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04年国庆55周年前夕,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理事大会,祖国大陆、港澳 地区以及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多位理事齐聚一堂,针对当前严峻的两岸形势,纵论祖 国和平统一大业。这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大会标志着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展开了全新的一页。 9月27日,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贾庆林先生在第七届理 事大会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深刻地阐述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央政府关于和平 统一的大政方针,并为今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他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 对“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未来的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给予了更高的期许。认真学习 贾庆林会长的讲话,我们理事更深刻地领会到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重 大决策和部署,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对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贾庆林会长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这一基本方针。对此,笔者完全赞成和 拥护,并且深有感触。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央政府始终代表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执政为民 。贾庆林会长在讲话中,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作为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与提高党和国 家的执政能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执 政、施政理念的。今后的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必然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更加 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才能有效地反对、遏制“台独”,争取和平。
当前,由于台湾当局陈水扁顽固坚持推行“台湾独立”的政策,“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两岸 形势日趋严峻。但是台湾岛内反对“台独”,反对分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 识到“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认清陈水扁之流“假民主之名,行谋权之私,施‘台独’ 之实”的真面目。
目前,岛内的广大民众不断上街游行反对台湾当局6108亿元新台币军购案,已经昭示了台湾民 心未来的走向和民众遏制“台独”的力量。随着这个力量的日益壮大,陈水扁搬起“民主”这块石 头,最终会砸到他自己的脚上。就祖国和平统一而言,一个中国是统一的前提,反对“台独”是和 平的基本条件,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则是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是要相信台湾人民。
台湾同胞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同宗、同文,血脉相连,骨肉情深,广大台胞 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我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故土山河。这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 历史积淀熔铸而成的,是任何力量也无法割裂开的。岛内2300万民众跟我们一样,共同经历了中华 民族历史的荣辱浮沉,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性格和品质。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在事关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事关台湾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上,明辨大是大非,与祖国大陆 同胞携手同行,共创祖国统一与民族振兴的美好未来。正是因为如此,台湾同胞在祖国和平统一事 业中是最基本的、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又是举足轻重的力量。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是真正认清台湾的政情、社情和民情。
两岸数十年来人为的分离、阻隔,使两岸人民不能往来,特别是陈水扁上台后,大肆推行“去 中国化”,欺骗岛内民众,封杀大陆媒体,造成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 策存在诸多误解和猜忌。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以后,当时的 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后,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解除了所谓“戡乱”,其中有多少生动的催人 泪下的事例告诉我们,仇视是可以消除,误会是可以澄清的,要和平、要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 愿!但是要真正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基本方针是离不开认清一个真实的台湾,认清台湾的 政情、社情和民情的。它有什么特殊性?它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是什么?它会有什么发展和变化?这 都需要下功夫去研究,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尤其要针对当前台湾民众突出的, 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问题和各种心结,展开深入的研究,形成有针对性、有充分说服力的论点、论 据和理论体系,使之转化成台湾民众的认知和共识。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要在“走进台湾民众的心”上下功夫。
台湾多数民众是认同祖国大陆,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不赞成台湾“独立”的。但他们很多人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还存有很多的误解和疑虑,这就需要我们动员海内外中华儿 女的一切力量、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向岛内民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在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从地缘 和政治心理上来看,还隔着一个辽阔的中间地带,这就是存在于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五千万华侨 华人,他们有的数代世居,有的是改革开放后移居于此的新移民,他们与祖国大陆和台湾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其人数之多,分布的国家和地区之广,对移居国融合之深,对中华民族家园眷顾之情 浓,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这些地方形成了极为特殊的地缘条件,这里远离祖国 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环境,也弱化了敏感的意识形态差异,但却凸显了得到极大认同的中华民族的历 史文化,故土山河,俚俗乡情。这为有志推进和平统一大业的有识之士,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 地。通过广结善缘,求同存异,可以形成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共同阵线,并通过他们的纽带、渠道 、联系作用,辐射到台湾岛内的民众中去,把和平统一工作由单纯依靠上层人士的个人影响力,扩 展到依靠广大民众中的有识之士,发动群众,使岛内民众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投身到 反“独”促统的历史洪流中去。我们只要把工作做到位,把道理说透彻,他们终究会接受。尤其是 对台湾中、南部地区的群众,更要多做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他们大多是纯朴的农民兄弟,很多 人文化程度不高,更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交流,真心实意的与他们交朋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两 岸文化艺术交流,学术体育活动,加强两岸各界人民的交流。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重要的是团结中青年一代。
中青年是台湾岛内社会的未来,他们是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刻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 大都受到系统的知识教育,思想开放,富于政治感觉。他们既是台湾各种政治势力的中坚,同时又 是“台独”势力竞相争夺的对象。他们较少历史包袱,有些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欧美化,崇 尚美式民主,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所疏离,他们对民主的关注程度,超出对祖国统一的关注。 而“台独”分裂势力,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推行“假民主,真‘台独’”的分裂政策。我们要真心 诚意地团结中青年一代,给他们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到祖国大陆来看一看,深入了解和认识两岸和 平统一的大趋势,了解祖国大陆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各项方针政策,可以邀请他们来祖国大陆讲学、 任职,一展其才,对于尚在求学期的青年学子,欢迎他们来内地读书,对他们放宽进入祖国大陆各 个高校的门槛,为他们提供就业或在国内创业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要进入台湾本土的舆论前沿。
身在海外的有识之士,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台湾社会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和这种变化带来的各种 契机。民进党是以搞街头抗争、打口水战而起家的,加上李登辉之流的纵容和扶持,形成了世界少 见的台湾“畸形民主”的乱象。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潮,随意登台,任意喧闹。从某种角度来看,这 也为真正关心祖国统一和台湾前途的有识之士,形成了一个较广泛的活动空间。“即以其人之道还 治其人之身”。在海外和在台湾的有识之士,可以在岛内突破民进党对媒体的封杀禁锢,集聚人才 ,在报刊、杂志、影视媒体上,有理、有利、有节地整合一切有利于和平统一的言论、思潮,逐渐 成为台湾本土超越党派,被岛内民众所接受喜闻乐见,普遍认同,使之成为连通台湾民心的桥梁。 祖国大陆特别要加大对台湾信息交流的力度,应建立24小时滚动播出的对台专设频道,内容要更丰 富多彩,更适应台湾民众的欣赏情趣,更深入广泛地介绍祖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客观进程,要让台湾 民众多了解祖国大陆的两岸政策。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要大力推进祖国大陆与岛内经济的共同繁荣。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给各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祖国大陆和台湾也受 到这一进程的深刻影响。祖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互补性很强,祖国大陆又为台湾提供了广阔的资本 输出和产品销售的市场。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共同繁荣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至关重要的。祖 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的综合实力都得到新的提升,两岸民众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双方在民众生 活质量上差异进一步缩小,对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作用是非常积极的。同时,鼓励一批有经济实力的 海外华人的公司、财团进入台湾的经济圈,投资发展,在台湾催生一批新起的,有华资背景,又是 主张和平统一的跨国跨地域的公司集团。利用两岸和身处广大中间地带华人之间商贸交流,使这些 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企业,快速发展成长,融入台湾经济血脉,与“台独”分裂势力进行合 法较量,造就新的社会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争取进入台湾的政治舞台,团结赞成和平统一的岛 内民众,有效遏制“台独”分裂势力,要把台湾所谓的“民主”,变成促进统一的利器。
中华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之势如钱塘大潮,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尽量和,准备战,不容拖 ”,已昭然天下。广大的台湾同胞,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让我们高举双手, 迎接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曙光吧!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