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帝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关帝信仰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关帝集忠、勇 、仁、义、礼、智、信于一体,一直成为各行各业所推崇的一种精神。至今关帝已是东方职业伦理 的化身,成为世界华人共同信奉的神。学术界、宗教界对关帝的精神、行为、品德等研究认为,关 帝信仰的深层现象是个民族文化问题,并已形成发展为关帝文化体系。
历史久远的关帝信仰
关羽字云长,俗称关公,山西运城人,是三国时蜀汉(公元 221-263年)的一员大将。关羽曾 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后为蜀汉前将军,死后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宋代关羽 被封为“义勇武安王”,并列入国家正式祀典之列。到明代加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 关圣大帝”,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关羽的封号达24个字——“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赞宣德 忠勇神武关圣大帝”。盛传关公为明皇帝保驾,后又改变为清朝皇帝当朝保驾,关羽从侯到公,从 公到君王,再从君王到大帝,逐渐神化,声威大震。
民间素有“文圣孔子,武圣关公”的说法,关庙又称武庙或关帝庙。清代的关帝庙在北京最多 ,有 200来座,在全国寺庙中关帝庙也占多数。自关公成为国家的神祗之后,佛道两家也争相把他 拉入自己的教门,充当保护神,以壮声势。在北京最有名的喇嘛庙--雍和宫里,就有座宏伟的关帝 殿,供奉着一尊关公铜坐像。山西运城解州镇西关是关羽故里,那里的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始 建于1400年前的隋代,后经历代扩建重修,现在解州关地庙占地近 2公顷,是座宫殿式的建筑群, 规模巨大,蔚为壮观。主殿叫崇宁殿,面宽7间,进深6间,高达30米,殿周回廊有26根石雕盘龙柱 ,群龙飞腾,气势夺人。殿中供奉身着帝王装的关羽坐像,威严肃穆。神龛上有康熙皇帝亲书“义 炳乾坤”横匾,门楣上是咸丰皇帝写的“万世人极”匾额,殿檐下是乾隆皇帝手书“神勇”。人间 帝王对关帝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离关羽的出身地不远的常平村,建有关帝祖祠,其中娘娘殿塑有 关夫人胡氏像,这在全国独一无二,算是一绝。
祖国大陆最具特色、有代表性的重要关帝庙,除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外,还有山西定襄县北关 关王庙、福建东山铜陵关帝庙、湖南湘潭市关圣庙、河南周口市关帝庙、湖北当阳县关陵、河南洛 阳市南关林。台湾新竹青草湖后山普天宫、台湾台南开基武庙、台湾台南祀典武庙也都是很有影响 的关帝庙。
保护神、行业神、财神的象征
关羽参加“桃园三结义”,“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故事,在两 岸民间家喻户晓。正是这样一位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武将,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好汉 ,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偶像。民间更相信关帝是有司命禄、佑科举读书、消厄除病、驱魔避邪 、巡察冥司、掌管风雨、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的万能神,关帝当然也是百姓的保护神了。
到了近代,关帝信仰的精神内涵更为抽象,已不是某种具体道德原则的典范,不能仅用“仁勇 忠义”四字概括,关帝日益成为许多行业,特别是商界、企业界的守护神、行业神。通过关帝形象 ,对内强调忠诚,对外强调信义,对事业强调勇敢进取。以关帝形象体现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用 来服务于新的发展目标,用传统道德秩序规范近代或现代经济行为,这在海外华人的关帝信仰尤为 鲜明。在海外华人看来,关帝首先是民族文化之根,其次是保护神、财神。从17世纪以来,凡到日 本的华人皆奉关帝为全能保护神、商业守护神、财神,并视其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象征,也是在 日华人的精神支柱。1979年,日本秋田大学教授山下清海到横滨中华街考察,发现当地华人主要信 仰商业守护神、财神关帝,商家在小店内均设有小型的关帝神龛,横滨华商虔诚地笃信,中华街有 今日繁荣全赖关帝的保佑。
