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4年第五期  > 正文

两岸学子心灵的共鸣

日期:2008-06-02 15:47 来源: 作者:徐子胜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记“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
                   徐子胜

  风儿吹落一片叶,北京又迎来了一个天高云淡的金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作为中国政法 大学的代表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在这次大赛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冠军的殊荣,更收获了 来自五湖四海、海峡两岸各个高校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真诚的沟通让我们的心拉得更近。特别是 与台湾同学的亲密接触和深入交流,更让我永生难忘。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见台湾同学时心情很微妙。我与他们素不相识,但却强烈的感觉到他们就 像我久别的兄弟姐妹。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彼此心灵的共鸣。而与台湾同学接下来的两次密切 接触是比赛场上,我们都在为了各自母校的光荣与梦想奋力拼搏、激烈角逐……事前听说,来自海 峡对岸的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三支代表队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过招之 后更感到他们实力不凡,但这也激起了我们对最终胜利的渴望。因为我相信,为了参加这次比赛, 我们中国政法大学的三名选手倾注的心血不比任何人少。在经历了三轮比赛的紧张和亢奋后,我们 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冠军。但当比赛的帷幕缓缓落下后,当各代表队的队员热情相拥时,我才发现 参与这次海峡两岸知识竞赛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竞赛本身,那一刻,我们得到的不再是成败,而是两 岸青年心与心之间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就在决赛的第二天,各队选手在中央电视台组织下同游颐和园和八达岭长城。在中国这座最大 的皇家园林中,在巍峨绵亘的万里长城上,我们与台湾的同学共同感受着中华民族历史的那份古老 ,那份苍茫,那份同宗同源的炎黄情节。

  在微波荡漾的昆明湖,在洒满阳光的万寿山,在美不胜收的长廊,我们和台湾的同学共同感受 着一切,并且把这一切都镌刻在胸中的中国心上。其间,我们兴致勃勃地向台湾同学们介绍祖国大 陆尤其是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在当晚的夜游长安街活动中,台湾的同学和我们又一次共同感受到 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那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在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们亲密合影 ,陶醉在北京的美丽夜色中。那天的重头戏是爬长城,可能是由于台湾同学没有到过长城,所以当 雄伟的长城在两山之间刚露出冰山一角的时候,他们显得异常地兴奋,而这份热烈和激情也深深感 染着周围的每一位同学,那是一种终于得见后的欣喜,是一种漫长等待后心灵深处的颤动,更有一 份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愁。在长城上,在这人类文明的奇迹上,两岸大学生纵情欢呼,纵情呐喊,尽 情拥抱长城的一砖一瓦,呼吸着迎面吹来的每一缕山风,享受长城上的暖暖秋阳。

  也许是童心未泯,我们两岸同学在地铁站候车的时候交流了很多游戏,其中有些不乏幼稚,招 来了许多路人不解而又羡慕的目光,但我们这些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学子们依旧纵情欢笑,因为在 那一刻,我们之间不再有一湾浅浅的海峡,我们是如此真实地在一起嬉笑,在一起玩耍,也许这一 次相遇应该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发生。我们带着亢奋的心情回到了宾馆,也带着各自美好的回忆进入 了梦乡。在梦里,美好的一切仍在继续。

  转眼间两岸学子朝夕相处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到了我们要彼此分离的时刻。大家怀着异样的心 情在一起共进了分别前的午餐。我们帮着台湾的同学把行李搬上了车,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手 足无措,因为我是多么多么地不想让他们离去,我们短暂而又珍贵的相会是多么地珍贵却又无法再 延续。我们只能紧握着对方颤抖着双手,热情地相拥,滚烫的泪水从彼此的眼眶中夺出,“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们多么希望时间就在那一刻凝固,我们无需再分离,我们还继续那充满 童真的游戏,我们还相约同攀长城,只要我们不再分离。我们相约:明年的今日我们依旧相约在中 央电视台,依旧相约在海峡两岸知识竞赛,也许我们不再有机会参赛,但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会沿着 我们开创的足迹继续这份天长地久的友谊,继续这份永远割不断的血脉。

  在回学校的途中,我默默地祝福着海峡两岸所有的莘莘学子,祝愿他们学业有成,更祝福我们 伟大的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