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5年第六期  > 正文

2005年台湾经济回顾

日期:2008-06-11 08:46 来源: 作者:刘建兴/吴伟锋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刘建兴/吴伟锋

  2005年是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一年。这一年,应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 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访问大陆,实现了两岸党对党的沟通交流。然 而,这一年对民进党来说,却是极不顺利的一年,用吕秀莲的话来说就是:“风不调,雨不顺,‘ 国’不泰,民不安。”在政治上,陈水扁的第二任期尚未过半,“双脚却跛了一半”;在经济上, “基本面正急剧恶化”,“沉沦的序幕正缓缓拉开”。笔者仅就一年来台湾经济的基本状况作以下 简析。

                经济增长率骤降至4%以下

  经济增长就是GDP的增加。GDP增长得快,经济增长率就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就 快。据统计,在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后的国民党主政时期,经济虽有起伏,但一直保持在 5%以上的增长速度。见下表:

   经济增长率(%)

  1985-1989年  9.1

  1990-1994年  6.9

  1995-1999年  5.7

  但自民进党上台的2000—2005年,不仅平均经济增长率大幅滑落到3.3%,而且两次出现大起大 落的现象:一是2001年首次出现几十年来的负增长(-2.18%);二是2004年全台经济增长率上升到 5.7%,是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好年份;时任“行政院长”的游锡堃则大肆吹嘘,并将2005年的经济 增长率定在5%的目标上。然而不到半年,全岛的几个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却对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连续 下调了多次,一致预测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以下,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倒数第2。见 下表:

  2005年亚洲10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大陆  8.9

  印尼    5.4

  马来西亚  5.3

  菲律宾   4.7

  中国香港  4.6

  韩国    3.9

  新加坡   3.8

  中国台湾  3.31

  日本    1.3

  面对经济的严重滑坡,台湾媒体发出警讯说:“当经济成长率快速滑落至3%时,台湾所剩下的 时间已不多了。”并且要求当局尽快创造经济发展的空间,“以免坐吃山空”。于是,台湾当局一 方面于7月份推出7项扩大内需的措施,并“一举将2005的经济成长率从3.36%提高到4.55%,增加了 0.88个百分点”,还具有“发发”的吉祥之意。同时,陈水扁、谢长廷还大吹牛皮说“台湾经济成 长达4%以上没有问题”。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月,谢长廷却又改口说“今年经济成长率保4有困难” 。总之,台湾经济的黑暗时期即将来临。

               出口增长缓慢,贸易顺差减少

  台湾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岛,同时也是一个以出口为主导的外销经济体,外贸出口历来是带动 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年出口值占GDP的60%。出口旺盛,贸易顺差多,岛内的生产就有支撑, 投资就会增长,民众的消费水平就会提高,市场也就会扩大。从1976年开始,台湾的出口就多于进 口,近20年来(1984—2004),台湾的年贸易出超都一直保持在60亿美元以上,2002年更高达 180 亿美元。

  可是,近两年来由于岛内环境全面恶化,导致厂商投资意愿低落,产业升级不力和竞争力下降 ,出口出现了萎缩现象。这表现在:一是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逐年下降,由2003的第 3名掉到2005 的第5名;二是出口增长率只及韩国的50%,居“亚洲四小龙”之末;三是2005年亚洲主要国家和地 区的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6%,而台湾只有6.6%。由于出口增长速度缓慢,上半年的贸易顺差比2004年 大减了84.3%,仅7.5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的顺差只可能有30亿美元左右,将成为自1982年出超33 亿美元至今23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可见,出口增长速度放慢和贸易顺差减少,才是台湾经济增长率 下降的主要原因。

  为了增加出口,台湾当局于 9月份推出了一项抢救出口的拓销计划:确定日、韩、印度、孟加 拉、俄、泰、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 9国为其加强出口拓销的重点市场;择定马来西亚、印尼、 土耳其、澳大利亚和南非为 5大利基市场,“以展开抢救出口的大作战”。可是,正如岛内媒体所 说:重点市场也好,利基市场也罢,“产业升级问题不解决,拓销计划又有何用?”

                产业全面快速外移

  由于台湾岛内的政治环境、投资环境不断恶化,产业外移的步伐越来越快,外移的主要地区又 在祖国大陆。首先,移出的产业已经由传统产业发展到高科技业。比如电脑制造业,从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在国际上就被认为是“世界资讯硬体重镇”,其中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扮演了关 键角色。2004年台湾电脑在岛内外生产总额为68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高居世界第2位,但其中在 台湾本岛生产的只有107亿美元,占15.7%,在大陆生产的则高达480亿美元,占70%。台湾宏基电脑 公司董事长王振堂指出:“笔记本电脑已到了不去大陆就会死的地步。”王永庆女婿经营的大众电 脑公司,由于固守台湾岛内不外移,结果连年亏损,2003—2004年的股价已从 100元新台币以上下 跌至3—4元新台币;面对大陆不可抵挡的优势,大众公司也不得不于今年第三季度迁厂到苏州。从 此,台湾的最后一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关闭,使台湾作为全球笔记型电脑最大制造地的黄金时代已 成历史,“笔记型电脑在台湾吹熄灯号”了。同时,台湾半导体产业也面临空洞化的局面。半导体 业是台湾当局严格管制的高科技产业,动弹不得。但因为全球最大的IC公司如摩托罗拉、日立、富 士通和三星都已在中国大陆设厂,对台商的威胁很大。眼巴巴地看着商机流失,向来不动心的台积 电张忠谋都开始坐立不安了。

