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晏华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 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 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巨大效益。《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 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宝瓶口引水口——离堆在开凿宝瓶 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 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 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 ”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 ”之一。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江堰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 利工程。它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 ,古称丈人山,方圆 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邛来山脉的分支,北接岷山,连峰北绝, 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 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 景物神秘绮丽,保留了原始的面貌,奇花异草珍贵药材不胜枚举。
青城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地质构造复杂,奇峰叠嶂、幽谷深潭、古洞苍岩纵横其间。这 里属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雨量多,湿度大,常为云雾笼罩,满山 林木葱茏,四季青翠。山上花卉资源丰富,观果、观叶植物繁多,盛产野生药材,在追求质朴、崇 尚自然的道家眼中,这样的自然环境无疑是一处洞天福地。这里的道观亭阁多藏于绿荫丛林之中, 或隐或现,意境幽深。青城山以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幽古清雅博得“青城天下幽”的美称。青 城山是古代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山路旁小亭遍布,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天然图画、 天师洞、上清宫等。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气度非凡,现尚存二殿三院。 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一千米 ,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这里苍岩壁立,云雾缭绕,绿树交映,游人至此,宛如置身于画中 ,故名“天然图画”。
距“天然图画”西两公里处有青城主庙——天师洞。洞中存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 靖天师像,天师洞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致,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 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附近有 三岛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
出天师洞,过访宁桥,是祖师殿,北面有朝阳洞、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 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2000年11月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