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在2000年的台湾大选中,国民党败选下台,民进党上台,许多人由于对国民党长期执政及所推 行的内外政策的不满,曾抱着“换人做做看”的良好期待。孰料,“以‘台独’为基本诉求”的民 进党及其领导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全面推行与祖国大陆相对抗的分裂主义路线,大搞“台独” 意识挂帅,把两岸关系搞得十分紧张,岛内族群对立有增无减,经济下滑,政局不稳,社会失序, 人心动荡。2004年大选,陈水扁在“两颗子弹”的协助下,继续当选连任,从而给两岸关系带来了 许多新的不安定因素,岛内形势亦随而出现了许多未曾料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局面。
2004年年底的“立委”选举是岛内形势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情况是:两大板块,基本未变,内 斗加剧,外斗趋缓。
所谓“两大板块”,是指蓝绿两大政治板块。这两大板块,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在绿营内部 ,民进党的席位并未减少,反而由原来的88席增加到89席,而所增加的一席则是从台联党那里得到 的,台联党由原来的13席减少到12席。在蓝营内部,国民党虽然增加了12席,即由67席增至79席, 但主要是从亲民党那里得来的,亲民党由原来的46席减少到34席。
所以,仅从“立委”席次来看,蓝营未胜,绿营未输。两大政治板块基本上未动,只是中间票 数和席位有些移动。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较普遍地认为,这次“立委”选举是蓝营大胜,绿营大败 了呢?
这是因为,绿营对这次“立委”选举的期望值太高,而结果却适得其反,绿营所得席位并未达 到总位225席的一半,即113席,而只有101席,蓝营所得席位则实际达到124席,远超过半数。
所以,2004年的12·11的“立委”选举是台湾岛内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它正好说明,2004年“ 3·20大选”,是由于“两颗子弹”使同情的中间票倒向绿营,使陈水扁获得微弱多数而胜出,“立 委”选举又因中间票对陈水扁的做法不满,改投蓝营,从而还原了历史的原貌。
所谓“内斗加剧”,是蓝营内部的国民党和亲民党,绿营内部的民进党和台联党,相互斗争得 很厉害。相形之下,蓝营和绿营之间的斗争却一时反而趋于缓和了。
“台独”已从人为鼓噪起来的“高峰期”下滑。关于这个问题,各方人士见仁见智,意见不一 定一致,但笔者个人则认为,尽管岛内“台独”势力随着岛内“小气候”和国际“大气候”的变化 ,还存在着某种反复的可能,但总的下滑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标志之一,反“台独”的泛蓝阵营势力已较前稳定,不仅在“立法院”较前更具优势,成为牵 制“台独”的重要力量,而且整个台湾社会反“独”的力量亦在明显增长,而“独”派的力量却不 断被削弱。
标志之二,今年泛绿组织的“ 3·26”大游行,无论在人数、规模和气势上都远不如2004年组 织的“ 2·28”大游行。虽然号称百万,实际上不过27.5万人,最多也不过30余万人。而且游行队 伍散漫,洋相丑态百出。
标志之三,民进党所时兴的“戴红帽子”做法已经不灵了,就像当年在野的民进党对付国民党 施行的“法办”、“坐牢”一样,在野党无所畏惧了。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岛内掀起新的“登陆 热”,不仅连、宋、郁相继访问祖国大陆,甚至还有很多绿营人士也都“跃跃欲试”。
标志之四,以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湾民主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党”),目睹这一发展形势 ,气急败坏,不停地骂街以至动粗,充分说明了他们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当然,我们对于目前这种发展形势,绝不可以有任何盲目乐观。一是“台独”的社会基础依然 存在;二是少数顽固的分裂主义者绝不会就此罢休;三是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不会终止对于这些闹分 裂者的支持;四是两岸的统一仍然任重而道远,只要两岸一天没有统一,“台独”的分裂活动就一 天不会停止。
几次“大震撼”对台湾当局的重大冲击。自2004年年底“立委”选举以后,紧接着在台湾政坛 上发生了几次震级不等的震撼。
第一件,《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通过。这部法律内可制约台湾当局的“修宪”或“制宪” ,反对他们搞“法理台独”;外可制约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反对他们企图通过这种国内立法 来干涉中国内政。《反分裂国家法》以民为本,立法有据,以合法治非法,已在岛内外产生了巨大 反响。
第二件,台湾奇美集团负责人许文龙发表“退休感言”。他这个感言,几乎是与大陆的《反分 裂国家法》同一时间公布的。其主要内容,一是认为“两岸都是中国人”,二是肯定《反分裂国家 法》,说它的出台使他心里感到“更加踏实”了。这正像台湾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它对岛内的影响 相当于几个重量级的原子弹的威力。
人所共知,许文龙曾经是“台独”分裂势力的坚定支持者,如今说出这样的重话,怎么能不让 全岛为之震撼呢!?
第三件,一连串如同连珠炮式的“登陆热”的冲击。“党对党对话”这是两岸沟通和对话的一 种新模式,从今年 4月起,先后有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破冰之旅”,有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和 平之旅”,有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搭桥之旅”,有新党主席郁慕明的“民族之旅”。一个接着一 个,把两岸关系推向了新的高潮。
这不仅是“破冰之旅”、“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和“民族之旅”,也是“寻根之旅”、 “认同之旅”、“亲情之旅”。通过党主席的大陆行,在时空上把海峡两岸、党派之间、近现代史 、一个中国等都联结起来了,原来“我们是一家人”。民进党何尝不想来大陆,只是一不肯放弃“ 台独党纲”,二不肯放下“执政党”身段,所以一时还无法前来。
第四件,陈水扁堂弟陈天福发表“阿福真言”。所谓“阿福真言”完全是针对陈水扁的“阿扁 假言”来的,陈天福与陈水扁是“堂兄弟”,现在上海做生意,竟写了一本十万字的“真言”,出 来揭露陈水扁的“台独”路线和“台独”理念。其对陈水扁的杀伤力自不待言。
陈天福的这本书,已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两地的很多报纸、刊物、电台都纷纷转载报道, 搞得陈水扁很被动。
今天两岸的“隔海对峙”,与当年国共“隔江对峙”的形势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一点上是非常 相似的,这就是台湾当局一味向我抬高要价,企图垄断两岸谈判权,排斥其他政治势力参与。结果 呢,逼出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不得不突破所谓亲大陆的“红帽子”禁忌,相继进行具有历史意义 的大陆行。就某种意义说,也是陈水扁对岛内政局失控的一种体现。
历史是一面镜子。陈水扁当局如不尽速调整政策,改弦更张,难保岛内不会进一步出现政局失 控的局面。正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关新闻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