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2005年第三期  > 正文

聚首“三月三” 欢歌颂中华

日期:2008-06-10 11:15 来源: 作者:蒋春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侧记
                     蒋春发

  2005年 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最隆重的“三月三”传统佳节。“五指山下是 黎家”,每逢“三月三”,黎家人就在五指山脚下欢聚一堂,缅怀先祖,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 求爱情。他们载歌载舞,以歌会友,以舞传情,使得有“翡翠山城”之称的五指山市变成了歌舞的 海洋,欢乐的世界。

  今年,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少数民族 交流协会、海南省“三月三”节庆活动组委会在五指山隆重举办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 庆活动。来自祖国宝岛的台北、屏东、宜兰、花莲、台东等14个县市,包括阿美、泰雅、排湾、布 农、卑南、鲁凯、赛夏、赛德克、邵族等9个族群的200多位少数民族代表应邀来到海南,与黎族同 胞共同欢庆“三月三”。

  4月10日下午,台湾同胞一路风尘仆仆,刚下车,就被迎候多时的十几位美丽的黎家姑娘挡住去 路。姑娘们用竹筒盛着香醇浓郁的山兰酒,献给来自海峡彼岸的亲人。黎家人以最传统的礼仪,最 灿烂的笑容,向台湾来的兄弟姐妹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福。

  “甜不过黎家山兰酒,美不过黎家三月三”。一位台湾同胞说,他第一次来海南,就喝到这么 香浓的黎家美酒,感觉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4月11日,五指山市彩旗招展,人头攒动。黎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齐聚山歌会会场。身着各 式民族服装的台湾同胞刚步上歌会会场通道,就受到黎族同胞的热烈欢迎。热情的黎族同胞将牛角 吹起来,芦笙、八音、鼻箫等民族乐器奏起来,打柴舞、丰收舞、祭祀舞跳起来,他们载歌载舞, 用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表达节日的喜庆,以最盛大的仪式欢迎台湾同胞。

  歌会就在五指山的母亲河——南圣河沿河两岸举行。河床里,黎家人用传统的渔捞工具在捕鱼 。河两岸坡上,三三两两散落着用竹子、木头和稻草搭建的茅房,那就是黎家传统的干栏建筑—— 隆阁。黎家青年男女就是在隆阁地上对歌传情订终身。台湾同胞一见就说,我们也有这样的房子, 不过我们称之为“寮房”。

  黎家人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在平时的劳作中还是小憩的片刻功夫里,无论是田间坡头 还是居家休闲,他们都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今天,歌声在河两岸回荡。“唱山歌喽,这边唱 来那边和”。山歌声声,嘹亮直上云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也为黎家的歌声所感染,加入到对歌的 行列中来。两岸同胞隔河对唱,他们或高亢或粗犷或婉转悠扬,此起彼伏的歌声将山歌会推向了高 潮。

  在歌会会场上,两岸少数民族同胞还一起植下了两岸同心树,以纪念这美好的盛会,他们衷心 希望两岸少数民族同胞的友谊如树一样根深蒂固,地久天长。

  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团长、“立法委员”林春德先生已经多次来海南参访了。在会场,谈起来 海南的感受,他激动地说:“正如有句话所说,海南岛和台湾岛,就像珍珠加玛瑙。台湾少数民族 和海南黎族是血肉相连的兄弟姐妹。每次到海南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像回到家一样。

                 欢歌一曲盼团圆

  4月11日下午,五指山市三月三广场,1.5万名来自海峡两岸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参加了海峡 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两岸少数民族歌会”演出。两岸 同胞及歌手同台演出,表达了渴盼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心情。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在开幕式上说,在“三月三”节庆之际,与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兄弟姐 妹相聚在一起,倍感高兴与亲切。他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 要成员。台湾少数民族与祖国大陆其他各民族同胞一道,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华传 统文化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张克辉说,近年来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日益密切,感情日益深厚 ,此次两岸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相聚在美丽的海南岛,共庆节日,共谋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 岸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进两岸民众 同根、同种、互帮、互爱的同胞之情。

