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05年 3月14日,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在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 反响。笔者认为《反分裂国家法》是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推进两岸 和平统一为目的一部重要法律,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举措,是完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 利益的,也充分显示了祖国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和决心。《反分裂国家法》的推出在海峡 两岸产生的巨大政治效应及深远影响,一定会超出人们的预料,用“不是百万雄师胜似百万雄师” 来形容是不为过的。
《反分裂国家法》将影响台海两岸的局势走向
自从1979年 1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祖国大陆提出了解决台湾问 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以及其他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对促进两岸发展作出了巨 大贡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台独”分裂势力极度膨胀,在岛内疯狂地推行“台独” 路线,使两岸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消除台海地区最大最危险 的地雷—“台独”,有效地遏制“台独”分裂势力铤而走险,中国《反分裂国家法》应运而生。自 此,两岸人民有了掌控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武器。这部法律的出台将影响台海形势发展的走向 ,“台独”政客任意操弄台海形势的局面也将随之改变。
《反分裂国家法》能有效地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反分裂国家法》是完全针对“台独”分裂势力的。该法是打击“台独”的利器,是悬在他们 头上的一把“尚方宝剑”。因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 定的根本保证。假如“台独”分裂势力企图以身试法,构成《反分裂国家法》中以非和平方式制裁 “台独”分裂的条件,在这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决地实施以法制裁。胡锦涛主席明确地指出: “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来没有改变。”笔者认为:凡是在岛内推动 所谓“公投”、“正名”、“制宪”或拒不承认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使和平统一的条件完全 丧失的情况都应视为台湾当局试图改变两岸现状,就是挑战两岸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 心,挑战维护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意志,两岸人民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破坏两岸的和平与 稳定。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恶毒诬蔑《反分裂国家法》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暴力法”、“ 战争法”,就是因为这部法律打中了他们的要害,灭了“台独”分裂势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他们 “台独”幻想,“台独”在岛内未来的走势也遭到有效遏制。他们发生如此绝望的哀嚎也是在人们 的意料之中。
《反分裂国家法》是推进中国和平统一的保证
《反分裂国家法》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思想,它是海峡两岸和平稳定的 法律保障。该法明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祖国大陆以最大 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同时还提出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 措施,例如: 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推 动两岸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共同打击犯罪,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 和利益等等。把和平统一的方针法制化,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中国早日和平 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展现了最大的善意与弹性
《反分裂国家法》承认两岸分离的现状,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共议统一。这充分显示了祖国大 陆在处理两岸关系上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展现了最大的善意、包容和弹性。统“独”之争在台 湾岛内由于陈水扁当局的肆意歪曲与挑唆,早已逐渐演变为整个台湾社会族群的尖锐对立。要使广 大岛内民众逐步了解祖国大陆的善意,接受《反分裂国家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需要有 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在这部法中没有明确惩治“台独”分裂分子的条款,而是重申协商和谈判的平等和灵活性。
《反分裂国家法》完全符合台湾主流民意
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的主流民意,《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让台海两岸人民看见 了和平前景。所以,它的出台立即受到两岸同胞热烈的拥护,并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赞 同,在台湾政界也有可喜的回应。国民党发表了“坚守宪法,反对‘台独’,反对动武,交流促和 ”的声明。宋楚瑜先生也认为:《反分裂国家法》提出平等协商解决两岸长期分治现状,已经提供 两岸化危机为转机的契机。《反分裂国家法》在台湾朝野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也将在台湾民众 中产生持续效应,这一切变化都是我们海外华侨华人所期盼的。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