  与高科技业迅速外移的同时,台湾最后的产业——农业也陆续外移大陆。尽管台湾当局于2002 年宣布禁止436 项农产品赴大陆投资或技术合作,然而事实是台湾农业早已发展到大陆。比如近年 来已有80多种、500 多个农业品种从台湾源源不断地移植到了海南岛,“台湾水果早已在海南岛遍 地生根”。还有“台湾的花卉也在云南处处绽放”。

                 债务累累,财政危机严重

  财政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活动,它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 税收。民进党上台 5年多来,实行的是扩张性的、以赤字调节经济的赤字财政政策。为了“去中国 化”、实现“台独”,民进党对内用大把大把的钞票拼选举、拉选票、乱增军费,对外积极推行“ 金钱外交”,致使财政赤字节节上升,加之在错误的税收政策下,使得税收既不公、又不足,巨大 赤字无法弥补,“政府”债务余额愈滚愈大。据统计:在1988年李登辉上台时,“政府”的债务只 有2000亿元新台币;2000年李登辉下台时,债务余额增加到2.8兆元新台币。民进党上台5年多,债 务余额又增加到2005年的4.3兆元新台币,占全年GDP10多兆元新台币的 37.5%,岛内老百姓人均负 债额则由2000年的12.4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近19万元新台币,它意味着即使刚出生的婴儿,头上也 已经顶着近20万元新台币的债务了。需要强调的是,以上 4.3兆元新台币的债务只不过是民进党官 方公布的数字。据知情者说,若加上隐藏性的和未来的债务,台湾当局的债务余额肯定远比上述数 字大。比如:台湾当局常以计划外的“特别预算”措施来增加财政支出,就属隐藏性的债务。又如 :近期导致陈哲男等陈水扁的五大心腹和左右手被迫辞职的高雄捷运工程舞弊案,既暴露出民进党 官商勾结、化公为私、剥削劳工、中饱私囊的丑闻,又增加了“政府”的债务负担。更严重的是, 由陈水扁的亲信殷琪以民间投资名义承建的贯通台湾南北的高速铁路,原定今年10月通车,由于资 金缺口巨大,9月份不得不宣布延后一年通车。而且从1996筹建至今8年以来,民间实际投资仅16%, 当局动用的资金总额竟占去 84%;为了缓解目前高铁的财务危机,拯救这个烂工程,陈水扁竟亲自 责成由“政府”控制的两个公司出资75亿元新台币,这一作法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政府”债务,进 一步暴露了民进党政商勾结的黑幕,更使台湾的“政府”企事业变成了民进党的党营事业和陈水扁 的私人企事业,而殷琪的高铁公司却占尽了便宜。难怪媒体警示:目前,台湾面临无米之炊,陈水 扁是掏空台湾的罪魁。

                   痛苦指数升高

  首先,由于国际油价、医疗费用和果菜价格高涨,今年 8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长率达到 3.56%,预估全年物价涨幅将创9年以来的新高。虽然物价涨幅不算很高,可是整个“社会普遍有被 剥夺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是劳动者的薪资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据统计:台湾银行 、合作金库银行及三商银行的年固定存款利率为1.79%,扣除物价涨幅后,实质则是-0.34%。总之, 在台湾钱愈来愈不值钱,生活也愈来愈苦。

  其次,失业率降不下来,仍保持在4.5%左右。其中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现象是中壮年失业人口 增加。中壮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攀登事业高峰的时刻。可是,由于岛内产业生产线外移速度加 快,“蓝领工作快速消失,白领工作也在蒸发,中间主管也不得不打包走人”。结果,中壮年失业 率大增。据统计,台湾中壮年的失业率,已经由1996年的7%,增长到2005年的近 22%。这就是说, 每5个中壮年劳动者中就有1人失业。需要指出的是,中年失业者的收入减少,绝不是影响 1个人, 而一定会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它不仅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增加了来大陆求职的人数,从而造 成大量人力资源流失。

  由于物价上涨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致使全岛的痛苦指数超过6%的水平,“创下历史新高”,这 意味着全岛的贫富差距在扩大,人民生活愈来愈不好过。

  上述台湾经济基本面的急剧恶化决不是偶然,它是由于陈水扁这个善变、投机和政治流氓领导 下的民进党顽固推行“台独”路线和政策造成的。他们对内只会口水战、拼选举、大搞“去中国化 ”、贪污腐败、躺着吃老本,短短 5年时间,竟将20世纪国民党主政时期创造的财富几近掏空;对 祖国大陆则以诅咒、挑拨转移视线等手段顽固对抗,逐步导致自我边缘化。所有这一切,已开始给 陈水扁政权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民进党的人心散了,惯用“大陆打压”等欺骗手段不灵了;党 内还燃起了“新民进党运动”、吕秀莲暗中倒扁等几股造反的火苗;一贯挺扁的李远哲也感到“失 望”。至于岛内百姓,更是怨声载道,致使陈水扁的民调支持率由上台时的79%骤降到25%。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