  台湾代表团团长林春德致答谢词时用海南话动情地唱起黎家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 才最甜”。他说,台湾少数民族和海南的黎族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同宗同源,自古就是一家人。 “三月三”、“中秋”、“丰年祭”,琼台少数民族都曾聚在一起,以特有的方式交流情感。

  开幕式结束后,《同一首歌》演出在一曲富有浓郁黎族特色的《鼓壮五指中华情》歌舞中拉开 了序幕。阵阵雄壮的鼓声震撼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翡翠山城的上空回荡 。舞蹈《山兰架下贺丰年》展现了黎族人民喜庆丰收的场景。一位台湾代表团团员观看后说,这与 他们的丰收舞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阿里山的姑娘》熟悉而优美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在场的一些台 湾同胞也跟着歌手轻轻地哼唱起来。

  黎家同胞的精彩表演,早已让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中能歌善舞的团员们按耐不住了。泰雅和卑 南族团员组成的“北原山猫”组合首先登台亮相,为观众们演唱了一曲优美的《摩莉沙卡》。几位 台湾少数民族艺人以歌舞《哭婚》,为两岸观众再现了排湾族的婚礼场景。原来排湾族少女出嫁时 哭得越凶,以后的日子里获得的幸福也越多。排湾族歌手林文得知“三月三”原本是黎家的爱情节 ,特意准备了一首《欧呀伊耶扬》来唱和,歌曲表达的是排湾青年寻找到心爱的人儿,大家一起庆 祝。他的独唱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我的家乡在海南岛,你的家乡在台湾岛,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在欢 快悠扬的歌声中,两岸少数民族同胞纷纷许下对海峡和平的期盼,对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向往,对 祖国繁荣昌盛的渴望。他们争先拿起油彩笔,在“一家人,一条心,两岸同胞携手共建中华民族美 好家园”的条幅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一位台湾团员深有感触地说,能在“三月三”这样美好的节 日里,为两岸祈福,真的很有意义。

                一脉相通的文化脐带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第一次来海南,本以为会有隔阂,可和黎族同胞一见面,就觉得很亲, 因为我们的血缘、文化都是一样的。感觉真的很棒!”

  林春德团长介绍说,自已多次来海南,深切感受到两岛少数民族在相貌、语言文化、物质文化 、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两岸专家、学者们从历史学、考古 学、人类学、遗传学及 DNA测定的研究成果已证明:台湾少数民族与海南黎族具有相同的祖先—— 即古代百越人。

   4月12日,在海南民族博物馆参观时,当台湾同胞们看到黎族先民使用过的农耕工具,以及用 藤、竹、草类编织的各种器物,都倍感亲切。林春德团长和许多团员都争着告诉笔者,这些器物他 们小时候家里都有,但台湾农业发展较快,现在这些老东西都不见了。现在重新又看到,真有一种 久违了的感觉。代表团副团长孔文吉先生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即兴写下“情同手足”的题词。

  在海口至三亚的行程中,台湾少数民族在很多场合观赏到黎家“舂米舞”、“打柴舞”时都说 ,这些与台湾少数民族的“丰年祭”、“竹竿舞”几乎毫无二致。

  台湾歌手张帝在演唱会现场与台下的台胞互动时说,我到过台湾很多原住民乡镇市,与很多原 住民交过朋友,但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根在哪里?他的话音未落,就被台下的台湾同胞们打断,他 们齐声喊道:在这里,就在海南岛!

  “我们回家吧,回到温暖的家。血浓于水,祖国是一家。炎黄子孙,不分你我他……”70岁的 泰雅族老人云志照先生即兴创作《我们回家吧》这首歌,来表达他对海南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也是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团员心声的写照。这首歌在代表团中迅速广为传唱。云老先生说他已经 是第四次来海南了。每一次来海南,就对海南多一分喜爱,发现海南与台湾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屏东排湾族同胞胡国辉在参观完民族织锦所和民族博物馆后兴奋地连声说:“太相象了!”台 湾知名人士吴廷宏先生说他发现了两岛民族的一个共性,那就是两地少数民族先祖都能在艰苦的环 境中,凭着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民族繁衍和发展下去。台湾和海南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一定 要继续下去,互相学习,互相吸收优点,让两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薪火代代相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日报英文版两岸频道 | 中国日报中文版两岸频道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