的感觉在里面。三年来从政,也使我越来越现实了。你 理想有那么高,而成就却就是那么一点点。那么是不是因为成就一点点就不做了呢?根据自己的性 格,还是会去做。当然,一旦进入现实的环境之中,你就会发觉,哎呀,前面的路长得不得了。

  笔者:您为什么选择去当文化局长?

  龙应台:主要是我想为台北市的文化发展做点事。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台北市设立文 化局是第一次,史无前例。当然,我也害怕这个部门会变成市长的宣传机构,御用单位,也害怕变 成政治的附庸。我心里是带着这些恐惧“下海”的。

  笔者:上海、台北,您认为哪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好?

  龙应台:这不太好比较,应该说各有千秋。从“硬”角度比,台北比上海真是非常非常落后, 我非常非常痛苦。但是没有办法,做事就得一步一步来。台北与上海之间有竞争,这个竞争应该是 良性的,竞争之中有合作,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成为一个完整的出版市场来面对国际的挑战。大陆 的翻译人才非常多,作家特别多,但大陆出版商掌握国际咨讯方面不如台北同行。像台北、香港、 上海这样的城市能够“结盟”的话,就可以把一些大的项目分成“上游”、“中游”、“下游”几 段,发挥各自的特长去做,这样就可以把中华的文化力量渗透到国际领域。

  笔者:据说对您当官,当时有很多人反对,是这样吗?

  龙应台:是的,这次“偶然”当官,对我来说只是带职下放,好像进行一次田野调查,观察身 边的一切,观察自己在这个大环境里会有什么变化。到最后,还是要回到写作中去的,现在只是跟 读者暂别而已。当年刚刚答应去做官的时候,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方的读者圈和网上把这件事 炒得风风火火。北京方面多数赞成我去做官,并引用胡适之‘好人应该渗透进入政府’。这也是我 心里所想的概念。我想我是去‘卧底’的。上海一方人士讨论最热烈,最反对我去做官,认为进入 官场就腐败了,甚至说不用进入答应进入就算腐败了。现在三年过去,我认为我还是我,还没有腐 败。”

  笔者:当作家与做官有什么不同?

  龙应台:刚开始涉足官场时,我觉得当作家是荒野一匹狼,没有羁绊,不需要与任何人相处。 做官你就不是荒野一匹狼了,做官是猴子,猴子是族群社会,母猴要给小猴挠痒,小猴与小猴要打 架,公猴之间要互相争夺地盘。它们之间有争斗又有协商。你说说,从狼变成猴子容易吗?我觉得 非常非常困难。困难得不得了。自己觉得身心俱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产生了另一个比喻。我觉 得作家是“绵羊”,做官是“狼”。绵羊纯洁、天真。做官在权力的运作里头,做成一件事往往要 突破无数障碍,这就要有狼的战斗性,看准别的动物的喉咙就咬。从“羊”变成“狼”也是很困难 的。最近,我觉得当作家和做官的区别是人变“狼”的过程。我现在属“半人半狼”,也是蛮难受 的。有人说龙应台是否在抱怨?我认为不是的。因为什么都是咎由自取。讲得好一点,是知识分子 的任重道远,是自己性格的取向而落了这么一个结果,这都是活该。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不后悔。 台北市的马(英九)先生给了我这么个机会。我觉得自己从前的作品是在思索。现在是我在验证自 己的思索对不对。所有的“羊”啊,“狼”啊都有痛苦,都在给自己上课,使自己变得更深刻、更 成熟。因此,我还是要感谢社会的宠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