又如19世纪,从中国云南到缅甸八莫的国际商业通道上,往来着庞大的中国驮运商队—马帮, 数百名商人劳工,数千匹骡马,从中国运去丝绸,从缅甸运回棉花。在八莫,中国人修建了许多仓 库,同时不忘修建了一座供祭祀的关帝庙。
关帝从保护神转化为招财进宝神,其轨迹至今不很清楚,但中国民间信仰的诸财神都有一个特 点,即其生前多不以敛财为人生主要目标,关羽生前不仅不敛财,相反视钱如粪土。于是千载之后 ,关帝被民众奉为命运中主管财运的财神,当然也是一位最为道德化的财神。
关帝信仰在世界华人中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据以抗衡商海中难以把握的沉浮命运,更重 要的是关帝信仰文化维持着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生存方式。这种特有的东方色彩的职业道德和宗教理 论,既与现代生活接轨,同时又不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关帝文化在台湾的影响
台湾的关帝信仰始于明代中叶,有福建东山岛渔民、船民经常留居台、澎,也把关帝保护神带 到了台湾。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批闽、粤移民入台,为求生存和发展,仁、义、礼、智、信 “五德兼备”的关帝也被请驾到台湾,成了移民的精神信托和崇拜偶像。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 1722年),水师提督施琅率师攻复台湾,为求庇护携关帝庙香火入台。清政府统一台湾后,为安抚 民心,巩固统一局面,大力提倡忠、孝、节、义,鼓励民间尊重关帝,增建关帝庙,关帝信仰在台 湾日渐兴盛起来,并迅速成为全岛性的一种信仰文化。新竹市青草湖后山普天宫关帝庙规模宏大, 所塑立的关公神像总高50米,有十几层楼房高,身着绣龙刺凤战袍,端坐在太师椅上,左手抚摸长 美髯,右手拿一本《春秋》,气宇轩昂,恰如天神下凡。
据统计,台湾现有关帝庙 900多座,信众众多,1991年,台湾多位专家、教授到祖国大陆各主 要关帝庙考察,发现建于明洪武20年(公元1387年)的福建东山铜陵关帝庙,是台湾多数关帝庙的 香缘祖。在台湾900多座关帝庙中,有近500座是从东山关帝庙分灵或再分灵的。1995年,福建东山 铜陵关帝庙的“关圣帝君”,应邀赴台参加台湾“500年首届关帝大庆典”,并巡境全台,历时6个 月,供信众膜拜,在全岛和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此后,台湾关帝庙纷纷到东山关帝庙朝圣谒祖。 近几年来,台湾已有20多个市县的 200多座关帝庙数千信徒到东山朝圣,闽台两地以关帝文化为主 体的各种交流活动高潮迭起,关帝信仰文化成为两岸民间往来的纽带,增进了台胞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认知。
关帝信仰文化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历史上,台湾人民在反抗封建压 迫和反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关帝信仰具有一种团结互助、抗争除暴的凝聚力。每次起义,人们 拜祭关帝像,效仿“桃园结义”,置香案,滴血为盟,结拜兄弟,设立“天地会”等互助组织,以 忠义行为、正统理念反抗暴政。如今台湾人民对关帝的信仰,则是祈求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平 幸福。尤其是关帝仁义守信的品德,已被台湾商业界推崇为商务活动的准则。关帝在台湾都是以财 神尊祀,信众兴办实业,还是签订契约,都要在关帝前履行并焚香祷祝。无论大小企业、商贸公司 ,还是大小店铺,都在显著地方设神龛祀关帝,作为精神依托。此外,关帝信仰也成了台湾学子勤 奋读书、求取上进的动力。人们认为关帝读《春秋》用《春秋》启慧悟性,于是把子女启蒙入学仪 式也放在关帝庙里举行。台湾的关帝庙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大片良田,开办农场、工厂,还开 办图书馆、夜校,普遍设立教育文化奖励基金,同时承担扶贫济困,生活困难的民众可以到关帝庙 申请补助。
台湾的政治人物,在竞选之时,也都要到关帝庙顶礼膜拜,目的是争取广大信众的选票。有些 政治人物的“内当家”还担任关帝庙的“董事”之职,实际上是庙宇的施主,而且是大施主。蒋经 国生前也是个笃信鬼神的人,经常到台湾寺庙进香膜拜,他在晚年还下令花费巨资,在台湾风景秀 丽的关源修建了一个全岛最大、香火最鼎盛的关帝庙,有传说,他从祖国大陆到台湾时,随身就带 着一尊关公像。
随着两岸经贸快速发展,进入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已超过 5万家,直接投资近1000亿美元,有 数十万台胞先后“落地生根”,于是关帝信仰也随他们一起又回到祖国大陆。在飞往祖国大陆的飞 机上,常看到台商捧着祭祀的关帝神像和祖先牌位“一起搭机”。在台商众多的昆山有一些佛具店 出售的关帝神像以及供桌、灶台用品应有尽有,都是台湾生产的。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