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5年第四期  > 正文

不朽的丰碑─ 纪念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110周年

日期:2008-06-10 14:55 来源: 作者:巨南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巨南

  中国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100多年,不仅是列强环伺,肆意瓜分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 救亡图存,前赴后继反抗侵略的历史。海峡两岸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主 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这悲壮的历史长卷中,台湾军民在1895 年不畏强暴,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895年 4月17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向日本割让辽东 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恶讯传到台湾,全岛上下无不悲愤万分。据有关史料记载,“若午夜暴闻 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愤 怒的民众纷纷拥到台湾巡抚衙门的大门前,抗议朝廷的割台行为,并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局不 准停工,税收留供抗敌。爱国乡绅丘逢甲当场血书“守土抗倭”四个大字,率领民众致电朝廷表示 :“要与台湾共存亡!”就此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的序幕。

  为了防止台湾沦落敌手,台湾军民奋起抵抗,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家园。1895年5月25日, 台湾上层官绅共同组织成立抗日地方政府——“台湾民主国”,巡抚唐景崧被推举为“总统”,丘 逢甲为“副总统”兼义军统领,林维源为“议长”,统一领导抗日力量。为表明台湾永远属于中国 ,丘逢甲等人定年号为“永清”,并仿照清国旗的样式,设计了相似的蓝底黄虎旗。此旗图案为一 只尾高首低,首朝旗杆的老虎,以示台湾心向神州之意。

  抗日地方政府的成立,增强了台湾军民武装抵抗日军的信心。抗日告示一出,岛内民众纷纷响 应,他们拿起长矛大刀等各种武器,迅速占据岛内的各个关隘,决心给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5月29日,等不及交割的日军突袭澳底,越过三貂岭,直扑基隆。在日军优势兵力合围下,基隆 失陷。日军所到之处,台湾军民拼死坚守,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且战且退。6月8日 ,由于唐景崧等官僚的潜逃,军民反抗群龙无首,日军攻陷台北。

  虽然台北失守,但没有彻底动摇全岛军民抵抗的决心,反而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悲痛与愤慨。台 湾各界推举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为抗日义军首领,继续进行武装斗争。 6月12日,为打通南下通道, 日军近卫师团分东西两路直扑新竹县,爱国将领杨紫云、吴汤兴率义军据险阻击日军。他们利用熟 悉的地形,准确的射击,出没无常,到处袭击日军,使日军疲于奔命,狼狈不堪。当地民众也主动 协助义军歼敌,军民表现十分英勇。据日方史料记载,当时只要日军一出现在乡村,附近的村民就 “拿起武器,一面呼喊,一面投入战斗,一点也不怕死”。在义军的顽强阻击下,日本侵略军寸步 难行,不得不放弃南下的计划。经过一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义军终因弹尽粮绝,被迫向南部转移 ,新竹陷落于敌手。

  8月14日,在攻占新竹和苗栗后,日军开始进攻台中。黑旗军将领吴彭年及义军将领徐骧决定在 大甲溪进行伏击。 8月22日,日军强渡大甲溪,刚渡到南岸时,早已埋伏在岸边丛林中的吴彭年率 义军突袭,日军猝不及防,急忙回撤,此时埋伏于北岸竹林中的徐骧亦率众拦腰杀出,日军顿时腹 背受敌,惊恐万分,丢盔弃甲落水者无数。经过一天的激战,日军死伤惨重,尸体浮满水面。大甲 溪伏击战给侵台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斗志。次日,日军调大批援军反扑,由于日 军用重金收买了当地土匪,伪装成义军,致使义军陷入重围。最后,义军将领袁锦清率精兵50多人 冲入敌阵,杀敌无数,后全部壮烈牺牲。徐骧率部与日军激战一昼夜后,突出重围,退往彰化。 8 月26日,日军攻陷台中。

  台中失陷后,义军又在彰化城东八卦山同日军展开了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这是台湾军民抗日斗争史上最惨烈的一场大会战。 8月27日,日军近卫师团气势汹汹猛扑八卦山,守卫八卦山的义 军奋勇抵抗,激战八小时,敌不得进。入夜,日军通过小径爬上山顶。28日晨,近卫师团用快枪快 炮环攻,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八卦山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在激烈的战斗中,义军将领吴 汤兴、吴彭年不幸中炮阵亡。日军近卫师团也伤亡1000多人,遭到侵台以来最沉重的打击。

  八卦山大战后,日军又集结优势兵力攻陷彰化,占领云林。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决心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反攻云林。9月1日,黑旗军将领王德标率领七星队及义 军万人,合攻云林县城。在义军强大的攻势下,日军只得弃城溃逃,在逃跑途中,大部分日军被义军歼灭。在此役胜利的鼓舞下,9月2日,苗栗附近义军又乘胜收复了苗栗;9月4日,黑旗军将领萧 三发督率各军包围彰化城,整个形势一度朝有利于义军的方向发展。但令人痛惜的是由于清廷严禁援台和洋行的破坏,义军得不到有效的接济,再加上日本大批援军赶到,在相峙数日后,义军终因 弹尽粮绝,不得不后撤,云林、苗栗又一次失陷。

  尽管战局日渐不利,但台湾军民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10月11日,日军兵临嘉义城下,王德 标、徐骧等人鉴于日军来势凶猛,决定设地雷阵迎敌。他们事先在城外营中埋下地雷。深夜,不知中计的日军进营休息,王德标派人潜入敌营,引爆地雷,炸死、炸伤日军 700多人。第二日,恼羞成怒的日军用大炮轰嘉义城墙,徐骧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用大刀砍杀敌人。午后,日军破西门而入,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由于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义军逐渐不支,不得不向城外 转移。王德标、徐骧等退入大山,转守曾文溪。这次战役,日军遭到重创,近卫师团长、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因受重伤不治毙命。

  日军攻陷嘉义后,又集中4万重兵,从陆、海两路进逼台南。台湾军民经过5个月的浴血奋战, 伤亡惨重,成千上万的战士为保卫家园英勇献身,许多爱国将领也先后壮烈牺牲,加上兵力不足, 补给缺乏,形势十分危急。10月20日,日军进犯曾文溪,王德标、徐骧率队与日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义军终于战败,徐骧等爱国义士不幸以身殉国。21日,日军攻占台南府城。 至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台湾全部重要城镇……

  台湾沦陷了,但台湾军民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却将永远激励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奋 勇前进!台湾军民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以土枪土炮对抗用近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者长达 5个月之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日军为占领台湾实际上出动了 3个近代化师团共达7万余 人,动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武器和海军力量。在大小 100多场战役中,台湾军民共击毙4800多名 日军,伤 2.7万人。这一伤亡数字比日军在甲午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伤亡数字多出了近一倍,充分显 示了台湾军民誓死捍卫国土的爱国情操和英雄气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